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属巴新城建设征文.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124201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属巴新城建设征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东属巴新城建设征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东属巴新城建设征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东属巴新城建设征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东属巴新城建设征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属巴新城建设征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属巴新城建设征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新城筑伟业 我心中的吕梁新城西属巴中心校 王连兵加快推进我市新城建设步伐,事关我区全面振兴大业,与大中型城市接轨,发展我市人民经济生活水平,使之快速达到小康生活。吕梁新城建设切实解决我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文化方式转变的过程。吕梁新城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富裕、生态、特色新吕梁的总体目标,按照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县城、重点建制镇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以规划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撑,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城乡统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规范城市执法管理,实施环境综合

2、整治,逐步形成产业多元、功能完善、山川秀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和特色城镇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发展局面。1、关于我市城镇化阶段性目标的问题。到“十二五”末,全市城乡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城镇面貌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居民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城镇集聚产业、集聚人口的能力明显提高,城乡发展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初步形成规划合理、建设有序、环境改善、功能增强、文明进步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吕梁市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孝义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汾阳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其余县争创省级卫生县城。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

3、。2、关于把握推进城镇化原则的问题。市委、市政府综合分析我市城镇化现有基础、发展方向和长远需求,反复研究后确定了坚持“以人为本,面向现代化;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四化统筹,重点突破;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等五条原则,要求各级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科学把握,认真落实。3、关于构建城镇体系的问题。科学规划实施,形成以一城两带为主的“1273”四级城镇体系。即以“1”个中心城市(吕梁市区,远景“一市四区”),把“一市四区”架构下的吕梁市打造成全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交通、金融、旅游、消费的中心。“2”个次中心城市(汾阳市、孝义市),按照组团式发展的构想,依托区位、资源、产业

4、、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发展大园区、打造大基地、形成大产业、构建大交通、创优大环境,力争把这一区域发展成为引领全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第二引擎。“7”个县城(交城县、文水县、兴县、岚县、临县、交口县、石楼县),实施“大县城”发展战略,带动区域城镇化加快发展。“3”(30)个重点建制镇,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以大带小、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园区型复合镇、城郊型卫星镇、旅游景区特色镇、商贸物流示范镇。4、关于城市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按照我市城镇化的总体规划,统筹各方面的资源,重点实施“四项工程”:一是实施道路畅通工程。着力推进中南部铁路大通道、太中银铁路及吕临(孟门)支线、西纵高速

5、、环城高速、民航机场、晋绥大道、城北路网工程、340省道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一市四区”立体交通骨干网络;加强吕梁市区主次干道改造,科学规划和布局公交线路、停车场、候车站,为市民出行提供便捷条件。汾阳、孝义及各县县城要在加快建设干线铁路、高速公路的同时,进一步增量扩容,提高城市道路的等级和密度,努力改善城区道路交通微循环,不断完善停车场等静态交通管理设施。二是实施市政建设工程。城市、县城和有条件的重点建制镇要尽快完成水、电、气、热等各供应系统的规模核定,以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为目标,超前规划和布设地下管网,确保地上地下配套设施一步到位、一次成型,避免重复投资和低水平建设。三是实施住房保

6、障工程。大力规范房地产市场,严格行业准入标准,凡不具备资质的企业一律不允许参与房地产开发。打击投机行为,尽最大努力把城市和县城商品房价格控制在当地居民可承受限度内。大力度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健全城市廉租房制度,有条件的县市区要探索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尽可能降低外来专业人才、已就业大中专学生、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门槛。四是实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适应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分布结构快速变化的新情况,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各类学校的校址规划、办学规模、建设标准、服务半径、师资配备等要求,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多元化办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义务教育的服务功能;加快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特殊教育,

7、集中力量支持吕梁学院、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有序整合市属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充分发挥教育产业的集聚作用。进一步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新建和改造一批广场、公园、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特色地域文化,大力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存,提升吕梁文化的“软实力”。重点建设和改造市级综合医院和各县市区人民医院,积极支持专科和社区医疗机构,加快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先进、技术优良、便利群众的城镇公共卫生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农民进城、入镇提供有效的医疗卫生保障。5、关于城镇化产业培育的问题。要着眼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

8、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壮大城市产业、培育城镇产业、统筹城乡产业。壮大城市产业方面,离石、方山、中阳、柳林四县(区)按照“一市四区”城市未来发展方向,要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城市特色经济,增强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效应,把吕梁市打造成以教育、金融、信息、房地产、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平川四县(市)要加强区域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借力太原都市经济圈,打造平川经济片,努力建设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兴工业化城市;兴县、临县、岚县、交口、石楼等县要紧紧抓住资源深度开发和大企业进驻的机遇,高起点谋划县城产业发展和区域城镇化建设,发挥后发优势,努

9、力向以能源、生态、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为特色的多元经济产业城市目标迈进。培育城镇产业方面,重点城镇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创新型的特色经济或优势产业,努力实现“投产一批大项目,提升一个小城镇;建设一个城镇群,隆起一条经济带”的良性循环。通过培育壮大城镇产业,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统筹城乡产业方面,要坚持“强县”与“富民”并重、更加注重“富民”的原则,科学规划主导产业的空间布局,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城市、城镇、园区和潜力地区集中,推动城市与农村、农业与工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城乡产业良性互动,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

10、展。6、关于推进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体制机制问题是制约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只有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下形成的行政管理、土地管理、投融资管理、户籍管理等体制机制性障碍,才能保证城镇化进程的健康、快速、有效推进。一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抓紧建立城镇化建设协调机制,各县市区及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积极推进区域性、战略性规划的实施。继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县市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城市管理职责,探索城市执法监管新机制,形成管理重心下移、执法服务集中的城管新格局。进一步优化行政区划格局,加快城市规划区内村委会改居委会、小组改社区的改革步伐。坚持“行业管、社会办”的思路,引入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11、竞争机制,尽快将市政、园林、环卫等行业全面推向市场,走出一条产业化发展、专业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不断完善旧城改造的思路和模式,支持集中连片改造,鼓励当地集体组织和企业法人参与建设与开发,减少拆迁改造过程中利益分配带来的矛盾和纠纷。二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城维税、教育费附加等涉及城市建设的税费征管,继续加大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积极探索投融资平台公司化改革路子,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投公司运作,继续加强与市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增强资本实力和融资能力。进一步加强政府融资债务监管,统筹设立偿债准备金,规避政府财政危险。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积极

12、推行BT、BOT、PPP、TOT等市场化筹资和运作模式,采取公开、公平、公正招投标方式,最大限度地吸纳国内外企业和民间资本参股入股城镇化建设。采取股权转让、拍卖经营权等方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利用回笼资金建设新项目,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建立和完善对县乡转移支付的制度和机制,积极引导县乡两级加大对城镇投入。三是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政府强化对土地一级市场的控制力度,规范发展二级市场,完善土地征用制度,稳妥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进一步探索完善土地整理、土地储备、增减挂钩等制度,力争全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要重点向城市、县城、重点城镇倾斜,各县市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一律

13、要与土地整理开发规模相挂钩,确保土地占补平衡。四是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市、县两级要分别组建以公安、建设、财政、国土、房产、劳动、民政、税务、教育、计生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户籍制度改革领导组,强化上下衔接和部门协调,降低进城入镇门槛,合理制定各项政策标准,加快研究解决农村人口有序融入城市(或城镇)的户籍问题。同时深入推进社保、住房、教育等各项配套改革,让进城农民在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性住房、子女上学、就业、就医、养老等方面和城市居民享有平等待遇。要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做好转型就业和安置工作,拓宽转移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并根据新城片区功能和产业布局,积极与市属国有企业和央企合作,抓紧策划开发档

14、次高、效益好、保障长远的农村集体发展用地项目,切实解决好农渔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要着眼新城的长远发展定位,科学配置公共配套设施,加快发展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让广大群众共享吕梁新城建设成果。让吕梁的明天更加灿烂。 中小企业和大企业,这些大大小小经济细胞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形成了经济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生态平衡”。作为以适应环境而生存、自保甚至做强做大作为理由的企业,面对这局面惟一办法就是转型“健身”找出路。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