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推进学校全面发展.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177208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推进学校全面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推进学校全面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推进学校全面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推进学校全面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推进学校全面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推进学校全面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推进学校全面发展.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推进学校全面发展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大学从深层次上看更是一种人文观念、科学精神和学术制度的融合,这种特殊的融合使大学几百年来一直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其中以大学的学科性尤为显著。大学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同学科的集合,只有学科才能集中体现大学的人文观念、科学精神和学术制度,只有学科才能广泛调动大学资源实现汇聚队伍、凝炼方向和创新机制,因此,学科的结构布局、服务功能、创新机制和发展活力决定了大学的办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办大学就是办学科。武汉理工大学正是深刻认识和把握住了这一点,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提升学校办学理念、以

2、学科建设为核心推进学校跨越发展、以学科建设为核心规划学校美好未来,从而使合并组建仅五年的武汉理工大学以崭新的面貌面向社会、面向未来。 一、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确立了学校的目标定位、特色定位和战略定位,从而确立了学校的基本办学思想和办学思路,为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1.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确立学校的目标定位。合并组建伊始,学校就根据现代大学的发展趋势和学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提出了“整体水平国内一流,部分学科水平国际一流”的多科性、开放式、有特色的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这种以学科为核心的学校的目标定位经过学校党代会、两代会和学校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的确认,

3、成为武汉理工大学凝聚人心的重大举措,成为形成学校各种改革与发展措施的最终归依,成为武汉理工大学广大师生员工不负使命、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2.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确立学校的特色定位。学校的材料、交通、汽车等学科特色决定了学校的工科特色、行业特色和共建特色,由此决定了学校的特色定位:即“两个一流”的多科性、开放式、有特色的研究型大学的水平定位,以工为主、协调发展、建设平台、交叉取胜的结构定位,国内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科技创新基地和国际科技与文化交流基地的角色定位,立足建材、交通、汽车三大行业、服务湖北武汉中部经济发展、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区域定位。这种以学科建设为

4、核心的学校特色定位是学校实施特色战略、以特色创优势的基础。3.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确立学校的战略定位。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在学校目标定位和特色定位的基础上,形成和实施了“以发展促融合、以融合求发展,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共建”三大发展思路,“特色战略、协调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创新战略”四大战略,“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全面素质教育工程、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校园建设工程”五大工程,从而明确了学校发展的战略定位。学校目标定位、特色定位和战略定位使武汉理工大学在办学方向、办学目标、办学模式、办学措施等各个方面协调一致,从而能以独特而鲜明的办学理念

5、引领学校的快速发展。4.以创新的思路推进学科建设的重大突破。学校在牢固树立学科建设核心意识的基础上,通过两轮学科建设和教育思想大讨论明确了学校的学科建设思路:一是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即规模、质量、效益和结构的关系,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关系,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师资队伍建设、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关系;二是坚持四个建设原则,即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下,坚持加强基础学科的原则、扶持优势学科的原则、促进新兴学科的原则、重视交叉学科的原则;三是突出四个层面的建设,即“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国家级的重点学科、学校自筹经费的重点学科建设、面上的学科建设。学校创新的学科发展思路符合学科发展的规律,符合

6、武汉理工大学的学科发展的实际,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干部的拥护,从而推动学校实现了学科建设的重大突破。五年中,学校在高水平通过“九五”“211工程”建设验收的基础上,又完成了“十五”“211工程”立项建设工作,形成了集中学校学科优势的9个建设项目;国家级重点学科由1个增加到3个,一级学科授权点由3个发展到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由9个发展到59个,硕士点由40个发展到121个,博士后流动站由3个发展到7个,提前完成学校十五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学校已形成了以材料、信息为支撑,船舶与海洋、汽车、资环为重点,机械、物流、管理、经济、土木、理学为主干,人文社会科学快速发展的结构日趋合理、特色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

7、体系,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构筑了清晰的架构和坚实的基础。学科建设的重大突破为学校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构筑了快速发展的平台,学校本科生规模始终稳定在38000人左右,研究生规模由合并组建时的1000余人发展到12000余人,研本比由110上升到14左右。学校的学术影响、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二、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推进学校跨越发展学校的学科建设坚持以“211工程”建设为牵引、以科学研究为驱动、以人才队伍为根本、以学术环境等为基础,因此,学科建设的重大突破也带动了学校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学术环境的重大进展,从而推动了学校的整体跨越发展。1.以“211工程”为牵引。“211工

8、程”对学校而言,是一个集机遇、特色、创新、团结于一体的跨世纪工程,为此,学校以“211工程”建设为牵引,用三个步骤推进“211工程”建设,一举奠定武汉理工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基本地位。一是借并校之机,举全校之力,将“211工程”建设由原武汉工业大学覆盖新的武汉理工大学;二是高水平通过“九五”“211工程”验收;三是顺利通过“十五”“211工程”专家评审。特别是“十五”“211工程”建设所涉及的硅酸盐建筑材料及其关键技术、材料复合新技术、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智能材料器件及智能结构系统、非金属矿产资源工程与环境工程、微型光电子系统及应用、高性能船舶及关键技术、新能源技术与电动汽车、机械装备与物流

9、技术九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涵盖了学校材料、信息、自动化、机电、汽车、船舶、交通、能动、土木、理学、资环等重点和主干学科,是学校特色和优势学科的一次全方位的交叉和集成,是学校适应时代需求在学科方向上一次全面梳理和凝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211工程”建设是学校一个找准特色、发挥特色、创造特色的过程,是一个实事求实、集思广益、创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推进学科融合进而推进学校整体实质性融合的过程,因此也是学校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实现跨越发展的过程。2.以科学研究为驱动。科学研究作为联系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的中心,为推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大学自身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0、基于这种深刻认识,合并组建后的武汉理工大学,高举团结、创新和发展的旗帜,坚持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的思路,确立以科学研究带动学科建设和学校整体提升和发展的战略举措。五年来,学校年科研经费由4000余万元增至2.62亿元,科技产业销售收入由2700余万元增至3.58亿元,获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14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等重大科技成果奖励8项,新增省部级研究基地8个,与企业共建研究开发基地47个,创建了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实现了科技和科技产业工作的重大进展。科学研究重大进展,使科技创新成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导致了学校办学观念和工作方式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学科建设

11、跨越发展,推动学校完成了由教学研究型向研究教学型大学的战略转型。3.以人才队伍为基础。高水平的学术队伍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为此,学校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以“两个优化,一个转变”为指导,即教职工队伍整体结构优化和教师队伍自身知识结构优化,人事管理逐步从传统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千方百计引进人才,千方百计培养人才,千方百计用好人才,实现了人才队伍的重大突破:一是两院院士零的突破。通过引进和共享,四位院士正式加盟我校,参加我校的各项建设。二是学术骨干不断涌现。特聘教授增至3人,获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增至193人;教师占教职工数的比例由合校之初的38.2提高到47,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由4.5上升到

12、20左右。三是学术团队逐渐形成。以材料、交通、汽车、机电、信息、资环、管理等特色优势学科为依托的教学科研团队基本形成;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部省级科研基地等为依托的科技创新团队日渐成熟;以光纤传感、高速船舶和港口自动化、燃料电池等为依托的科技开发团队异军突起;这些都标志着我校人才队伍建设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是学科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的基础。4.以学术环境为依托。一是政策环境。学校坚持“三个必须”,即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在学校的中心地位、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科技创新、必须把人才强校贯穿于我校科技创新;同时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科技工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的26条措施;并且以学术创新

13、为核心形成学校人才政策,即以能力为基础形成人才评价政策,以成果为基础形成人才激励政策,以贡献为基础形成人才奖励政策。二是学术环境。学校大力提倡学术沙龙、高水平讲座、名师示范教学、教学经验交流、国内外学术交流,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育人氛围和创新环境,形成将校外人才聚集到学校学术创新团队中的吸引力,以及校内人员在学校学术创新团队中的凝聚力,将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条件建设和教学条件建设集成运筹,突出重点,提高效率,营造一流的学术氛围、育人氛围和优良的学术环境。三是校园环境。学校在实现校园网络化、教育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坚持“建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寻求持续发展的空间”,以建设现代化校园为

14、目标,科学进行校园总体规划,合理配置校内教育设施,充分开发周边教育资源,合理进行校园功能区分,形成功能区划合理、教学科研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校园。在教育部、湖北省的支持下,学校抓住机遇,确定了就近扩建新校园的战略决策,并获准在武汉市南湖地区扩展2000亩建设新校园。2005年1月10日,新校园正式奠基建设,目前,2005级新生已正式入住新校园。学校通过新老校区的整合,将形成一个面积达5000余亩的布局科学、功能先进、环境优美、风格独特的现代化大校园,真正形成一个优美育人环境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十五”期间正是武汉理工大学合并、融合、建设、发展和跨越的时期。学校及时抓住我国高等教育难得的战略机遇

15、期,以学科建设为核心,通过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和发展战略的定位,以“211工程”建设为牵引、以科学研究为驱动、以人才队伍为基础、以学术环境为依托,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发展,达到了“十五”发展规划的目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声誉明显提升,学校各种排名持续上升,社会影响逐渐扩大,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始终保持安定团结、共谋发展的大好局面。武汉理工大学已基本完成了由面向行业的单一工科院校向面向全国的部属重点多科性大学的转变,由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型院校向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并重的研究教学型大学的转变,已成为建材、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和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为把学

16、校最终建成“两个一流”的多科性、开放式、有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以学科建设为核心规划学校美好未来面向未来,学校要在“十五”期间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抓住高等教育、三大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继续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三个坚持”、“三个抓好”、“三个提升”、“三个强化”(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团结奋斗,抓好迎评促建创优、抓好科技平台建设、抓好新校园建设,提升国际化水际、提升科技创造水平、提升人才队伍水平,强化学校特色、强化理工文化、强化理工精神)为基本指导思想和主要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教学工作、科技工作、科技产业、人才队伍、校园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内部管理体制与后勤改革、校园文化与理工精神等方面的工作,进而推动学校实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和整体实力的重大突破,推动学校各相关学科和领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学术水平、综合实力和国际国内地位,努力实现学校第二次跨越。1.以学科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