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住青山绿水看贵州新农村建设.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175800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保住青山绿水看贵州新农村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保住青山绿水看贵州新农村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保住青山绿水看贵州新农村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保住青山绿水看贵州新农村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保住青山绿水看贵州新农村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保住青山绿水看贵州新农村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保住青山绿水看贵州新农村建设.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保住青山绿水看贵州新农村建设黎平1,2(1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2贵州省六盘水市市委常委,贵州六盘水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贵州地处西南,又是农业省,在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因此,需要加强贵州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开发特有的生物多样性,弘扬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大力发展贵州的民族医药产业,促使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协调,利用金融的杠杆作用撬起贵州新农村建设的宏大工程。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林业生态建设;贵州Viewing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of Guizhou by Blue

2、Mountains and Green WatersLI Ping 1,2(1. School of Economy & Managemen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 2. Liupanshui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in Guizhou province,Guizhou Liupanshui )Abstract: Building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is a historical task in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Guizhou p

3、rovince is situated at southwest in China, and is a agricultural province,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Therefore, it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protect bio-diversity,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ecological culture and make major

4、efforts to developing medical industry in Guizhou, promoting the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exerting the financial leverage to promote ambitious projects of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Keywords: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gricultural d

5、evelopment; 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Guizhou 四十八年前,周恩来总理到贵州视察时曾经深情地说过:“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只要贵州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团结,努力工作,贵州的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时隔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回想周恩来总理的话,仍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和学习思考从保住青山绿水的角度就贵州新农村建设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1 保护、开发贵州特有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的稳定的

6、生态综合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它在自然界中对维系能量的流动、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小气候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得人类有可能多方面,多层次地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保障。但是,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为之付诸行动。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

7、季风气候区。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孕育了贵州特有的生物多样性。据贵州政府网、贵州省林业厅和贵州师大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有关专家提供的最新数据,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有维管束植物269科、1655属、6735种(变种)。全省有森林1055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3.1亿m3,森林覆盖率已达39.93%;境内有野生植物资源3800余种,有70种珍稀植物列入了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二级保护植物27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8.9%;三级保护植物39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9.2%。野生植物资源中,

8、有食用植物约500余种,有观赏植物约200余种,有环保植物40余种。境内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豹、白鹳、黑鹤、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头鹤、蟒等),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13%;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9种,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25.7%。贵州的生物多样性,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开发前景,特别在发展贵州现代农业经济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由于贵州生态的脆弱性,我们必须树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一方面我们要强化保护贵州生态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保住了贵州的青山绿水就保住了贵州的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

9、我们还要加大贵州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工作,认识贵州特有的生物物种及其价值,加快把已经成熟的科研成果运用到生产生活实际中,特别是要把那些具有广泛市场前景的食用物种、药用物种和环保物种进行产业化的培植生产,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笔者近日到浙江萧山考察了传化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亲眼目睹了高附加值的名贵花卉通过植物组培(克隆)技术,进行产业化生产,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贵州现代农业也要走高科技、高效益的路子,贵州生物多样性所伴生的珍稀动植物资源一旦借助生物科学开发出来,贵州农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依托青山绿水发展起来的贵州农业也必将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2 保护、弘扬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

10、贵州是多民族省份,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贵州是古代民族交汇的大走廊和民族集结地,形成了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据民族文化网公布,贵州现有民族成分49个,其中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贵州的苗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水族人口分别占全国同一民族总人口的50%98%以上。全省少数民族人口为1300余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7.8%。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居全国第3位。由于世居的少数民族多住在农村及远离交通沿线的边远山区,从而形成和保留了特有的民族文化。他们依山而住、傍水而居,与贵州的青山绿水共生共荣,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他们参天地之道,循自然之理,创造了极具个性、多姿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各民族丰富而各具特色的

11、文化积淀使贵州拥有“文化千岛”的美誉。走进一个个神秘的民族村寨,无论是美仑美奂的民族服饰、和谐自然的民族民居、绿色健康的民族饮食、精湛绝妙的民族工艺,还是纯朴浪漫的民族风情、神秘诡异的自然图腾等等,一切都在向你揭示贵州民族文化的古老性和原生性,其独特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常常使人流连忘返。这些在青山绿水中诞生并保存完好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州旅游文化的精髓。北京的一位朋友对我说“贵州的旅游将来一定是中国最牛的地方”。“牛”在哪里?除了贵州的气候资源和秀美风光,我想这种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或许就是人们渴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家园吧!如果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那么保护好

12、贵州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就是保住了贵州旅游的王牌。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和冲击,千百年来口传心授流传至今的一些原生态民族文化正在渐渐消逝,这些文化一旦失传将难以恢复,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感。在保护、弘扬原生态民族文化上,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最好办法就是积极创造条件举办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传统节日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活动,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一片沃土,同时也通过这些节日活动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旅游是富民产业,可以迅速使一方百姓脱贫致富,旅游也是开放的产业,新的观念新的意识一旦进入,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将焕发出巨大的创造热情,新农村建设必将

13、日新月异。3 大力发展贵州的民族医药产业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由于其科技含量高、具有相对垄断性、可创造高附加值,越来越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据贵州政府网公布,在贵州现有的3800多种野生植物资源中,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资源就有37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自古以来,贵州就以盛产品质优良的珍稀名贵地道药材而闻名。千百年来,正是这些奇珍异草伴随着贵州各民族同胞在与自然、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医药理论和医疗技能,生生不息。贵州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西汉刘

14、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山海经云:“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楚辞中记载有不少被称为苗药的“菖蒲”和“泽兰”,长沙马王堆一、二号汉墓把“泽兰”作为殉葬品,说明了苗药的历史悠久和广泛应用。云南马关县志风俗篇载,“苗人,有良药接骨生筋,其效如神。”贵州雷公山的苗医治疗蛇伤有特效药,并能在短期内治愈能致人死命的疔、痈、疽和毒疮。国家知识产权局组成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调查组在对贵州民族医药进行调查时曾指出:从贵州的一些祖传秘方、单方、验方中完全可以研究出国家一、二类新药。贵州的民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领域的一支奇葩。最近贵州从江县的瑶族药浴疗法、雷山县的苗族骨伤蛇伤疗法、黔东南

15、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族九节茶药制作工艺和侗族过路黄药制作工艺等已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依托我省中药材资源优势和民族医药特色,大力发展贵州的民族医药产业应该是贵州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地特有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产业,越是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越是要大力挖掘和培植当地特有的珍稀药材,使其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要把贵州打造成中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同时要大力扶持像贵州神奇、益佰、益康、信邦等这样的民族制药企业,通过民族制药企业的发展带动中药材种植业标准化的快速发展,并使贵州药业走出贵州、走向世界。另外,我们还要挖掘整理散落在民间的一些特效药方

16、,“苗药三千,单方八百”,在贵州各地还有许多不为外界知晓而疗效显著的苗药、侗药、瑶药等,笔者曾经工作过的黄平县就有一味治疗胰腺炎的特效药,这些“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神秘药方应该为更多的人带去健康的福音。研究新药、培育企业、带动相关产业,贵州民族医药产业前途一片光明。4 必须解决贵州农村的工程性缺水问题所谓工程性缺水,就是虽然总量上水资源很丰富但局部供水却不足;低处水量充足,高处却严重缺水;丰水期水量丰富,枯水期却干旱缺水等等,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工程的办法加以解决的。据贵州年鉴公布,贵州省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1001300mm左右,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可达1216亿m3。然而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河流地带山高水低,水资源难以非工程利用,再加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是典型的喀什特山区),地表水容易渗漏,工程性缺水十分严重。据统计,贵州总用水量不到100亿m3,水资源利用率仅9%,居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