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的思考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3107119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生命的思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关于生命的思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关于生命的思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关于生命的思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关于生命的思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生命的思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生命的思考资料(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种健身的、调心的运动及方法,对维护我们的身心健康,的确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作为身心健康的基石,我们每个人还必须回答一个深层的、核心的问题,这就是: 我是谁? 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人生的价值何在? 因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烦恼,看似五花八门,根源往往是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就是: 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别人?如何看待世界?,让生命中充满爱!,第三节 关于生命的思考 一、生与死: 1、有限的生与无限的死 每个人的生命都诞生于黑暗,走过多姿多样、色彩斑斓的一生后,再投入大地那黑漆漆的怀抱。不管你的一生是快乐的、是痛苦的、还是平淡的,一切都自然而然地经历着。,请看一幅画:我们的生命!,在无限的生命长

2、河中,那金黄的一小段就是一个人短暂的生命! 一位智者对想去自杀的人说:你不用那么着急地去死,因为你有太长的死亡之年在后头。,二、课堂练习与讨论: 关于生命的思考 全班分享交流,交流过程中注意自己与他人内心的反应 。(15分钟) 每人发言 3 分钟以内。,作业本的纸张横放,先写上“的生命曲线”,然后在一张纸中央画一个坐标,横坐标表示年龄,起点是你出生的时候,终点是你预测的死亡年龄。在这条线上找到你现在的位置,纵坐标表示对生活的满意度,正面的事件标记在横轴之上,负面的事件标记在横轴之下。,课堂练习 生命曲线,满意 生 活 100% 满 意 度 50% 0 10岁 20岁 30岁 40岁 50岁 6

3、0岁 70岁 80岁 -10 -20 -30 -40 -50 不满意,3、闭目思考一下,找出自己过去生活中的一些重要的转折点以及对当前的人生仍具影响力的重要事件或经历。并评价一下自己对这些重要事件的感受。按照发生的时间和对此事件的满意度,在坐标上相应位置用一个点表示,并简要地把事件标注在点的旁边,将不同的点连成线,已往的生活经历用实线串连;至于对未来的展望,则可以把你一生想干的事,想在什么时候都标出来,并想用虚线串连。,4、根据自己所描绘的生命曲线,请为自己撰写一则墓志铭。,交流共享 思考交流相关问题: 1) 你过去日子里最难忘的的三件事是什么?你在今后的日子里最想达到的23个目标是什么? 2

4、) 数一数在过去的岁月中,影响你的重大事件中,是位于横线上面的多还是位于横线下面的多上升和陷落的幅度怎样?你有什么感受? 3) 你对自己生命的质量如何评价? 4) 请仔细地再看看这简单的生命曲线,亦留心自己内心的反应,想一想“我是谁?” 5) 如果让别人给你写一则墓志铭,你希望上面写什么?与你自己写的有区别吗?,2、生死体验 生是什么?死又是什么? 出生才能入死,出生入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流动,人类生命才延绵不断。 伊壁鸠鲁:“死亡与我们无关,因为只要我们还在,死亡就不在;而死亡在时,我们就不在了。” 我们不得不害怕垂死,但是,通过对生命更加坚定的热爱,通过对他人的爱的回报,这种惧怕在

5、死亡一刻会得到缓解。,3、向死而生 面向死亡,我们只有通过物质世界的 创造,将自然的生命转化为一种精神生命时,才能将有限的生向无限的生延续。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面对死亡,追求生命的永恒,最重要的就是对生的重视,对死的坦然。 懂得生的永恒,面对死亡,就一定是轻松而坦然的。,他们做到了: 哥伦布在临终前说:“让我投入你的怀抱吧!老天爷,我把我的灵魂托付给你了。” 爱迪生在弥留之际说:“那儿可真是美极了。” 拿破仑临终前的一句话是“法兰西!军队!全军的统帅!约瑟芬!”。 法国影星图格拉法临终时对妻子说:“请把灯熄了。”,让你想到什么,我们是谁? 我们为什么重要?,二 、人生的意义 爱

6、因斯坦曾回答过一位大学生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 1950年初,收到一19岁的大学生的信:“ 先生,我的问题是: 人活在世界上到底是为什么?”, “ 坦率地说,我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上大学,为什么学习工程学。”, “我不知道是谁把我降生于世,也不知道世界是什么,也不知道我自己是什么。 “ 我只知道自己必然死亡,但我最不理解的正是这个我无法逃脱的死亡。”,爱因斯坦回信: “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渡过一生,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我看来,问题的答案应该是: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满足所有人的欲望和需要,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 这就需要大量的自觉思考和自我教育。不容否认,

7、在这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里,开明的古代希腊人和古代东方贤哲们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我们的学校和大学。”,我们目前所处的这种时代变化不断、令人眼花缭乱、全球性、流动性、重外表而轻内心体验、相对忽略作为个体的存在决定了,要对“ 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为什么重要”这样的问题获得一个固定的答案,远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困难得多。 但是你必须回答,因为这是你设计未来的的前提。,人生的自然意义 德国伟大诗人、思想家歌德(17491832年)说:“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某种与之相应的哲学。 儿童是现实主义:他对梨和苹果的存在深信不疑,正象他对自己的存在深信不疑一样。 青年是理想主义:处于内在激情风暴之中,不得不把目光转向内

8、心,于是预感到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变成了理想主义者。,成人是怀疑主义:但是成年人有一切理由成为怀疑主义者:他完全应当怀疑他所选择的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是否正确。他在行动之前和行动当中,有一切理由使他的理智总是不停地活动,免得以后为一项错误的选择而懊丧不已。 老人是神秘主义:但是当他老了,他就会承认他是个神秘主义者:他看到许多东西似乎都是由偶然的机遇决定的:愚蠢会成功而智慧会失败;好运和歹运都出乎意外地落个同样的下场;现在是如此,而且从来就是如此,以致老年人对现在、过去和未来所存在的事物总是给以蓦然承认。”,人生之道 中国的文人往往是这样的: 少年的时候学儒学,精进; 中年的时候学道学,讲方法;

9、 晚年的时候学佛学,讲的是活出境界来。 儒学是讲入世的,它不在这个世界之外创造一个精神领域。 道学的“道法自然”的本意:,因为天地之间最有创造力的是自然,人不能用自己的意志去破坏了自然的意志。你对道的把握与理解、永远是不完整的。 所以人在常道面前,始终要保持,要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中国儒道两家像是两条腿,社会的文化的建构、建设主要是由儒家来推动的,而对这个文化的合理性做出理性批判,主要是由道家完成的,就是要用那个比文明意志更高的自然法则来衡量。,佛学强调人的精神: 你的本身、你的本心、本性到底在哪里?这就引导着我们走向精神的、宗教的、审美的层面。 所以,希望我们能够儒释道三者并存,广纳百川,为

10、我所用,做一个丰富的人,自足的人,高尚的人。,三、我们如何面对死亡? 我们只有坦然面对死亡之后,才能生活得更好、更充实。 。,练习二,(二):临终遗言 5分钟,假设自己得了绝症,生命只有最后一年时间了,写出自己在仅有的一年中最想做的 10 件事情: 1、 2、 3、 4、 5、 ,你可知道死亡的感觉? 人的意识研究是科学最后的难题,而意识是如何消失的,特别是“ 濒死心态”,则是谜中之谜。 1、濒死与死亡动力学 国内外已把其列入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人在死亡时,大脑会分泌出过量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有些能引起奇特的幻觉。不同的幻觉与当事人所受教育、经历和个人的性格特征有关。 2、普遍存在:死

11、后的心境奇异多样 3、人为协同研究:死亡实验报告 4、关于“ 灵魂出窍”体验的研究 5、濒死心态透视融入宇宙的五个阶段 美国学者卡伯勒与心里学家肯尼斯将人类的“濒死体验”分为5 个阶段,第一阶段:安祥和轻松,持这种说法者约占57; 第二阶段:意识“ 溢出”体外,有这种感受的人占35; 第三阶段:通过“ 黑洞”,有此感觉的占23; 第四阶段:与亲朋好友欢聚,他们全部形象高大,绚丽多彩,光环萦绕,宛如天使; 第五阶段:与宇宙合而为一。 ,四 宗教与人生 几乎所有的大科学家到了晚年都信仰宗教,这是为什么?因为这是心灵的需要。 他们信仰宗教不是迷信,而是取其可用之处,令自己灵魂有所寄托,也就是说借一个

12、东西,把这颗心给放上去,求得心安。 有些世俗的人把宗教当成迷信来信仰,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弗洛姆分析 “上帝的爱” 的本质: 他认为,皈依中“ 关于上帝的爱和人类对上帝的敬畏,不过是人类需求永恒的爱的心理反映,同时也是人们在现实中无力实现这种爱的一种精神幻影。” 对上帝的爱同人类之爱具有同样丰富的含义,爱的基础都在于分离的体验,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以结合的体验来克服分离焦虑的需要。 神灵所代表的最高价值,其实正是人类自身价值的凝结。,在精神分析与禅宗一书中,弗洛姆将佛教禅宗的境界描述为“ 幸福安宁”。 幸福安宁意味着在感情上和自然完全交融,克服分裂感和异化感,达到万物一体的体验。与此同时又体验到

13、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是一个不可分离的个体。 幸福安宁意味着抛弃人们的自我(ego),放弃贪婪,不再追求自我的保存和扩张,不是占有、聚敛、贪婪和利用中,而是在生命活动中确立自己,体验自己。这是对东方宗教中皈依体验的深层诠释。,一个研究生对生命 的思考: -其实人们之所以对生命感到困惑,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思考生命。 -哲人和思想家总是说什么了解自己是最难的,而超越自己则更难。结果一些诗人、学者、艺术家、哲学家、思想家超越自己的结果是精神崩溃或自己把自己送进天国(想想屈原、王国维、顾城、凡高、海明威、尼采等人的命运)他们都因为无法超越自己、超越命运或自认为自我了断是最好的超越方式(以警世人)而结束

14、了自己的生命。思想家被自己的思想害死了,-这是不是探索生命的悲哀呢?人性固有的弱点谁又能改变呢?那我们的生命呢?探索的结果呢? -人是应该怀有激情与梦想、抱负和信念的,只是不要走火入魔,不要过于执著以至偏执。能时刻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和准确地把握这对普通人已经足够。,-西方思想所倡导的“积极进取、勇于超越”,当然是有积极意义的,只不过它忽略了一个基本现实一切都是有限的(包括宇宙和时间在内)。而古老东方的思想精髓天人和一、无为而治、中庸之道、顺乎自然.和俗话说的难得糊涂、知足长乐、随遇而安、乐天知命也许是生命苦痛的最好解药。当然最完美的是把两者结合起来,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面对着这个纷繁复

15、杂、物欲横流、充满诱惑的世界,如何能时刻保持心理平衡、心态平稳、心境平和就成为生活的艺术了。我想只要能充实头脑,把握自我,珍惜现在.一个人短暂的一生也可看作一种瞬间的永恒-平衡即永恒!平衡点就在自己心中! -冷眼看世界,热心过生活,珍惜和把握我们生命里的点点滴滴这是我的生命信条。,一个研究生的自白: 我一个人来到父亲的坟前,我的心情很平静。在这之前的十多年里,我几乎没有再去想过他。我把物质世界里的无神论用在了感情世界。现在我明白了。即便是我不说话,他也一直都在默默的注视着我。 父亲一直活在我的心中,只是我没有意识到。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我只是在现实世界里失去了父亲,而在我的心中,他仍然活着,那一刻,我也明白了祭奠不再是我之前理解的那样一种迷信的活动。那也是我们和先辈们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