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考试资料(教师—心得).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124031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业务考试资料(教师—心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业务考试资料(教师—心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业务考试资料(教师—心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业务考试资料(教师—心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业务考试资料(教师—心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业务考试资料(教师—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业务考试资料(教师—心得).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 得】l 【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近几天有幸听到冯教授的讲座,收获很多,感受颇深。讲座中一些教育故事和案例把教育理论浅显化,深入浅出,道理明确又精辟,浅显易懂。一、刻骨铭心的教育真谛:1、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2、研究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3、我的责任就是让我的学生快乐,成长不需要伴随着每天的愁眉苦脸,当我的学生走进教室,脸

2、上没有笑容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工作缺位了。我做校长,我有责任让我的学生实现快乐的成长。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发现学生是有潜能的。潜能不释放,学生不快乐。4、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要求我们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根据学情决定我教什么,我怎么教。5、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6、一个教师照亮了别人,发展了自己,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好的照亮别人,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7、这个过程来源于读书,因为从1980年到昨天晚上,我没有一天不读1个小时的书。读书长智慧,当读书使我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的时候,我发现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谛。8、最好只是一时的

3、现象,更好是永恒的追求,持续改进,不断创新。9、有什么样的流程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如果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的话,那么一个好的管理文化可以培育一群好学校10、教育就是要做到告别难受、结束忍受、远离接受、走进享受!二、感慨万分的学习反思:1、改变观念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好的教育应该是最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行为上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我们学习了很多模式,但现在仍然没有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模式,感觉我们总是不停地在照搬别人的东西,感到不合适就抛弃了,再搬再抛弃,这种照搬模式浅尝辄止的做法是达不到课改目的的。我们总是想套用现成的模式,通过学模式来带动教学进而形成模式,现在看

4、来是行不通的,我记得在天龙八部里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吐蕃国师鸠摩智没有练习少林内功心法,而强靠小无相功来推动少林功夫终究导致走火入魔。虽然是小说,但却很在理。所以我们组一致认为对一些名校的做法应该抱着学习的心态,结合学校实情在实践中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模式。其实模式这个东西就是形式,是品牌,当你做出了自己的风格,自然就有了模式。2、关注差异老师们,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正卖力地讲着习题时,他正在玩铅笔、橡皮或做别的事情;当我们批改作业时发现一些很简单的问题都错了,我想这样的情况大家都遇到过吧!问题出在哪里,错误应该归咎与谁?至少不应该只责备学生,我们也有错误。我们没有去了解我

5、们的学生。虽然我们很多老师都知道学生存在差异这个事实,但我们在行动上仍然想按相同的标准要求他们,一旦做不到,就进行批评教育,最后得到的只是相互间的怨言,师生关系渐行渐远。“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这样的境界可能我们都做不到,但如果我们真能更多地去了解和认同我们学生的差异性,更多地包容学生的错误,换位思考他们的处境,更多地为学生设计一些他们够得着的问题,让他们享受到哪怕一点点学习的快乐,我想我们的师生关系肯定会得到改善,我们的课堂肯定可以更活跃一些。同理,我们组还觉得在管理教师队伍时也要关注教师的差异性,让教师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满足他

6、们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3、尊重和倾听“现在的老师不好当,班主任更不好当”,我们可能经常要发这样的感慨,教育无小事,教育也无大事呀,有的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然而处理不好,就会激起各种矛盾,不但影响教学,而且还真可能会有“大事”发生。学生是有情感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怎样尊重呢?这就需要通过满足学生的自我尊重的精神需要来实现。让他们获得成功,产生成就感,给他们以肯定和鼓励。特别是不能言语损伤,侮辱性的语言甚至超过一顿痛打对学生的伤害,我曾经与学生交流中获悉,学生记住对自己不好的老师的原因都是说曾经怎样怎样骂过他。要博取学生的认同,还必须有心灵上的沟通,这就需要我们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所

7、以我们要更多地俯下身来聆听学生的想法,这样我们就和学生建立了一种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学生的心里话会对你说,你才能去解决他们中的实际问题。l 【李镇西教育幸福从何而来】心得:从学生中来,人实践中来,从难题中来,从阅读中来,从写作中来,从心态来在观看完李镇西老师的报告后,我感触颇深,被他那高尚的人格魅力、神奇的教育智慧、宽广的胸怀以及敬业精神深深折服,也被李老师与学生间浓浓的师生情所感动。李镇西老师真不愧是著名的教育家,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觉得当他的学生是幸福的,而他也一定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在这次报告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镇西老师每天的“五个一”:1、

8、每天上好一堂语文课。2、每天找一位学生谈心。3、每天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4、每天读书不少于一万字。5、每天坚持写一篇教育日记。其实,这“五个一”也正是李镇西老师成为骨干教师的重要原因和方式。原来成功者的背后都隐含着他们巨大的付出,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我由衷地佩服李镇西老师,佩服他那种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佩服他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对照这“五个一”,我做到了哪个一呢?充其量只做到了两个一吧!想想真是自愧不如。先说 “每天上好一堂语文课”吧,我是一位语文老师,我不敢说每节课都上得既精彩又高效,但每节课都很认真去准备,虽然很多课文都教过几次,但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要把每篇课文当第一次讲来备

9、,努力让学生在35分钟有效的时间掌握得最多,至少不要留下太多的遗憾。再说“每天找一位学生谈心”,如果把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也算是“谈心”的话,那我基本上也算做到了。周一到周五我每天都利用中午到生活区看望学生的时间找一两个学生谈心,有的是学习方面的问题,有的是思想方面的问题,有的是生活方面的问题。每周一批阅家校联系册时,我都把学生在家里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利用中午或课后的时间去找学生了解、谈心,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在双休日,我也经常给特殊的学生打电话了解在家的情况。因为只有了解学生心里想些什么,才能更好地实施教育。说到“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作为一名教师,不可能对眼前的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视

10、而不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考,但有了思考却没有及时记录下来,隔了不久就会遗忘。最后的“两个一”我根本没做到,首先“每天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这对我来说太难实现了,不要说一万字,就是一千字有时都做不到。我认为我是喜欢看书的人,有时间我会看看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有报纸和杂志我也喜欢看,但是却因为每天都感觉很忙,工作和家庭有时候忙得我透不过气来,也就没有时间读书了,只是周末或者放寒暑假才看看书。其实,这是偷懒的一个借口吧,记得李镇西老师说过,想读书的人永远都是有时间的。想想也真有道理,同样是一天24小时,为什么别人有时间读,自己没时间读呢?今后得从自身去找原因,尽量逼着自己多读书,只有饱读诗书,

11、才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要有一溪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也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第五个一“每天写一篇教育日记”,真是让我望而生畏。平时除了学校要求写的内容之外,极少自觉写文章,正是因为平时少看书,所以写起文章来就觉得有困难。很多时候,非要等到要写一篇文章或是论文的时候,才去回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时冥思苦想,还不一定想得起来。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他出的书和他写的文章都不是在他需要的时候写的,而是平时的经验积累,教学日记形成论文,多篇系列的论文自然就成了一本书。那我们如果平时能坚持写教育日记,那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了。要每天做

12、到李镇西老师的“五个一”并不容易,但我会尝试着去做,努力去实现,因为我是一名教师,而这“五个一”是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l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心得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这是阅读后的最深刻的印象,这本书从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素养、育人之道、走出教育误区、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体、锻造卓越人格“优生”的培养、转化“后进生,青春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语文教育的思考与探索等十个方面全面阐释了李镇西的教育观、学生观。语言朴实,字里行间透露了李老师的真心,他将理性的思考倾注于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教育故事中,故事跌宕起伏、撼人心魄。书中不乏李老师对于育人的困惑,以及在教育过程中思想的撞击与灵魂深处的

13、迷茫。让我触动最大的还是他的的这本书是将自己日常的所做所想所思所得用笔录的方式记载下来,透过每个案例的分析和反思,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育人方面,他是真正的爱教育、爱学生的教育者。做最好的老师做好一个好老师好不只是句口号,更多的事需要智慧与爱,一个好老师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是重大的,现在想想,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老师还是蛮多的,但是几年或几十年之后就不一定了,能让我们无法忘记的是那些对我们的思想产生巨大影响的老师了。李老师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个难题(班级建设、后进生转化、作弊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的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所以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新的收获,新的快乐。这样的想法很特别,繁杂

14、的日常事务会将我们仅有的一点热情与耐心耗得精光,如果不能做一个良好的自我调节,我们就会变得很被动,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做好老师的标准,还是自我精神解放的好方略。教育之心李镇西说优秀的老师应该具备童心、爱心、责任心、宽容心和耐心,童心使我们能理解孩子,爱心能让我们把爱献给孩子;责任心能使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从而培养出于社会有用的人;宽容心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仁慈和关爱;耐心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与机会。李老师说“用童心报答童心,这就是我献身教育的原动力”,作为教育者,要善于用童心理解童心,让自己拥有与学生同龄的童心思维,用这样的思想去解释学生们的行为与做法就容易多了,毕竟我们都曾童年过。当我们努力

15、唤醒内心深处的童心时,其实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我们便创建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捷径。同时,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竟然是“一类人”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学生自然就会对老师产生亲切之情。而且当我们怀着童心理解童心时,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使学生做错了事时也是如此,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地愿望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或许会好心办坏事,当是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自己就会变得平易近人,会使学生觉得你很具有亲和力。保持童心的关键是懂得理解,不仅是要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感情活动,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理解的过程中,发现并挖掘学生的潜质。李老师说“离开了

16、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教育离不开情感。当然,对学生的爱,不一定需要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心融入平常的一言一行中,用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当然,这种爱心必然是平等的,如果不能拿捏好,产生的负面效果危害是很大的。大多老师都过分看重优生差生,以致于忽略了比例较大的中等生,结果就是大多表现一般的学生与老师的交流甚少,若干年后,彼此都没了印象,这是很可悲的。李老师告诉我们所谓真正的责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每天在学生面前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骨干教师成长之后,真是受益匪浅,他的无私,对学生的爱,对教育深入的思考,使我深受感动。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老师的书籍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将会怀着一颗更纯净的心从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我,争取不断进步,为教育事业奉献点点滴滴。我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