导学案编制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3184204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案编制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导学案编制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导学案编制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导学案编制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导学案编制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编制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学案编制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 导学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1: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1)学习目标表述不准确 【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案的使用者是学生,因此在设计目标时,对象应该是学生。可目前我们有些导学案中目标设置的主体还是教师,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进行目标的描述才是合适的。所以,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注意对象是学生,要使用第一人称“我”。如:我会 我能够。 (2)目标设计缺少三维度 【建议】我们有些导学案虽然有很清楚的学习目标,但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层面上的单一目标,仍受传统教学影响过于重视“双基”,忽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描述,只求结果。而新课

2、标要求目标设计体现“三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学会”;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乐学”。从学会、会学再到乐学,三维目标如同长方体的长、宽、高是不能相互分开的,在描述时要全面描述。 (3)目标表述笼统抽象,操作性不强 【建议】有的学习目标表述抽象,操作性不强。因此,学习目标设计要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测量,要以学生为中心,行为主体是学生,呈现出来的每一条款都必须有具体的动词,像“说出”、“标出”、“划出”、“找出”、“编写”、“设计”、“预测”、“关注”、“尝试”、“参与”、“追求”、“整理”等这样的动作。要充分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些隐性目标的设计。在制定学

3、习目标时,要写明运用什么方式、方法达到什么目标,如:“通过,理解”等。 问题2:导学案问题设计肤浅化、零碎化,缺少层次 (1)问题设计肤浅化表现在,问题设计缺乏探究性,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很容易就得出答案。(2)问题设计缺乏开放性。对照课本直接就可以找到结果,这类问题不利已课堂上的生成,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3)问题设计零碎化是指整张导学案全是零碎的小问题,一问到底,而缺少提纲挈领的问题。这样设计会阻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4)问题缺少层次,是指不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比如识记类问题、理解类问题、应用类问题、拓

4、展类问题等。 【建议】导学案的设计要以问题为主线,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的原则要求。要设计具有探究性、层次性、情境性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要会针对那些难度较大无从着手的综合性问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实行难度分解分层。 问题3:导学案习题化、试卷化缺乏“导”的功能 【建议】导学案将高效课堂的“以学为主”变为“以练为主”,开篇预习题,再是展示题,后是测试题,导致导学案习题化、试卷化。而好的导学案是由教师帮助学生设计的集“导学”、“导思”、“导练”、“导评”、“导测”于一体的全程性学习活动方案,是最终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载

5、体。能够让学生在步步引导中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效果。而习题或试卷则仅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水平与技能的一种反馈手段。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重视“怎么学”,强化学法指导,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动手实践能力的设计,体现导学案“导”的功能。 问题4:导学案全是文字题目,缺乏吸引力 【建议】有些导学案一整张密密麻麻全是文字题目或是习题,学生一看就心中厌烦,毫无学习兴趣。而好的导学案在设计时,会插入图画、表格、框架式结构图等,这样做到图文并茂,简洁明了,一下只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力求新颖,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适当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能够增加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

6、兴趣。可以使用的软件如“思维导图”软件可以很好的完成这一任务。 问题5:导学案容量超载,与学情不符,完不成任务 【建议】导学案容量超载,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无法突破重难点,造成节节拖堂,难以做到“堂堂清”。究其原因是教师在编导学案时眼中无学生,不调查学情,大部分内容是教师想当然预设的,所以使用过程中学生学不会,做不完。所以在编制导学案时做到以下几点:(1)可用谈话、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切实了解学生实情,征求学生的意见和需求。(2)编制时容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精选问题和习题。但难点无法突破时,可分解成若干目标分课时完成(3)编制时要为学生的学习预设自主学习的机会、时间,预设生成问题讨

7、论解决的时间。 问题6:以“导学案”代替“书本” “以案代本”,指的是在一些课堂上,以导学案代替教材文本的现象。导学案就其实质而言,不妨理解为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文本。当然,我们不反对对教材文本的改造与整合,但是,我们依然要保持必要的教材文本敬畏。完全脱离教材文本,仅仅凭靠一张纸,甚至,宁信纸,不信本,可就本末倒置了。 【建议】课本上有的东西不要再大面积的搬运到导学案上。导学案就是要搭好脚手架,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教材进行学习。好好读书永远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问题7:学案设计过于模式化 有些学案设计,只是盲目的遵循一个固定的模式,做一个框架下的填充,缺乏思想性和创造性,使学案过分僵化,缺乏

8、新意。学案的僵化必然导致学习活动的僵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不会有思维能力的提升,学案导学的作用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不少学案忽略了学生的层次差异,缺少阶梯性和递进梯度,更多的体现的是整齐划一,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 【建议】为了增强学案教学的有效性,在学案设计上应体现个性化和创造性,更多的留给学生思维和活动的空间。学案应从所教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基本能力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设计成有层次的、阶梯性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 二、导学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1:评价不及时,不准确 当进行到展示环节时,一组展示完毕,需

9、其他小组评价,这时要么没有评价,要么只是对字迹工整与否,或是个别错别字进行点评,几乎没有对答案内容深层次的评价或质疑。还表现在只评他组、不评本组,只评缺点、不评优点等方面。【建议】这时候需要教师去点拨、去循循善诱,并故意去挑起对问题的争执、怀疑、质疑、反质疑,从而让学生学会评价。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找了一些优秀课的教学实例(杜郎口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评价),让学生观看,学习人家小组之间怎样评价,怎样回答问题。 问题2:全面完成与部分完成的矛盾 当打开导学案后,一个又一个问题会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对于这些问题,是让所有学生做所有的问题,还是让每个小组去做指定的题目呢?如果让每个小组都去把所有问题做

10、一遍,然后再进行逐个展示、评价、整理,显然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让每个小组去完成指定的一个问题,势必会造成对所学内容理解的片面性,造成断章取义的后果。在化学课中不同的课型对导学案的处理不同,在化学理论课导学案使用时,在对导学案“瘦身”处理后可以让学生在课下作充分的。在实验课的化学导学案使用时,学生则只能预习完成实验的药品和实验目的和实验的过程等,得对实验的现象和实验的结论则需要在课上进行共同研究。在对待导学案的预习问题上要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灵活运用。 问题3:实施过程中的拖堂问题 按导学案所提供的思路进行学习,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进行,不经意间四十分钟会悄然流逝,此时才会发现导学案上的学

11、习任务还没完成,于是便出现了拖堂现象。 【建议】小组展示时如果全部使用板书展示,确实浪费时间。全部使用口头展示也不行,若能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把不需板书展示的变为口头展示,确实能节省较多的时间。另外,在编制导学案时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知识水平,来设定题目也是节省时间的好办法;充分预习也可达到省时的效果。问题4:学生的预习深度难以检查督促学生深度思考 预习时往往是泛泛阅读,没有深入思考,把握不住核心问题,更不知道怎么应用。学习兴趣并不浓厚,对学习几乎没有任何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们主动深入思考问题难度很大。 【建议】在预习中教师如果不参与,学生的预习热情持续时间就有限15 分钟的预习里也许只有前

12、三、五分钟是有效学习,剩下的时间就流于形式了。所以即使是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里,教师适度的提问,统一进度,对难点进行提示,也都是有必要的。问题5:教材的作用被渐渐忽略 导学案做的越来越精炼、系统、条理分明,学生看教材要花掉至少15 分钟时间,而类似的内容被学案提炼概括,不到五分钟就可以浏览完毕,学生往往认为同样的内容,看学案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看教材浪费时间。然而每个老师都知道教材才是教学的核心,很多细节的东西是学案无法提炼的,而每个人都有惰性心理,会不自觉的选择最省力的途径完成任务,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完成阅读教材的任务是个很大的问题。 【建议】或者在学案中留下几个明显需要通过教材才能了解的问题

13、,或者干脆就用问题组成学案,让学生自己在教材中去找答案。 问题6:学生记课堂笔记的意识被淡化 课堂知识的核心内容都在导学材料和相应习题里,学生在阅读中已经简单了解,课堂笔记似乎没有存在的必要,在课堂学习中有时会出现轻敌情绪,偶尔出现走神现象,而教师讲授的内容学案里已有大概,虽然有些细节略有增加,学生也懒得动手记笔记,于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上课听的很明白,课堂上的基础知识也完成得很好,可到晚上写作业时系统的知识只剩下一个个知识点,再过一个星期几乎连知识点都没印象了。 【建议】定期检查笔记,并适当予以展示,帮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如果导学学案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那笔记就是学生对问题完成情况

14、的最好检查了。 问题7:学生学习状态变差 所有重要的知识都被老师系统的整理了出来,做题的相关知识导学学案上也基本具备,学生在做题时基本就依据一纸学案,可当他们碰到学案上没有的知识点时,不是懒得看书,就是认为书上没有,只等老师讲解。如果只针对学案内容出题,学生就更加认为没有看书的必要了。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没有学习目标的现象,加上教材内容不如学生想象中有趣,学生会缺少动力,不会主动去看教材学习,没有了课堂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学习状态会日渐松散。 【建议】导学学案不光是书面形式,还可以配合多媒体教学形式 加入图片、实验、视频,这就要求学案要时时更新,要跟上时代步伐。 问题8:学生提问能力变差 教师在做

15、导学学案时,凭借多年教学经验、对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往往会尽力把学案设计的知识全面、条理清楚,可学案越精美完善学生要完成的思考就越少,最后反而出现学生学习能力越来越低下的问题。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避免的问题。 【建议】以分组学习的形式,把班级学生按成绩和能力穿插编制组合成若干小组,每组46 人,各能力成绩的学生都有,让学生们在教师的一定提示下讨论完成学案。通过全班的学习进行完善,最后由教师加以点拨补充。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存在明显缺点就是分组难,还有在最初的几次编写学案时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引导。但如果一旦形成习惯,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

16、成绩都大有帮助。 问题9:将学案发给学生,放任自流,缺少方法引导 把学案当成练习本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缺少使用学案的具体方法指导,让学案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建议】正确的做法应该引导学生使用好学案。在学习新课前可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和意图,并指导学生按学案的目标要求进行自主的预习,带着学案中的问题读书,通过思考去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深入学习。通过这一步,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借助学案和学生提出的疑问,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优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思维的能力。通过科学性的使用,提高学案教学的有效性。问题10:教师学案角色的定位不准确 教师利用学案导学这种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重在组织和引领。在学案的使用上,有的教师不敢放手,担心过多,把自己当成主角,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