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宏配音:用声音打造灵魂的人.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177913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志宏配音:用声音打造灵魂的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任志宏配音:用声音打造灵魂的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任志宏配音:用声音打造灵魂的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任志宏配音:用声音打造灵魂的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任志宏配音:用声音打造灵魂的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任志宏配音:用声音打造灵魂的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志宏配音:用声音打造灵魂的人.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任志宏配音:用声音打造灵魂的人 提起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任志宏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他是山西的“声音”,是山西的“形象”,是山西的一张标志性“名片”。而现在的他,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栏目主持人、演播艺术家。他曾获得过首届全国广播朗诵大赛专业组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评选金奖、第六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长片最佳解说奖”、“演播艺术家”称号等很多荣誉。新周刊给任志宏“最具人文气质解说奖”的颁奖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任志宏以其为诸多人文节目所奉献的极具感染力的配音,成为当下中国人文电视的第一声音。他的声音庄重大方、成熟内敛、具

2、有思辨内涵,不仅准确定位着民族文化里含蓄质朴的气质,也成为电视人文节目崛起最大的幕后推动力”。他的声音被称作:从幕后传来的“中国声音”!崇拜配音大师,选择声音为职业任志宏的少年时期是在“文革”中度过的,但这并没影响他对艺术的感知与感悟。凭着天生的好嗓子和极强的模仿力,小志宏考取了“太原市红少年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那时的他所能接触到的都是一些京剧样板戏和革命歌曲。1971年,小志宏进入“太原市青年歌舞剧团”,做了团里年龄最小的演员。在歌舞团里,他学习声乐,唱京戏,演话剧、歌剧,学习芭蕾和民族舞蹈。正是由于在团里刻苦的训练,小志宏练就了扎实的童子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任志宏不禁感慨道:“练声是很费

3、气的事,当时我们每天一个人要坚持30分钟,在钢琴旁咪咪嘛嘛。但那时候吃的是高粱面、玉米面,浇的那个卤就是开水、酱油煮的大白菜,没有油水,所以刚吃完早点,30分钟后肚子就咕咕叫了起来。那时虽然很苦,但没有什么可以动摇自己的信念。现在看来,在我身上,即使面对再大的工作量,我也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或许就是童子功起的作用吧。”艺术都是相通的。虽说现在他所从事的是主持、解说工作,但从小对话剧、歌剧、舞蹈和京剧等不同艺术门类的接触,再加上老师对任志宏的严格要求、细心培养,都为他日后的艺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粉碎“四人帮”后,国门逐步打开,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进入到中国,其中最打动任志宏的一部译制片是王子复

4、仇记。而带给他更大的冲击是来自译制片的配音演员。用他自己的话讲:“他们能够通过声音将人物表现得如此出神入化,简直让我痴迷。我惊叹,中国居然有如此美妙的声音。”从那时起,任志宏对上海电影译制片厂配音大师的崇拜渐渐达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一部影片要看上几十遍,将片中人物的对白和音乐不厌其烦地反复记录、校对、背诵,用“砖头块”录音机反复对照、反复磨练,从中逐步摸索掌握了诸如孙道临、丘岳峰、尚华、乔榛、毕克等配音大师们的语言表达特征。他说:“儿时,我对语言的学习差不多已到了痴迷的地步。这些经典台词不但具有很强的文学品位和人生哲理,同时也是语言艺术表达、训练的生动教材。在文学修养、吐字发音、气息控制、轻重

5、格式等方面,对自己帮助很大。现在我可以驾轻就熟做解说,信手掂来、准确地进入该片的规定情景,并注入其情感和思想,应得益于当时的训练。”就这样,志宏把自己的目标锁定在了上海电影译制片厂。他从太原出发,辗转来到上海,去送自己创作的电影剧本和模仿孙道临、丘岳峰、乔榛著名电影配音片段的录音带。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带着朋友帮忙弄的铁路通票,任志宏来到了上译厂。在那里,他认识了乔榛老师、毕克老师和于鼎老师。这几位老师在听了任志宏的录音带后,开始都不相信这种略带洋气的声音是出自于他这个山西小伙子。他们对志宏的声音给予了肯定,但也给志宏提建议说,现阶段进行模仿是对的,今后只有发掘自己的特色才是

6、正确的方向。对于老师的教诲,志宏字字都记在了心间。虽然最终由于户口没法解决而只能作罢,但却得到了上译厂几位大师的点拨,让任志宏更加坚定了以后要以声音为职业的想法。新闻主播与“金话筒奖”从上海回来后,任志宏一直在为他执著的艺术而默默努力着。1981秋,山西广播电台正好需要人。正在做电视剧生活的试题场记的任志宏在电台选音乐的时候,被播音组发现并建议他参加电台的试播音。任志宏回忆道:“当时对电台的播音没什么概念,成天就是播新闻、天气预报什么的觉得挺单调。心想,试一试也无妨,成不成,无所谓。”但意想不到的是,很快就接到通知,要他到电台上班。分到电台播音组后,除正常新闻播音外,他还参与录制了很多广播剧、

7、诗歌和散文。这些都为他日后的解说、主持奠定了基础。任志宏成了一名广播人。 1982年7月的一天,志宏接到通知,省广电厅一位领导急于约见他,什么事不知道,只是让他快去。志宏如约前去,领导一见他即正式通知他:“从现在起你就到电视台做新闻播音员。”当天,赶鸭子上架的志宏,借了条别人的领带就在电视台播起了新闻,这一播就是10余年。 1993年,以任志宏名字命名的电视新闻杂志专栏志宏时间开播。据任志宏介绍,做志宏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但这份经历却对他今后的职业生涯很有帮助。当时任志宏的主持人形象早已在山西家喻户晓,志宏时间问世后,他更是被老百姓所接受。他凭借自己多年的积累和实力担当起该栏目的策划

8、、制片人、主持人,由此使他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对大众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更加深切的感受。至今,他都忘不了那些为解救被拐卖妇女几天都不合眼的干警;忘不了贫困山区的民办教师和他的学生们在昏暗的窑洞里上课的情景;忘不了环卫工人常常被人误解遭到辱骂的场面;忘不了因丢失孩子而痛不欲生前来求助的家长;忘不了蒙受冤屈的百姓守候在电视台门口的情景是的,只有自己感动才能感动别人。他就是这样怀揣着一片炽热的真诚和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事业中去。正是有了如此真切的情感经历与人生感悟,他才多次受邀在大专院校的讲坛上演讲,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以及他那富有磁性魅力的语言表达,感染着无数莘莘学子。他演

9、播的散文婆娘们获得首届全国广播朗诵大赛专业组一等奖。他将志宏时间其中的一期拿去参加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评选的角逐,最终获得“金话筒”金奖。凭着一股韧劲和不懈的努力,没受过播音科班训练的志宏最终得到了行家的一致认可,从一名播音员成长为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之一。走进央视,成为著名主持人在山西电视台的10余年间,有很多次机会都与任志宏擦肩而过:上海电影译制厂、央视望长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都曾调过他,结果均是省里好歹不放他。直到1997年,不安于现状的志宏感到自己需要一个崭新的天地来扩展视野了,于是毅然决然地抛下所有过往的辉煌,别妻离子,只身赴京,开始在异乡打拼,翻开了他生命中新的

10、一页。不同于几年前,现在再来到中央台已经只能从打工开始了。放弃了曾经的种种成绩,租住着小平房,吃着煎饼果子,任志宏也曾犹豫过,在咬紧牙关思想斗争了3个月后,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决定一切从零开始。每天努力认真的工作,一到周五就坐上开往家乡的大巴与妻女团聚,周日再返回北京。他开玩笑地说,将近两年时间的往返北京与山西,贡献了不少车费呢。但从他坚定的眼神中能够感受到一种执著、一种向上、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 “让我顺从惯例的习俗/不,我不/生的路,我要征服/让我在浮躁的张扬中分享/不,我不/离开淳朴,心灵就永远孤独。”这是任志宏多年前写下的诗句,他说这是他内心一直不曾改变的追求,喜欢淳朴、自然,排斥雕琢

11、、伪饰。中央台与地方台的不同就是分工明细,在地方台的丰富经历让任志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充满信心。从最开始的责任编辑到千秋史话主持人,任志宏都游刃有余。 1999年任志宏作为国家特殊人才,从山西电视台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那年秋天,正值迎接建国50周年的前夕,中央电视台筹拍的16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新中国进入了后期制作阶段,他有幸被选中做该片的解说。面对50年的风雨沧桑和波澜壮阔,似乎应该以大气磅礴般的解说开场,而任志宏却不这样处理,他非常平静的,从非常小的点来切入。没想到节目播出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让人们都记住了这位声音细腻独特,解说又能收放自如的任志宏。纪录片新中国获得了“五个一工程”等多项全国

12、大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新中国中的解说还荣获了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长片最佳解说奖”单项奖。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孜孜以求和脚踏实地的磨练,任志宏最终形成了自己意味深长、厚实庄重、收放自如的语言特色和风格。多年来,由他担任解说的中国特区、伟大的创造、使命、歌声飘过80年、宋庆龄、江南、徽州、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等大型文献纪录片分获全国“金鹰奖”“星光奖”“五个一工程奖”等等大奖;纪录片使命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奖;交响、春节的故事、十一世班禅先后获得中国电视“彩虹奖”纪录片、专题系列片一等奖;纪录片祖屋获得美国第34届国际电影电视银奖等许多令人羡慕的大奖。用心做节目,只求品位不求轰动2

13、001年7月9日,央视第一个大型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类的纪录片栏目探索发现开播,任志宏担任该栏目特约解说。探索发现旨在发掘中华五千年的自然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遗产这个巨大的题材宝库,记录和传承那些正在消逝的中华文明。在每一期节目的叙说中,他始终注意把握中华民族文化含蓄、质朴、一身正气的准确定位,力避浮躁、拿捏。他甘愿做一块“铺路石”向海内外观众传播中华文明,用自己真实的形象和有声语言去描绘、书写中华风采。即使在节目结束后你还会依然沉浸在他丰满的语境中,他的语言魅力无形之中也丰富着节目的内涵,扩大了节目的外延。2007年3月17日,新周刊2006年中国电视节目榜揭晓,任志宏正是凭借在探索发现解说中的

14、出色表现,获得了最具人文气质解说奖。从事电视工作30年来的他获奖无数,每个奖项都是一次新的动力,这正是他所追求“只求品位、不求轰动”的完美诠释。对于“不求轰动,只求品位”任志宏是这样理解的:“我想,有责任感的人,一定不是浮夸张扬的,而是要时刻清醒地保持自己的个性,失去自己就要丢掉个性,是任何一项艺术的大忌。特别是在人云亦云的今天,不趋炎附势坚守自己的个性非常重要。这样,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一部分人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我做的多是一些和文化相关的栏目,我觉得现在这样的栏目太少了。幸运的是,我在做。我可以通过这样的栏目,让中国古老的文化缓缓流淌下来。我自豪,我不是在误人子弟。尤其在素有国家台之称的中央

15、台,我认为,一定要有一隅是蓝色的,是干净的,是大家可以在这里呼吸、思考、感动的。而做这样的栏目,需要耐得住寂寞,长久坚持。”2004年10月份,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栏目开播。任志宏以他具有亲和力的“国”脸和那充满磁性神秘的声音把国宝的沧桑和美丽一句句地送达人的心底,让观众身临其境,领略到中华国宝文物的传奇和不朽价值。近两年甚至还因其热播而刮起了狂热的收藏旋风。在2009年1月5日,由中国网、央视网等16家媒体联合推选的“2008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在北京隆重揭晓。任志宏与罗哲文、马未都、陈丹青等人一同荣获“2008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殊荣。颁奖词是:“对于许多观众来讲,最初认识他并不是他的

16、荧幕形象,而是他那富有磁性的声音。电视机前,他带领观众探索发现,层层解密国宝档案。他庄重典雅的主持风采、从容不迫的声音气质、伴随文明演进,穿越千年时空,为传统文化增加了悬念与美感,凸显了收藏的魅力,也紧紧抓住了观众。不求轰动,只求品位是他对自己的定位。”是的,获奖并不是因为他是收藏家,而是他在国宝档案中的魅力推进了收藏的力量。2010年,国宝档案栏目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十大优秀栏目之一;2011年中央电视台评定的全台30个品牌栏目中国宝档案榜上有名。他的声音,被海内外誉为“中国声音”!他内敛而沉稳,他用心去做节目,谈吐之间尽显自己的文化涵养和底蕴。经过无数的磨砺,任志宏完成了他生命的跨越。与时俱进,用灵魂铸造“中国声音”或许因为现在的好声音太多而具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