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176939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以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以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以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以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武汉科技大学赴湖北省保康县暑期社会实践团(武汉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 )摘 要:特色产业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其实践由来已久。实践证明,凡是选好并培育出独具优势的特色产业的地区,就会形成特有的竞争优势、经济优势,如蛟河的黑木耳产业,斗南的花卉产业,丽江的旅游产业等。反之,凡是未能培育出特色产业的地区,经济发展平平,缺乏个性,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山区地区存在地理自然条件较差,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人口稀疏等缺点,导致山区地区往往是最贫困的地区。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诸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促进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于农民收入,而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无疑是一条便捷之道。本

2、文以湖北省保康县为研究对象,对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据此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和意见。关键词:特色产业;问题;建议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增加农

3、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县域特色产业是以特色产品、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现代工业、农业技术为依托,以市场经济运行方式为手段,围绕特色产品、特色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形成的区别于其他传统产业,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不可替代性、可持续发展性和竞争性,且经济效益较高,发展前景广阔,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保康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一)特色农业增产增效,农村经济蓬勃发展 1.结合自身地域特点,积极推广特色农业。依托政策扶持,企业支持,积极向农户推广樱桃谷鸭养殖,“150模式”生猪养殖等特色养殖业;核桃、魔芋、烟叶、茶叶、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业。截至2009

4、年,实现了粮食产量1.18亿公斤,油料产量1347.8万公斤,保持增长;茶叶产量199.7万公斤,增长9.6%;烟叶产量819.2万公斤,增长17%;食用菌产量655.9万公斤,增长116%;落实核桃种植面积7万亩,总面积达到13万亩。生猪出栏34.5万头,增长52.6%。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3522元,增长15%。图1 主要农村品产量、增长2.发挥产业链效应,创办引进农副产品特色企业。随着台湾威杰公司太空食品及食用菌加工试产成功;上海大山合集团食用菌开发项目为出口创汇作出新贡献;襄樊绿源公司3万吨饲料加工厂建成投产等一系列农副产品企业的成功运行,形成了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运输、销

5、售等完整产业链,既保证了农户的农产品的销路,又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安置了富裕劳动力,还增加了农民、财政收入,盘活了当地经济。(二)扬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工业发扬磷矿资源丰沃的资源的优势,避交通不便的劣势,引进资金,就地设厂,着力发展特色工业。期间,楚烽公司3万吨食品级五钠建成投产,巨力公司2万吨精细磷酸盐项目土建工程结束,聚鑫源纺纱有限公司2万锭纺纱项目试产,尧治河集团1万吨黄磷炉主体工程完工,华新水泥公司10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推进。襄樊余家湖保康磷化工业园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图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2009年主要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完成发电量3.54亿度,增长4.1%;供电量3.4亿度

6、,增长6.3%;水泥19万吨,增长26.7%;商品磷矿石251万吨,增长39.4%;磷酸2.5万吨,增长66.7%。规模以上企业净增7家达到39家。房地产开发成为新亮点,在保康登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达11家,竣工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 (三)第三产业崭露头角,前景广阔在一二产业走特色发展初显成效的同时,劳务输出,运输,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崭露头角,发展前景广阔。2010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劳务性收入997.26元,同比增加263.02元,增长35.82%,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开展“农家乐”等特色旅游,为农户每年增加现金收入近万余。同时,襄樊市属于我省“鄂西旅游文化圈”规划地区,有着“古隆中

7、”等国家级旅游景点。大力开发这些旅游景点,盘活了当地市场,促进了农民增收。(四)特色经济初显成效,农民增收 一直以来,保康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现已建成了“丰源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绿园食品有限公司”等公司,为农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农民增收明显,同时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成果斐然。图4 近年全县GDP2009年人均GDP首破1万元大关。2009年人均GDP在上年9172元的基础上增加2191元,达到11363元,增幅23.9%。2010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7.99元,同比增加355.17元,增长20.15%,继续保持两位数的较快增长

8、态势。二、保康县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及成效近年来,保康县根据“巩固发展烟叶、蔬菜产业,提升发展茶叶、食用菌产业,突破性发展畜牧养殖和核桃产业”的发展思路,确定了重点发展烟叶6万亩、蔬菜10万亩、食用菌5000万袋、生猪35万头、新建改建茶园1.5万亩、核桃基地50万亩的目标。保康县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1.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整合中央、省、市和本级财政支农资金,吸纳农民自筹、社会投入和银行贷款资金,大力招商引资,集中财力发展特色产业。 2.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县农业银行、县农发行、县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要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门槛,加大对发展特色

9、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于一些龙头企业,要给予一定规模的贷款;县扶贫办按照有关政策予以贴息。3.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县发展与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县科技局要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争取项目,力争将保康核桃产业纳入上级有关政策扶持笼子。4.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坚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有机化种植,采用“农户+公司+基地”的发展模式,培养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抓好农田水利、扶贫开发和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恢复重建水毁渠道5000米、河堤5000米;完成大龙潭标准化渠道整治;完成低丘岗地改造3.5万亩;新建、改建“一建三

10、改”6000户;加强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综合保障能力。三、保康县特色产业发展的不足(一)从农民受益方面来看,农民主体地位有待加强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农民应该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在保康县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农民参与多,则受益广,但由于发展集体经济,大量土地被征收占用,这对于县内本来耕地就少的农民来说更是沉重的一击,农民参与大大减少,使得农民主体地位弱化。首先是由政府主导招商引资建设企业,农民为企业工作,在此过程中参与组织、决策少,处于被领导的地位。其次是特色产业惠农面较窄,从调查中发现,以发展特色产业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占

11、调查总人数9.33%的百分比,272多少人选择了外出务工做为家庭收入来源。最后是农村缺乏创新型人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在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鲜见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大学生村官等优秀人力资源还有待充分利用。(二)从资源利用方面来看,资源优势有待深入挖掘保康县素有“中部磷都”之称,磷矿资源十分丰富,品质良好,远景储量达10亿吨,探明地质储量3.98亿吨,保有储量3.17亿吨。但是该县磷矿资源曾一度大部分局限在卖原矿上,产业链条较短,只获取开采和初步加工利润,精深加工比重低,丰富的资源优势较少地转化为经济优势。而且低品位磷矿开发利用率低,目前,全县低品位矿石的开采利用率仅占开采

12、总量的三分之一,要实现大规模利用低品位磷矿,仍需要进行一定的探索。同时,保康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县境内大小河流3369条,水能蕴藏量达19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13万千瓦,年发电量2.4亿千瓦时,该县也是全国首批电气化试点县之一,水能资源发展前景广阔。开发并优化配置保康水能资源, 规划做好保康境内河流开发和水电项目建设工作任重道远。(三)从资金投入方面来看,整体效益有待提高一方面,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自筹资金短缺,原始积累少,投入不足,导致发展基础不牢固。大部分民营企业正处于起步或刚刚成熟阶段,规模小,抗御风险能力和扩大再生产能力脆弱,难以实现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内

13、的整体效益的有效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和市场体制发育不断完善,争取政策性投入和招商引资将面临一定困难,资金筹措渠道窄,往往造成“有项目、无资金”或者是正在建设中的项目难以按期完成,资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同时,由于投资分红,大量利润外流,当地农民实际收益少,使得农民在经济发展中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四)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生态效益有待提高保康发展特色产业的最大优势是生态环境好,产品无公害。然而,随着产业的日益兴旺,人口、资源、环境的不协调,引发了社会矛盾,造成不稳定因素。一是保康的矿产开发造成一定程度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保康县的矿产开发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九十年代达到

14、高峰期。由于开采历史久、分布面广,加上开采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的不完善,一度使县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据有关资料显示,保康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746.7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3.83%,年水土流失量804万吨。水土流失使得山林和田地日益减少,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一定范围内的养殖污染。以养殖樱桃谷鸭为例,该县的樱桃谷鸭养殖基地仅是将鸭粪全部排放到一个沉淀池里进行一次处理,鸭子粪便处理措施不强,利用不足。据测定,一只鸭平均每天排出鲜粪100克,每万只鸭每天产粪达1吨。按照该地绿源公司年产30万只的产量计算,樱桃谷鸭养殖基地每年将有30万吨鸭粪产出。这些源源不

15、断排出的粪便,导致养殖厂附近臭味较浓、污染空气,而且会滋生细菌、蚊虫,可能造成疫病横生,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应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发展。四、推动保康县特色产业发展的建议1.立足资源优势,建立主导产业整合资源,突出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核桃、生猪150两大主导产业,为实现脱贫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务实发展基础,依靠当地丰富的磷矿资源,发展磷化工业。按照把保康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定位,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高标准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加快九路寨、温泉、五道峡核心景区开发。2.建立专业化特色产业区,形成规模效益立足特色,大力发展村

16、级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培植龙头企业;结合各村现有产业情况,因地制宜,立足特色,打造村级品牌;科学合理规划,形成经济分区,建立特色产业群,加大政策扶植,加强专业化技术指导,科学生产,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扩大基地规模增加产业效益,实现规模化经营。3.制度创新,激活市场竞争机制加强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创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保康县现有产业种类多、产品品种多,但是没有一个真正的品牌。并且所有的产业基地规模都很有限,多数产业难以组织到同一规格、同一品牌、同一质量的批量产品,难以参与大市场流通与竞争。因此,引导龙头企业开展横向联合和实施开放式重组,在改革开放中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产业化扶贫效益和贫困农户增收水平,实现产业化、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