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教学设计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3137744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窗教学设计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天窗教学设计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天窗教学设计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天窗教学设计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天窗教学设计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窗教学设计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窗教学设计资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8 天窗(第十册)关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辨析“卜”、“瞥”、“藉”等字的读音、字形,重点理解并积累“慰藉”、“扫荡”、“神奇”、“真切”等词语。2、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两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慰藉,通过质疑、解答,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含义。3、体会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根据“说写双通道”的练习,开展说话训练。背诵课文第7节。4、理解作者对天窗的喜爱之情,感受想象的乐趣。教学重点和难点1、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两个方面来概括

2、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含义。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准备老师:课件学生:1、读课文,自学下列词语:“慰藉”、“扫荡”、“神奇”、“真切”等2、依据“阅读新体验”要求预习课文3、查找资料:认识作家茅盾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演示:天窗(1)启发学生思考:“天窗”的特别之处(2)出示: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齐声读2、在许多年前的中国农村,这样的窗户随处可见。给在那里的活泼好想孩子带去了不一般的生活。一位著名作家也对它留下深刻印象,写下了文

3、章天窗。 板书课题说明: 通过图片引入加深学生对天窗的感性认识,使思考更直接,直奔主题,为感知环节的学习做好准备。二、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过渡:天窗为什么要开在屋顶上呢?这样一扇简陋的天窗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写下这篇文章呢?(一)自读课文思考:天窗是什么样的?天窗在什么情况下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1、交流问题一,出示课文1-3节(1)师引读:乡下的房子只有碰到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于是(2)出示句子,再读:乡下人为了采光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板书:一个小方洞2、交流问题二,学习词语“慰藉”出示句子: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1)“

4、藉”的读音、字形(与“籍”区分),“慰藉”的意思 课文中“慰藉”指的是? 板书:慰藉(2)理解:“这时候”是什么时候?(3)读句子(二)从课文的这两个方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明: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后的一个练习要求,此环节帮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即“天窗的样子”“天窗是孩子们下雨天,晚上不想睡时的唯一慰藉”。这样的指导才有层次,学生的概括才会有条理,使老师的指导体现过程。三、结合朗读,学习感受(一)文中两次提到“天窗是孩子们惟一的慰藉”,请你默读第四节,用因为所以说说夏天阵雨时,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1、出示比喻句:“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l 读一读

5、l 讨论:这句话是怎么写的?写出了什么?(用比喻的手法,把屋子比作地洞,写出了关闭木板窗后,屋子一片漆黑,四周严严实实的情景。)l 想象一下孩子此时此刻的心情(沮丧、孤寂、无奈)l 朗读指导,体会当时的情景。小结:屋子四周严严实实的,活泼好动的孩子只有通过天窗看世界,因此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2、学习第五小节:这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慰藉?(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要求)(1)出示比喻句:透过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l 体会“卜落卜落” (声音轻巧) 闪电“带子似的、一瞥”(动作快捷、利落)在作者的眼里雨点是可爱的,会跳跃,闪电像顽皮的孩子似的

6、看了一眼就逃走了,天窗外面多么有趣啊!l 指名读(2)出示句子:你想象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l 在孩子们的想象中,这些风雨雷电的威力比他们真实看到的要大十倍百倍,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猛烈的风雨雷电呢?l 让我们来听听这些风声、雨声和雷声。出示课件l 理解:扫荡(3)指导读第五节(指名读师范读男女同学对读)小结:天窗很小,看到的外面世界也极有限,但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想象,从看到下雨想象到风声、雷电之声。通过想象忘却了内心的郁闷与无奈,得到了乐趣,得到安慰。板书:看到 想象到(二)而当夜晚来临的时候

7、,对于那些被家长逼着上床去休息的孩子们来说,透过这扇小小的天窗,又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呢?1、学习第六、七小节:晚上,透过天窗我们总觉得离夜空好近,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呢?让我们读读作者当时的感受。l 指名读课文的第六、七节l 作者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颗星,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看到的是一朵云,想象到的是无数奇幻的云彩;看到的是一条黑影,想象到的是蝙蝠、夜莺、猫头鹰。l 学习句中写作方法排比、想象l 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富有变化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纵即逝的黑影组成一体,构成了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读读课文,试着把下面这段话说具体。满天的繁星就像

8、,又像 ,还像 。奇幻的云彩好似 的山 , 的马, 的巨人 , 的 。l 齐读:这该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夜景啊!l 引读,读出气势:偶尔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孩子们就想象到这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总之2、小结:这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都是从天窗获得的。孩子们从天窗里得到的安慰,就是想象所带来的无穷的,也是唯一的乐趣。3、指导学生背诵第7节说明: 第5、7节的教学设计运用媒体促读,句式训练,想象说话等多种手段突破教学难点体会学习比喻、排比修辞方法的作用,并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机会,老师以读代讲,学生有感而发,达到训练的目的。四、总结升华,引导质疑,认识作者(一)学习第八节,体会“神奇”出示句子

9、: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1、 怪不得作者感叹指导读句,注意三个感叹号!(指名读,男女生读)2、 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神奇”体现在哪儿?板书:神奇(二)引读第九节,质疑1、引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因为 2、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实在?(出示最后一句话。)3、 引导学生思考: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4、 学生自读第47节讨论,交流:出示句子: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

10、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解疑:“有”和“实”是指想象出的事物。文中孩子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所以会更真切、广阔、复杂、实在。 理解:真切5总结:第八节中的“天窗”就是指一切想象的机会,我们要抓住这些机会,积极动脑,展开想象。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更快乐。(三)认识作家茅盾,出示资料说明:对第9节的理解,是全文的难点,引导学生质疑反而会使学习水到渠成。在讨论释疑时,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文的回顾来再次体味作者写文的真意所在要学着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创造美好的生活。在学完课文后,再来介绍作者以及文章的背景,学生对作者的敬仰才会更真切,对文章的理解也更透彻。五、学习方法,布

11、置作业:1、思考:文中的孩子是如何想象的?小结:通过仔细的观察从声音、数量、形状、颜色等多方面展开的合理想象。2“说写双通道”练习指导。(根据以上“小结”引导思路。)3、作业:乘汽车或火车时,仔细看看窗外的世界,说说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可以用上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它写具体。说明: 本文的修辞是一大特点,特别是有关想象的描写。但学生会将多角度的合理想象与胡思乱想混为一谈,结尾时有章法的提炼是很有必要的。板书设计:(课题为蓝色字体,其余为白色) 38 天窗 慰藉 (一个小方洞)神奇 看到 想像到 关于说课一、 教材分析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关于童年生活的一篇小文章。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

12、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全文结构清楚,充满童真童趣,可以说,小小的天窗是那么神奇,它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了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课文语言朴实,没有多少雕琢,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童稚的真情。一方面作者抓住孩子好动、爱玩儿的天性。如“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最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一处处生动的描写,会使我们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童年。表现童趣的另一方面是丰富的想象。爱幻想、爱想象是孩子的共有特征,作者抓住孩子爱玩、爱想的特点,把天窗下的孩童世界描写得细

13、腻而生动。二、学情分析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在课前预习课文,能在阅读中初步感悟文章内容。但因文本有些语言含蓄而深刻,五年级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不能尽如人意,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做的是把他们感知文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层次,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感悟需要有效地指导。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运用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在阅读方面,也有部分孩子不能边阅读边思考,造成了读不懂文章的现象,更不用说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了。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爱好,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

14、题。对于文章中运用的多种写作修辞方法,学生已在前阶段的学习中有所了解,若要真正体会到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还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部分学生对“想象”这一手法很生疏,有的甚至是第一次真正学习。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一:能辨析“卜”、“瞥”、“藉”等字的读音、字形,重点理解并积累“慰藉”、“扫荡”、“神奇”、“真切”等词语。在阅读中自主学习读准“卜”、“瞥”、“藉”等字的读音,分辨“籍”与“藉”的字形;在语境中理解“慰藉”、“扫荡”、“神奇”、“真切”等词语。五年级的学生依然需要老师对音、形、意较复杂的生字的教学与指导。目标二: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两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慰藉,通过质疑、解答,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含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段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之一。学生对这项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进一步的体味与感悟。五年级学生已有了一些独立组织概括语言的能力,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