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参加人员范围.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179957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年金参加人员范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企业年金参加人员范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企业年金参加人员范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企业年金参加人员范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年金参加人员范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年金参加人员范围.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年金参加人员范围杨长汉 文章出处:企业年金方案设计与管理 杨长汉 著杨长汉,笔名杨老金。师从著名金融证券学者贺强教授,中央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教师、金融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一、确定企业年金计划参加人员范围的原则兼顾公平与效率,是确定企业年金计划参加人员范围的基本原则。公平,是企业在特定的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下,企业职工之间利益分配关系的一种评价。没有公平性,企业年金计划反而引起企业职工的不满,不利于调动全体企业职工积极性,提高企业职工的生产力。在实际操作当中,显失公平的企业年金方案,在职代会就无法通过。公平的企业年金计划,首先必须

2、在企业年金计划参与人确定当中,就充分体现公平的原则。这样,有利于增强企业年金计划在企业内部的接受度,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效率,是通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企业产出。强调公平,不等于实行平均主义、“大锅饭”。效率的原则,必须同时贯彻到企业年金计划里面。在企业年金计划参与人员的确定当中,加入职工年龄、级别、岗位、职称、贡献等因素,区别对待,合理体现职工待遇的差别,有利于适当拉开分配差距,促进企业经济效率的提高。只有坚持效率的原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进而提高企业职工的福利待遇。即使是设计“头重型计划”、“利润分享型计划”、“股权激励计划”等等,都必须平衡好公平与

3、效率的关系。二、确定企业年金计划参加人员范围的基本方法对于单个企业而言,由于企业年金一般都贯彻普惠制的思想,通常情况下,对计划参与者的约束性条件规定得非常少,要求职工在该企业工作满一定期限后才能加入企业年金计划。我国在劳动就业管理上一直采取试用期制度,职工在试用期内通过企业考核,就算作是正式职工了。我国劳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第五条规定:“企业年金方案适用于企业试用期满的职工。”也就是说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中,只要试用期已届满的所有职工都有权参加企业年金计划。优秀的企业年金计划,应该在企业年金计划参加人员范围的基本要求之外,纳入

4、其他变量,充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以及财务目标。三、确定企业年金计划参加人员范围的其他变量普惠型的企业年金计划只是企业年金方案的标准样本。简单地以为只要使用期满的职工就都可以参加企业年金计划,对于企业年金计划参加人员范围不做多方面的分析和设计,不但在实际企业年金计划设计中不可行,而且无法设计出最优的企业年金计划,充分实现企业目标,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和职工的利益。优秀的企业年金计划,必须在企业年金方案的每一个方面,加入其他变量,以满足企业和职工的不同需求和要求。在加入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企业年金计划的参与人的范围可以纳入如下需要考虑和设计的因素:职工年龄结构:老人、中人、新人;职工

5、岗位级别:岗位、职务、职称;个人贡献度:业绩、效益、产量等指标;地域因素:不同工资级别地区因素(大型企业集团、跨地域企业集团尤其要予考虑)。其他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以在单个企业年金方案里,纳入多个参加人员范围因素给予考虑和设计;也可以在一个企业里,设计多个企业年金计划,分别满足不同的参加人员的需求。只有纳入了多种因素的企业年金计划设计,才可能设计出高管型企业年金计划、利润分享型企业年金计划、股权激励型企业年金计划、多层次企业年金计划等等。四、针对“老人”、“中人”、“新人”的企业年金方案设计在企业年金方案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处理好“老人”、“中人”、“新人”这三类职工的关系。在实际的企业年金计

6、划设计当中,都会遇到这个问题。1、针对“老人”的企业年金方案设计“老人”是指在企业年金方案生效前已退休的人员。从理论上讲,离退休人员和内退人员不应该纳入企业年金计划,但是,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后这部分人员的养老金待遇出现了较大的落差,在国家尚未明确责任的前提下,为了维护社会和企业的稳定,这部分“待遇差”势必由企业通过补充保险制度进行补偿。因此在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时,也应该考虑这类人群的要求。 对于离退休人员可以采取一次性补偿的方式,把老职工过去的贡献按工资的一定比例乘以工龄计算出一个金额,直接支付给个人,他们将不再参加企业年金计划。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迅速卸下历史包袱,但缺点是需要建立在强大的

7、财力基础之上。因此对于财力不足的企业,可以采取在确定退休工资上限的前提下按月补贴的方式,直至这部分人员退出历史舞台。 对于内退人员可以采取降低企业缴费额的方式,即在个人自愿缴费的基础上,公司再为内退人员缴较低的费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方可领取。比如,在职职工的缴费比例为1:1,对内退人员的缴费比例可以设定为1:0.3。这样做可以满足部分内退人员参加年金计划的需要,维护了企业稳定,体现了年金制度的公平原则,又减轻了企业缴费的负担。 2、针对“中人”的企业年金方案设计“中人”是指尚未退休,但在企业年金方案生效前已参加工作却没有账户积累的人员。在现实中,任何一个中途设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都会面临如何

8、使“中人”获得适当企业年金待遇的问题,因为“中人”以前没有企业年金积累,他们距退休时间又比较短,从而积累期较短,在以前没有企业年金积累的情况下,未来需要较多且稳定的供款才能获得适当的退休收入。基于以上考虑,对于“中人”可以采取三种方法作为过渡计划:第一,单独筹资工龄折算法。即根据目标替代率来测算应该缴费额,再依照年长职工在本企业的服务年限提供一次性或分次性的补缴供款,建立个人账户。如每服务1年补缴1个月的工资。第二,按年龄递增提高交费比例法。即采取与年轻职工不同的交费比例,如年轻职工交费比例为工资的10%,年长职工的比例可以根据年龄的不同,提高到15%或更高比例。第三,延长交费年限法。可采取保

9、证交费满一定年限。如接近退休的职工,即使退休后,仍然为其交费,满足至少10年15年的交费期间。下面举一个按年龄递增提高交费比例法的例子,来说明这类过渡计划的具体操作过程。 例如,A公司为在职职工设立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时,按月将企业年金供款存入职工个人账户。公司给职工个人账户的供款额等于职工当月工资乘以职工个人账户供款百分比。在1962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在职职工,职工个人账户百分比为以下两部分之和:第一部分随年龄递增,各年龄对应的百分比分别为:表 151 A公司为1962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在职职工各年龄段企业年金供款百分比出生年份19621961195719561952百分比15%16

10、%20%21%25%第二部分随着司龄递增,各司龄对应的百分比分别为:表 152 A公司为1962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在职职工各司龄段企业年金供款百分比司龄1年2年5年6年10年百分比1%2%5%6%10%职工个人账户供款百分比在设计企业年金方案时确定,以后不再因职工的年龄和司龄的增加而调整。当“中人”全部退休后,过渡计划即告终止。3、针对“新人”的企业年金方案设计“新人”是指在企业年金方案生效后参加工作的人员。企业年金设立后新加入公司的职工,由于他们距退休时间较长,从而积累期较长,可以与公司共担风险、共享利润。因此,对年轻职工可采取确定供款计划。即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按工资的一定比

11、例共同缴纳,职工的企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由企业缴费、职工个人缴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所组成,并作为职工退休后领取企业年金待遇的惟一依据。五、监管部门对企业年金方案参加人员的要求一般包括:企业职工总数和参加企业年金方案的职工人数。企业职工加入的条件。加入的程序尽量简化,企业如认为有必要,可让参加人填报申请表。对一部分接近退休年龄或已退休人员,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考虑。参加人的权利和义务。应明确参加人对其企业年金基金个人账户信息有知情权。参加人退出企业年金方案的条件和程序。文章出处:企业年金方案设计与管理 杨长汉 著杨长汉,笔名杨老金。师从著名金融证券学者贺强教授,中央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

12、教师、金融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小企业和大企业,这些大大小小经济细胞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形成了经济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生态平衡”。作为以适应环境而生存、自保甚至做强做大作为理由的企业,面对这局面惟一办法就是转型“健身”找出路。County continuation records has examined and approved the draft, spirit, believe, comprehensive Yearbook of zhuanglang already prepared draft, entered the phase of evaluation. Civil air defense wor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