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高三化学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3137555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高三化学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三化学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三化学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三化学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三化学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高三化学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高三化学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理综化学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1. 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汽车排放的尾气和冬季取暖排放的颗粒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一个因素B. 泡沫灭火器中用的是小苏打和硫酸铝C. 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臭氧漂白纸浆,二者所用原理相同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D. 从海水中可提取镁,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制得金属镁【答案】C【解析】汽车尾气和取暖排放的颗粒污染物能形成雾霾,故A正确;小苏打和硫酸铝发生双水解生成二氧化碳

2、、氢氧化铝,故B正确;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用臭氧漂白纸浆属于氧化反应,二者所用原理不相同,故C错误;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制得金属镁和氯气,故D正确。2. 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1.12 L戊烷所含共价键数目为0.8NAB. 1 L 0.1 mol/L (NH4)2SO4溶液中含N原子数为0.2NAC. 2.2 gD218O与T2O的混合物中所含质子数、中子数均为NAD. 25 mL 16 molL-1浓硫酸与13 g锌共热,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4NA【答案】B【解析】标准状况下戊烷是液体,故A错误;1 L 0.1 mol/L (NH4)2S

3、O4溶液硫酸铵的物质的量是0.2mol, N原子数为0.2NA,故B正确;每个D218O中含质子10、中子是12,每个T218O中含质子10、中子14,故C错误;25 mL 16 molL-1浓硫酸含硫酸0.4mol,13 g锌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锌,转移的电子数等于0.4NA,故D错误。3. 咖啡酸具有较广泛的抑菌作用,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分子中含有四种官能团B. 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碳碳双键C. 1 mol咖啡酸与足量钠、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为1:2D. 1 mol咖啡酸可与4 mol Br2发生反应【答案】D4. 某科研小组公司开发了Li

4、-SO2Cl2军用电池,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电池反应为:2Li+SO2Cl22LiCl+SO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电池工作时负极材料是Li,发生氧化反应B. 将电解质溶液改为LiCl的水溶液,电池性能会更好C. 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锂电极导线负载碳棒D. 电池工作过程中,石墨电极反应式为SO2Cl2+2e=2Cl+SO2【答案】B【解析】电池工作时负极材料是Li,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锂与水能反应,不能将电解质溶液改为LiCl的水溶液,故B错误;电池工作时电子有负极流向正极,故C正确;电池工作过程中,石墨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SO2Cl2+2e=2Cl+SO2,故D正确。5. 通

5、过实验、观察、类比、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反应实验现象的推断或解释正确的是选项操作实验现象解释A向某钾盐中滴加浓盐酸,产生气体再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该钾盐为K2SO3或KHSO3B铝热剂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铝热剂中一定含有氧化铁C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呈紫色氧化性:Br2I2D将足量过氧化钠固体投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成蓝色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向高锰酸钾中滴加浓盐酸能生成氯气,氯气漂白品红溶液,钾盐不一定是亚硫酸盐,故A错误;

6、铝热剂中可能含有四氧化三铁,故B错误;下层液体呈紫色说明溴置换出碘化钾中的碘单质,故C正确;由于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将足量过氧化钠固体投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成蓝色再褪色,故D错误。6. W、X、Y、Z是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25时,W、X形成的0.1 mol/L化合物的水溶液pH1,Z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X、Y、Z一定位于同一周期B. 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原子不一定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 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一定能相互反应D. W与X、Y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一定是前者大于后者【答案】C【解析】W、X形成的0.1 mol

7、/L化合物的水溶液pH1,说明W、X形成的化合物是一元强酸,W是H元素、X是Cl元素;Y、Z原子半径大于X,则Y、Z与X同周期,Z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Z是Al元素;Y是Si、P、S中的一种;根据以上分析,X、Y、Z一定位于第三周期,故A正确;若Y是P元素,Cl与P可以PCl5,P原子没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B正确;氢氧化铝不溶于弱酸,故C错误;同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从左到右稳定性增强,故D正确。7. 某温度下,向10 mL 0.1 mol/LCuCl2溶液中滴加0.1 mol/L的Na2S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lgc(Cu2+)与Na2S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8、的是(已知:lg20.3,Ksp(ZnS)=310-25 mol2/L2。)A. a、b、c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b点B. Na2S溶液中:c(S2-)+c(HS-)+c(H2S)=2c(Na+)C. 该温度下Ksp(CuS)=410-36 mol2/L2D. 向100 mL Zn2+、Cu2+浓度均为10-5 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4 molL-1的Na2S溶液,Zn2+先沉淀【答案】C【解析】CuCl2、Na2S水解促进水电离, b点是CuCl2与Na2S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溶质是氯化钠,对水的电离没有作用,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为b点,故A错误;根据物料守恒Na2S溶

9、液中:2c(S2-)+2c(HS-)+2c(H2S)= c(Na+),故B错误;b点是CuCl2与Na2S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点,c(Cu2+)= c(S2-),根据b点数据,c(Cu2+)= mol/L,该温度下Ksp(CuS)=410-36 mol2/L2,故C正确;Ksp(ZnS)=310-25 mol2/L2大于Ksp(CuS),所以向100 mL Zn2+、Cu2+浓度均为10-5 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4 molL-1的Na2S溶液,Cu2+先沉淀,故D错误。8. 氮化镁(Mg3N2)在工业上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镁与氮气反应制备Mg3N2并进行有关实验

10、。实验装置如下所示:已知:氮化镁常温下为浅黄色粉末,极易与水反应。亚硝酸钠和氯化铵制取氮气的反应剧烈放热,产生氮气的速度较快。温度较高时,亚硝酸钠会分解产生O2等。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b的名称是_,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某同学检验装置A部分的气密性,关闭止水夹c后,开启活塞a,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A部分装置是否漏气?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_。(3)装置C中为饱和硫酸亚铁溶液,作用是_,F装置的作用是_。(4)加热至反应开始发生,需移走A处酒精灯,原因是_。(5)反应结束后,取m g E中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得V

11、 mL气体(换算为标准状况),则样品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为_。【答案】 (1). 蒸馏烧瓶 (2). NH4Cl+NaNO2N2+NaCl+2H2O (3). 无法确定 (4). 由于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压强相同,无论装置是否漏气,都不影响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烧瓶 (5). 除去氧气 (6).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装置使氮化镁水解 (7). 该反应剧烈放热,产生氮气的速度较快,移走A处酒精灯能避免反应物冲出,同时避免温度过高,造成NaNO2分解产生O2 (8). 【解析】(1)由图中仪器结构可知,b为蒸馏烧瓶;A装置制备氮气,方程式为NH4Cl

12、+NaNO2N2+NaCl+2H2O;(2)由于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压强相同,无论装置是否漏气,都不影响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烧瓶,因此无法判断。(3)由于温度较高时,亚硝酸钠会分解产生O2等,氧气能与镁反应,因此装置C中为饱和硫酸亚铁溶液,作用是除去氧气。氮化镁易与水反应,则F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装置使氮化镁水解。(4)由于该反应剧烈放热,产生氮气的速度较快,移走A处酒精灯能避免反应物冲出,同时避免温度过高,造成NaNO2分解产生O2。(5)反应结束后,取m g E中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得V mL气体(换算为标准状况),气

13、体是氨气,物质的量是V/22400mol,所以氮化镁的物质的量是V/44800mol,则样品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为。9. 某工厂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含少量Al2O3和SiO2)和闪锌矿(主要成分是ZnS,含少量FeS、CuS等杂质)为原料制备MnO2和Zn(干电池原料),其简化流程如下:已知:反应中所有金属元素均以离子形式存在。回答下列问题:(1)滤渣1中除了SiO2以外,还有一种淡黄色物质,该物质是由MnO2、CuS与硫酸共热时产生的,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反应中加入适量金属锌的目的是为了回收某种金属,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_(填名称)。(3)反应中MnO2的作用是_,另外一

14、种物质X可以是_。(填字母代号)aMgO bZn(OH)2 cCu2(OH)2CO3 dMnCO3(4)反应中电极均是惰性电极,写出阳极电极反应式_。本工艺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MnO2、Zn和_。(5)已知:H2S的电离常数K1=1.0107,K2=7.01015。0.1 mol/L NaHS的pH_7(填“”“”或“”),理由是_。(6)在废水处理领域中常用H2S将Mn2+转化为MnS除去,向含有0.020 molL1 Mn2+废水中通入一定量的H2S气体,调节溶液的pH=a,当HS浓度为1.0104 molL1时,Mn2+开始沉淀,则a=_。【答案】 (1). CuSMnO24HCu2Mn2S2H2O (2). Cu (3). 将Fe2+氧化为Fe3+ (4). bd (5). Mn22e2H2OMnO24H (6). H2SO4 (7). (8). HS的水解常数为7.01015,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显碱性,pH7 (9). 5【解析】试题分析:(1)依题意,MnO2、CuS、H2SO4反应生成MnSO4、CuSO4、S、H2O,锰元素由+4降为为+2价,硫元素由2升为0价,根据最小公倍数法配平;(2)根据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