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城市化面临的新形势和问题.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170410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城市化面临的新形势和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口城市化面临的新形势和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口城市化面临的新形势和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口城市化面临的新形势和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口城市化面临的新形势和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城市化面临的新形势和问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名称:人口科学论文题目:人口城市化面临的新形势和问题姓 名 学 号 年 级 专 业 学 院 2014年5月28日人口城市化面临的新形势和问题【摘要】 人口城市化是指非城市人口不断向城市转化和集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提高的动态过程。人口城市化有利于集中化生产。在我国,无论是政府为主导的传统农村人口城市化,还是改革开放后政府主导型逐步转变为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农村人口城市化,都存在政府失灵现象。因此,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规范政府干预行为,就成为农村人口城市化健康推进的关键。【关键词】 政府;农村;人口城市化;形势;挑战 关于城市化,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尽管学术界至今未形成对

2、城市化概念的统一认识和解释,但对城市化是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从而农村人口减少城市总人口大量增加的过程这一点则几乎没有什么异议,从这种意义上讲,本文将城市化进程同时看作是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那么,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形势以及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有哪些?这是本文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一、新形势及发展现状1.中国人口城市化1980年以前,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工业化的发展,农村大量剩余人口涌入城市,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我国1965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8.2%,而1995年为30.3%,已有近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在人口比重定义上,中国的

3、城镇化与国际通称的城市化并无实质区别。鉴于中国人口众多等国情,1999年通过的“十五规划”建议稿中正式采用“城镇化”一词。社科院2010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2009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46.6%,城镇人口达6.2亿。与此同时,2009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达1978年来最大水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33个农民的收入方能等同1个城镇居民的收入。未来5年,对于中国城乡关系的调整,关键并充满变数。“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将首次超过50%,而农业总产值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史无前例降至10%以下。2.中国特色的逆城市化上山下乡运动,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

4、,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治运动。城镇一胎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而实行的城镇生育一胎政策。随着我国进入低生育率和老龄化时代,中共十八大报告(2012年)已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也提出“逐步完善人口政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适应我国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动趋势,统筹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均衡

5、生育,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最为可行也最为公平的选择;在发达国家实现代际均衡的生育率为2.17胎,在发展中国家实现代际均衡的生育率为2.3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理想的生育率是2.3胎。2010年人口普查长表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总和生育率为1.18110,其中“城市”为0.88210,“镇”为1.15340,“乡村”为1.43755。要将中国的生育率调控到2.3胎,实行“鼓励二胎、充许一胎、征税多胎和无胎”的生育政策是最理想的选择(俄罗斯已经对无胎征税),这有利于实现人口调控的“费改税”,并从根本上减少中国政府的非税收入,改善政府形象。同时,还有利于形成“普通二胎、中产三胎、少数多胎和少

6、胎”的理想人口结构,有利于增加中产阶层的比重,尽快使中国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二、面临的挑战及问题1、资源整合方面农民工进城会对城市原居民就业带来冲击。农民工进城,一方面降低企业成本,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和规模效应,增加城市的就业机会,从而水涨船高地增加城市居民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尤其是短期,在同一个劳动力市场上,一部分人就业的增加,会压挤另一部分人的就业空间。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经商,对城市居民就业形成替代效应。由于各种户籍制度等因素对农民工歧视的存在,这种冲击的力度还是有限的。但在农民工市民化的大趋势下,歧视的程度必将逐渐减小,相应地,这种冲击力度可能会加大。因此,如何应对这种冲击,是城市面临的一大

7、课题。对于农民工带来的就业冲击,一些城市政府采取各种政策措施限制农民工就业:一是“配额”。通过务工证等证件的发放限制农民工就业。二是“征税”。向雇佣农民工的单位或农民工本人收取各种类似税收的费用。三是附加条件。对农民工的资格认证附加某些条件(比如要求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四是关闭市场。某些行业对农民工实行禁入,关闭某些行业的农民工就业市场 。这些措施是对劳动力市场的扭曲,是一种短视。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统筹城乡两种资源,对农民工和城市原有劳动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是城市面临的一大挑战。2、社会的融合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但由于路径依赖和偏重于对现

8、有利益分配格局的维护,城乡体制改革没有及时跟进,城乡壁垒依然森严。农民进城就业门槛过高,城市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难以向农村辐射,反而在城市内部又产生了新的二元社会结构。这种新的二元社会结构表现为已经进城就业的农民工与户籍居民的明显差别。虽然农民工在职业上已成为城市产业工人,但由于没有改变农民身份,在分配(工资) 、再分配(社会保障) 等各方面仍遭受不公平待遇,成了城市中缺乏保障的弱势群体和介于城乡的边缘人。城市中新的二元社会结构使农民工与户籍居民难以融合。一方面农民工中的大多数对进城后的生活感到满意,对城市社会已经表现出一定的适应度,有着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希望能成为城市的一分子。另一方面,

9、城市居民虽然在理智上倾向于接纳农民工,但是有些市民在现实中并不愿真正地与农民工交往,甚至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与农民工子女交往。这说明有些市民在心理上对农民工还是有一定的排斥,个中原因既有农民工自身素质的问题,也有历史造成的市民固有的优越感以及由于对农民的不了解所导致的隔阂。因此,在农民工市民化的大趋势下,农民工的社会融合问题显得越来越迫切,这是城市面临的又一挑战。3、管理调适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按城乡分割的方式实施管理,城市政府管理体系主要按城市户籍人口的规模和分布进行设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特别是劳动力跨地区、跨城乡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东部发达地区一些城市劳动力和居民的构成发生了重大变

10、化,有的流入农民工人数甚至超过了原户籍人口。进城农民工与城市户籍人口同样为城市创造了大量财富、提供了大量税收,却因不具备城市户口而不能享受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市民待遇”,出现“一城两制”的格局。这表明,城市政府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等已不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不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为农民工做了大量工作,进城农民工的工作生活状况有了改善。200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对农民工实行属地管理,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输入地政府要转变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在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公共政策、建设公用设

11、施等方面,要统筹考虑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的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需要,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增加公共财政支出,逐步健全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三、对策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不得不承认农村劳动力的单向流动是国家发展的必然的趋势,因此,我们无意阻止农民工进城,更无意要求80后农民工一定要积极参与家乡农村建设,因为这是人口城市化的必然后果、最直接后果,而人口城市化则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面对规律,我们无意改变,但是,结合我国实情与其他国家经验,发现农业只有走科技化与产业化的道路才能在劳动力极少的情况下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而城镇化道路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选择。1.“农村是片广阔的天地

12、”,我们天之骄子大学生或许可以积极地参与农村的建设和小城镇的建设,当然,其间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是绝对的前提,政府的大力引导必然会带来小城镇,农村基础建设的繁荣,这也可以缓解大城市结构性失业的困境,同时,大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也有助于提高我国农村生产模式的现代化与产业化,进一步与城市自身建设相适应,而不与农村争夺劳动力,若能这样,城市与农村各取所需,共创繁荣。2.与上一条相适应对策是适当放缓特大城市扩张,不要单纯追求城市人口数量的膨胀,要追求质量上的发展,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中的某些方面。某些特大城市的建设有一定的必要性,是我国迅速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但是要紧记韬光养晦的精要,切莫追求一时成就

13、重蹈拉美覆辙,而且是有中国特色的覆辙,笑到最后才是美啊!【参考文献】 1.农村人口老化对农村人口发展及人口城乡分布影响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1期 (4)2.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求实-2013年 第2期 (5) 3.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地价之间关系研究基于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分析-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 第1期 (5)中小企业和大企业,这些大大小小经济细胞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形成了经济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生态平衡”。作为以适应环境而生存、自保甚至做强做大作为理由的企业,面对这局面惟一办法就是转型“健身”找出路。County continuation records has examined and approved the draft, spirit, believe, comprehensive Yearbook of zhuanglang already prepared draft, entered the phase of evaluation. Civil air defense wor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