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计划生育.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170346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与计划生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口与计划生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口与计划生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口与计划生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口与计划生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与计划生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与计划生育.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 会人口与计划生育【人口计生目标】 2007年19月,全县共出生人口6169人,占市委、市政府下达全年出生人口控制目标8300人的74.33 %;人口自然增长率4.16 ,比市委、市政府下达人口自然增长率4.37的目标任务低0.21个千分点;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7.62%,比市委、市政府下达84%的目标任务高3.62个百分点;县财政安排计生事业经费655.9万元,人均8.76元,高于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人均7.10元投入标准1.66元;全县20个县级部门实际落实“三结合”帮扶任务1520户,其中新增户380户,超市下达任务26.7%;部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确认审批工作实现了零误差、零举

2、报。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责任目标。【宣传教育】 通过严格招投标程序,在干环公路沿线10个乡镇制作了集公益性、实用性、美观性于一体的10幅大型永久性计生户外宣传画全部安装到位,全面提高了通江县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品位,充分展示了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成就。全面启动和建设100个生育文化小区、1000个生育文化中心、10000个生育文化大院,严格按照标准和内容,做到突出重点,突出样板,突出特色。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经常。一是全面完成市下达宣传品征订任务,经费实行财政预算,政府买单。县人口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进村入户工作的通知,全年征订中国人口报400份、家庭与生

3、活报1500份、人口与计划生育杂志300份、人口文摘530份、四川计划生育墙报1000份、小壁报和挂图3500份,县人口计生委连续两年被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宣教中心表彰为宣传品进村入户工作先进单位。二是以“婚育新风进万家”和“男女平等与关爱女孩行动”为主题的计生“三下乡”活动经常化。先后在两河口乡、新场乡、铁佛镇、诺江镇等7个乡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计生“三下乡”活动,收效良好。三是全面启动“优生优育与早期教育”为主题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早期教育管理与师资专业培训,依靠科技进步,共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 一是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实

4、现零误差,零举报,资金发放严格遵照“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委托发放、直接到人”的管理模式,资金兑现率达100%。全年全县新进奖励扶助对象291人,退出41人,累计享受目标人群达2852人,兑现奖励扶助金171万元。二是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制度,2007年全县农村人口和城镇无业居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共计16559人享受独生子父母奖励金,资金兑现落实率达100%,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领证率较去年上升14%。三是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患者政府定额补助,对已确诊的72名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患者给予每月50元的定额补助,所需经费纳入县级财政专项预算。同时开展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对象摸底调查,积极争取政策政

5、府扶助。【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 19个县级帮扶部门共落实帮扶任务1520户,其中新增户380户,比市下达任务新增户多80户,超市下达任务26.7%。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因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不当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案件,全县累计上门为群众进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科技致富宣传达10多万人次,上门为群众办理生育服务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婚育证明和送达再生育证等2000余本,进行环情、孕情和疾病普查3多万人次。【行政执法】 截止12月20日,全县发出657份违法违规生育处理决定书,共征收入库社会抚养费263万元,超额完成财政下达的社会抚养费非税收入任务。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一是查

6、处了铁溪镇中心服务站违规违纪行为,该站作假节育手术,套取国家免费技术服务经费给予行政处罚10000元,收归财政。二是重点查处党员干部违法生育行为。对文峰乡小心小学教师米某、黄某某两对夫妇弄虚作假骗取再生育证进行了依法取消,作出行政处理。三是对“五清理五落实”中党员干部违法生育未履行社会抚养费对象加大征收力度,共清理出党员干部违法生育8人,征收到位社会抚养费16.6万元。四是严肃查处计生干部乱作为行为,重点查处了洪口镇弄虚作假骗取照顾再生育行为,分别对党政一把手、计生办主任、村支部书记及相关责任人给予了党纪处分。五是逗硬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和“黄牌警告”制度,在兑现2006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目

7、标考核奖惩中,分别对洪口、文峰、文胜三个乡镇给予了“黄牌警告”和一个县级部门通报批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 一是加强婚育证明的办理和查验工作,对流出人员免费办理并上门送证服务,全年共办理婚育证明14200本,较上年增加1900本;同时加强流入人员婚育证明的查验,全县共对2000多名流入人员的婚育证明进行了查验,并摸清了流动人口婚育情况,建立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档案,对违法违规生育人员严格按照四川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商处理办法规定,结合城镇违法生育专项治理工作,严肃查处,共清理出违法生育对象36例,征收社会抚养费23万元。二是加强了信息反馈,配合流入地加强了流出人口的计生管理,回复流出人员计生管理

8、信息1580条。四是对流入人口加强了生殖保健服务和计生手术服务。全年共为360名流入育龄妇女提供生殖保健服务和“三查”服务,为112名群众落实了节育手术。【优质服务】 继续加大投入规范完善各级计划生育生育服务站的硬件建设。一是投入103万元用于基层服务站的科室改造,做到科室布局合理,改善办公环境。二是通过严格招投标,采购价值20万元的B超14台用于基层服务站。三是市级配置通江县5台计生数字信息平台,实现了中心服务站站站配齐计生数字平台的目标。全面完成通江县“十一五”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编报工作。按编制规划,全县17个中心服务站全部纳入“十一五”建设规划。广纳镇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作为首批

9、项目建设乡镇,完全按照国家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标准,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完善了技术服务装备。继续开展“农村妇女生殖道疾病免费普查项目”。412月,抽调县、乡两级技术骨干组成普查组,深入乡村为育龄妇女免费进行生殖道疾病普查、咨询服务和治疗指导。至年底,已对38个乡镇、诺江镇10个村22150人次已婚育龄女进行了免费检查,共查出各种生殖道疾病患者18960人,患病率为85.6%,据统计这些患者中目前接受治疗的有5120人,疑似癌变需进一步确诊16人,对其中8名接受手术治疗后恢复健康的同志进行了术后回访。同时,做好经费保障,县财政预算安排1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普查活动,对承担组织任务的乡镇按实际

10、参检人数人均3元的标准补贴工作经费。在5月中旬召开的全省生殖健康促进行动启动会上,特邀通江县作经验交流发言。【预防出生缺陷宣传培训】 2007年,省、市人口计生委将通江县确定为“出生缺陷干预试点县”。7月18日,召开了由乡镇计生办主任、服务站站长参加的二级培训会,县上成立通江县预防出生缺陷科普知识宣传培训领导小组,各乡镇按照要求同时成立了相应组织。以出生缺陷干预知识、优生优育及产前诊断知识宣传培训为重点,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引产手术基本情况调查】 引产手术基本情况调查是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实施的全国11个省(市)组织实施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重大科研课题,通江县是全省

11、15个承担科研课题项目县之一。为确保此项调查顺利实施,在全县统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调查质量三级复核制,同时实行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四个调查组对目标单位近六年的引产手术记录调查达1047例,并对调查结果从引产人数、年龄、职业、子女数、引产胎儿性别、引产原因等十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此项工作于9月份全面完成,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药具发放管理】 出台了关于加强避孕药具工作的通知,规范了药具发放管理业务,将其纳入年终业务考核内容。加强业务指导,对基层药具管理员举办两期业务培训,建立健全乡村两级发放网络。全年全县使用药具人数达到了近6000余人,发放避孕药具总额元。【信息化管理上】

12、 通过对县级育龄妇女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清理和核对,按时向省人口计生委报送县级数据库,为全省建立计划生育数据中心提供了保障。并在省计生信息中心的帮助下,县计划生育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进行升级,为乡镇安装了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平台、人事管理平台、技术服务平台、独生子女管理平台,使乡镇计划生育各项业务工作都纳入信息化管理。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购买7台计算机,全部用于乡镇计算机的升级换代,使乡镇的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得到保障。根据国家、省、市计生委的要求,对计划生育部门名称及代码与民政部门名称及代码进行核对,通过核对和修改统一、规范的区划名称及代码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各地之间、各部门之间信息

13、共享的基本条件。并对核对需要修改的内容进行了网上录入,使计划生育部门和民政部门的代码名称保持一致,提高了信息工作的互享和共用。 【正副职名录】 党组书记、主任何伟,副主任张乾金、喻东。(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工作】 2007年,全县新增就业人数552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再就业2493人,“4050”等就业特困人员实现再就业528人,“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1人实现就业150户。城镇登记失业率4.01%。一是就业促进机制进一步健全。县委、政府将就业再就业工作列为了重要议事日程,调整充实了县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25个县级部门组成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14、,制定了促进就业的具体措施,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二是就业岗位开发进一步加大。进一步加大了公益性岗位开发,新增就业岗位216个。进一步加大了社区服务业岗位开发,新增就业岗位394个。进一步加大了自主创业和劳务输出工作,积极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再就业。三是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引进福建、上海等地40多家招工企业,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招聘会,发放春风卡、农民工进城求职指南、维权注意事项等资料3万余份,举办了“民营企业招聘周”、“再就业援助月”等就业服务活动,为城乡各类求职人员提供职业介绍1245人,政策咨询8000多人次,组织劳务输出1722人。继续保持了与新疆、上海等地开展的

15、劳务订单和跟踪服务,全年转移农村劳务20.1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15亿元。四是就业帮扶援助进一步落实。全面兑现落实了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发放再就业优惠证460个,协同工商、税务开展税收优惠年审526户,工商管理费用年审375户,核实减免税金120.4万元,减免工商管理费用25.6万元,兑现各种补贴资金326.6万元。进一步落实了“1+1”帮扶措施,对符合条件的集中安置再就业一条街,实行优先办证、优先援助、优先服务的“三优”政策,采取“一站式”服务。同时,对“零就业”家庭和“4050”特困就业人员,实行领导联系户、党员联系人帮扶援助制度。五是狠抓就业培训工作。坚持落实就业培训“三个延伸”、

16、“流动课堂”等便民服务措施,在6个中心乡镇设立了民办就业培训机构,形成了以县就业训练中心、技工学校为中心,乡镇培训机构为网络的就业培训服务体系,全年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82人,培训合格率、就业率达99%。免费创业培训238人,培训合格率、创业成功率达到96%。免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199人,培训合格率、转移就业率达90%。免费农民工培训19775人,其中品牌培训6725人,获证人数13050人。【社会保险工作】 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5591人,征收基本养老保险费9800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参保11530人,征收养老保险费3400万元(含清欠)。工伤保险参保10451人,征收工伤保险费121万元。生育保险参保7141人,征收生育保险费72万元。失业保险参保17500人,征收失业保险费305万元。医疗保险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