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老师上课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163517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永正老师上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于永正老师上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于永正老师上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于永正老师上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于永正老师上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于永正老师上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永正老师上课教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于永正老师望洞庭课堂实录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

2、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

3、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潭tn、螺lu、磨m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师:你理解得真不错。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生:我理解了“潭面无

4、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 秋月/ 两相和,潭面/ 无风/ 镜未磨。(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生:遥望:远望。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

5、白银盘里一青螺”。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请生读好这两句诗。遥望/ 洞庭/ 山水色,白银/ 盘里/ 一青螺。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

6、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生: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四、作业:1、用钢笔描红。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评析: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从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美感,产

7、生乐学感。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学生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于永正长相思教学实录作者:于永正 资料袋:长相思,词牌名,字。前后片各四句。前人多用以写人的思念之情,始见唐代白居易词。一、揭课题。写课题。读课题:长相思三首。出示资料袋。:过去人们通常用来写怀念之情,思念之情的。预习过了么,谁来读一读。二:初读、指读:第一首:“汴水流”唐白居易第二首:“秋山青,秋水”明张煌言第三首:“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宋万俟咏(指出复姓:万俟)(分别叫个学生来读这三首词):通过预习,能把课文读到这个程度,老师很满意。下面请

9、同学们参照注释,看看能读动多少,看看还有哪些读不懂。(这就是要求)。、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看注释。()、默读,再看注释,老师巡视。:看看能读懂多少?()、交流。:通过看注释,你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问题?是不是通过看注释,你基本上把整首诗的意思弄明白了么?理解“汴水”“泗水”。:看懂了,记住了,谁能不看讲稿告诉老师。(方法的渗透,学习要学会记住,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知识,要记的):“月明人倚楼”中的“人”指的是谁?这要弄明白。(回答略):不错,有收获。:你对张煌言了解么,知道的站着说。:(略):我要求好的记忆,能不能不看着说。:(略):说完了,有补充了么?:被“叛徒”俘虏了。:说的通么?改改。:

10、被“敌人”俘虏了。:说完了。为什么要分次说完。你能不能一次说完?:张煌言因为叛徒出卖,被敌人俘虏,慷慨就义。;张宁死不屈,孤军作战杭州,何等的壮烈!(教师补充相关资料,体会是一个爱国者):午梦惊秋醒未醒。:(略):非常好,这是一种能力。把话清晰的说了。:“梦难成不道愁人不喜听”怎么理解?:(略)教师接着学生的讲解做适当的补充。:不错。:学古诗一定要看注释,这是学古诗的好办法。(学法总结)二、悟诗情。、首、前两首,他们思念的是谁?学生默读。老师巡视并吟诵:思幽幽,恨幽幽,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老师引经据典。)、:想念丈夫。(板书丈夫)、读。:张煌言思念的又是谁呢?:故乡(板书故国故乡):妇

11、人,还有张煌言是在什么情况下思念的?边读边做记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要圈圈点点。(无时不刻渗透方法):是夜晚的时候。:同意么?看老师写字。(板书:夜)读:“思幽幽”再读:第首“故国盟”;思念亲人,思念故国为什么在夜里的思念特别强烈呢?:漫长,寂寞,沉寂,:夜深人静,一个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国家的人,是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的。有一个诗人说(诗略)(教师相机吟诵,引用了一首诗,足见其文学的功底之深厚)所以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晚。读第一首。第二首。:板“?”,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呢?这晚上都有什么?看书!拿出笔,找准,这样你的记忆就非常牢固。(学习方法的渗透)学生看。:这夜晚都有月亮!:这是一个有月

12、亮的夜晚。巧啊!太巧了,都是有月亮的夜晚。为什么这么巧,都有月亮?说说看!;因为月亮代表思念亲人的。(板书:月):有补充么?他说的有道理。:听我说,月亮本身就是一首诗,从古到今,多少诗人还记得,静夜思么?背!:(略):苏轼在中秋节写了一首词,记得么,有这样的饿诗句:“月有阴晴圆缺”想的太奇特了。唐朝的杜甫也写了月夜忆舍弟其中两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难怪白居易笔下的妇人如此思念她的亲人啊。读!读整首词。(两首都读了):真好!:再来看第一首,皓月当空,妇人看到了什么?:汴水泗水;她的心也随着水流到了那里?:“流到瓜洲古渡头”;她好像看到了:“吴山点点愁”;是啊,她望啊,望啊,想啊,想啊

13、。(板书;望)她想什么?望什么?:她盼望着丈夫哪年回来?:是啊!(板书)是啊,多么深情多么感人。读!:读全文。;妙啊!:再看第首。这什么字?:秋!:古人说,“自古逢秋悲寂了。”这“秋”字非常有意思。读“秋山青,秋水明”:他为什么要这样写的这么美?:(略):是的。大明朝灭亡了物是人非。所以他睡的着么?一个“惊”字写出了他(教师用叙述的方式把学生带到“愁”的境界)妙就妙在“孤鸿三两声”。“故国盟!”学生齐读!:长相思,长相思,真的写了思念之情。第首T:下面请看第首,作者写的是什么时候。S:也是一个晚上。T:可是写了雨,有了几分愁绪,雨啊读!读T:下的大么?下的长么?读!T:雨打芭蕉万俟可能会思念什么?想象,猜测一下。S:思念家人S:思念到了恨的人。T:换个词语,应该是“想到”,这时不能用思念。S:想到了他恨的人T:这个可能性不大。T:雨,把诗人的心境衬的多好啊!他思念什么?(学生不能讲到老师预设的点子上)一个学生引入了一首诗“风一更,雪一更,”(是清纳兰性德的)(表扬)S齐读第首。四、教师总结:好的古诗文要背,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