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9海岸沙滩监测技术规范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103107022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909海岸沙滩监测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909海岸沙滩监测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909海岸沙滩监测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909海岸沙滩监测技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909海岸沙滩监测技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909海岸沙滩监测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909海岸沙滩监测技术规范(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07.060A 45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29092017海岸沙滩监测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sandbeach monitoring2017-02-10发布2017-03-10实施山监督局东省质量技术发布DB37/T 290920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威海市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威海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威海高晟海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喜红、张学超、刘营、胡红智、宋颜香、高光、林乐界、邵海明、李晓敏、姜来想、曹进

2、喜。引言为了贯彻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掌握海岸沙滩及其邻近海域水动力的变化趋势,为海岸沙滩侵蚀提供有效预警,为海岸沙滩修复与保护提供依据,规范海岸沙滩监测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海岸沙滩监测工作的技术要求,内容包括:沙滩岸线调查、沙滩剖面监测、海岸地形监测、沙滩沉积物粒度监测、沙滩垃圾监测、沙滩近岸海域水文监测等,建立包括沙滩侵蚀速率、沙滩剖面、海底及岸滩动态变化等在内的多监测指标体系,并通过实地踏勘、历史资料分析结合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沙滩侵蚀状况,以此分析沙滩侵蚀原因。同时,本规范也可用于海洋工程建设对沙滩影响的监测和评估,通过海洋工程开发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滩面变化、海底及岸滩动态、流场及波

3、浪场变化等,结合沙滩侵蚀的成因,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15海岸沙滩监测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岸沙滩监测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参考基准、沙滩调查、沙滩监测、报告编制。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管辖海域、海岛范围内的砂质岸滩及其邻近海域的环境调查及监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2763.2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GB/T 12763.8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 128982009国家

4、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7501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CH/T 2009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遥感影像上能够识别的两个相邻地物的最小距离。3.2基准点daum point距离沙滩监测区域有一定距离,不受沙滩地形变化影响,易于连测的点。3.3工作点working point即剖面起点,距离最高高潮位有一定距离,稳定且利于作业。3.4沙滩侵蚀beach erosion在外力的作用下,沙滩泥沙支出大于输入,沉积物净损失的过程。3.5海洋垃圾Marine debris在海洋和海岸环境中具

5、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经加工的被丢弃的固体物质,包括人们故意弃置于海里和海岸的已使用过的物件;由河流、污水、暴风雨或大风直接携带入海的被丢弃的物件等。4 参考基准4.1 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4.2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5 沙滩调查5.1 调查内容利用RTK技术对监测区域进行海岸实测,确定沙滩位置、沙滩岸线长度、滩面宽度、沙滩面积等;现场调查并拍摄沙滩及周边地形地貌特征、沙滩周边环境状况、周边海洋开发利用现状等影像资料。5.2 调查范围沙滩滩面、沙滩陆地边界之外100 m范围内的陆域、沙滩海洋边界以下1km范围内的海域。5.3 调查频率每年4月或10月

6、监测1次,特殊区域或遇风暴潮等特殊情况,应加测至少1次。5.4 调查方法以遥感调查和现场调查为主,结合地形图及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5.5 资料收集资料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a) 监测区域有关的遥感资料;b) 地形图、海图、海岸带图集;c) 沙滩变迁调查资料;d) 各类涉海工程建设项目资料;e) 沿海土地利用现状图、海洋功能区划图、规划图;f) 大地测量成果资料(水准点、三角点等);g) 水文资料、气象资料、历史地理资料等。5.6 遥感影像5.6.1 空间分辨率宜选择空间分辨率优于2.5 m的可见光影像。5.6.2 成像时间宜选择处于低潮位时的影像。5.6.3 图像质量云覆盖率不应大于10 %,

7、相邻影像之间不应小于影像宽度5%的重叠,选用层次丰富、图像清晰的影像。5.7 现场调查5.7.1 现场调查内容现场拍摄沙滩及周边地形地貌特征、沙滩周边环境状况、周边海洋开发利用现状等影像资料。对沙滩用途、周边环境以及周边的海洋工程开发情况进行现场走访调查。5.7.2 沙滩类别分类调查沙滩的主要功能以及开发情况,并调查人类活动对沙滩影响的情况。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定位不同,将沙滩分为以下类别,见表1。表1 沙滩分类沙滩类别沙滩岸线海洋功能区划一类沙滩海水浴场二类沙滩旅游度假区、旅游娱乐区、风景旅游区三类沙滩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工业与城镇建设区5.7.3 入海河流调查对沙滩周边入海河流进行调查,调查

8、和收集入海河流的相关数据,包括入海河流名称、位置、输沙量等,并拍摄入海河流的影像资料。5.7.4 排海污染源调查对沙滩周边排海污染源进行调查,调查和收集排海污染源的排污数据,包括污染源数量、种类、分布、污染程度等,并制作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图。5.7.5 海洋工程调查对沙滩周边海洋工程(近岸采砂、围填海、突堤码头、航道疏浚等)开展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海洋工程位置、用海单位、用海类型、用海方式、建设情况等。5.7.6 环境调查对沙滩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包括周边的公共设施建设情况、绿化情况、风向风力情况等。5.7.7 调查记录将调查情况记录到沙滩现场调查记录表中(见附录A)。5.8 室内资料整理

9、与分析室内资料整理与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a) 整理外业记录,照片编号;b) 现场调查、历史资料、遥感调查数据综合分析;c) 提取同一监测区连续数年的沙滩调查情况;d) 对比之前的沙滩调查情况,获取沙滩侵蚀长度、最大侵蚀宽度、平均侵蚀宽度和侵蚀面积等信息,并填写沙滩侵蚀记录表(见附录A)。6 沙滩监测6.1 监测内容6.1.1 剖面监测:监测区域特定剖面进行高程测量,得到沙滩剖面曲线(若进行海岸地形测量,则利用地形数据提取,不再单独测量)。6.1.2 海岸地形监测:沙滩滩面及邻近海域的海底地形。6.1.3 沙滩沉积物粒度监测:沙滩滩面沉积物粒度分析。6.1.4 沙滩垃圾监测:对沙滩滩面的海洋垃圾

10、进行监测。6.1.5 沙滩近岸海域水文监测:对沙滩邻近海域进行海浪、海流监测。6.2 监测范围沙滩滩面及沙滩海洋边界以下1km范围内的海域。6.3 监测频率每年4月或10月监测1次,特殊区域、遇风暴潮等特殊情况,应另行加测至少1次。6.4 剖面监测6.4.1 基准点和工作点布设6.4.1.1 基准点和工作点的选取应首先在地形图或遥感影像上设计点位,然后实地踏勘合适地形、交通、气象等情况,并最终确定所选点的点位,加以标定。6.4.1.2 基准点在沙滩起点和终点各布设1个,以埋石或凿设标志的方式设立,可直接采用监测区域附近已知水准点。6.4.1.3 根据沙滩具体情况确定工作点个数,工作点可选已有的

11、地物,如岩石、固定码头、混凝土面等,不具备上述条件的需埋石,工作点间需通视。6.4.1.4 进行RTK平面控制测量(三级),确定基准点和工作点平面坐标。6.4.2 高程控制测量6.4.2.1 基准点应连测已知水准点,水准连测按GB/T 128982009中四等水准测量的规定进行。6.4.2.2 工作点应连测基准点,确定各剖面工作点的高程值,水准连测按照GB/T 128982009中四等水准测量的规定进行。6.4.2.3 工作点半年一次与基准点进行水准连测,确保工作点高程无变动。6.4.3 剖面高程测量6.4.3.1 以相邻工作点为已知点,进行设站,采用全站仪测量剖面高程,测量间隔为2 m左右。

12、沙滩地形变化复杂的区域,增加测量密度。6.4.3.2 监测作业时,全站仪瞄准另一通视工作点作为起始方位,测定剖面方向的方位角并记录,确保每次监测断面位置重复。6.4.3.3 水深小于1 m的监测点高程,可涉水放置棱镜用全站仪测量。6.4.3.4 水深大于1 m的监测点高程,采用双频单波束测深仪沿断面方向进行水深测量,水深测量按GB 17501的规定执行,水深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6.4.4 室内资料整理与分析对各剖面数据进行样条插值处理,绘制监测区域的沙滩剖面曲线。提取同一监测区连续数年的沙滩剖面曲线进行比对研究,了解沙滩剖面的变化情况,通过沙滩剖面的变化确定沙滩的侵蚀情况。6.5 海岸地

13、形监测6.5.1 低潮线向陆区域地形监测6.5.1.1 监测方法低潮线向陆部分为岸滩测量,岸滩施测过程中在不易被自然力或人力破坏和移动的位置埋设固定桩或选择较为固定的建筑物作为岸滩地形测量控制点,可采用剖面测量的基准点。利用RTK技术进行平面控制测量,水准联测已知水准点确定其高程。使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量,并绘制沙滩滩面地形图。6.5.1.2 技术要求应符合CH/T 2009、GB/T 128982009和GB 17501的规定。6.5.2 低潮线向海区域地形监测6.5.2.1 监测方法采用单波束测深仪对调查海域进行海底地形监测。6.5.2.2 测量准确度在单波束测深过程中,导航定位准确度应优于

14、10 m。在水深小于30 m时,水深测量准确度应优于0.3 m;在水深大于30 m时,水深测量准确度应优于水深值的1 %。6.5.2.3 导航定位测量前DGPS接收机在控制点上进行不少于12 h的定点准确度比对试验及稳定性试验,采样间隔1 s,精度满足测图要求后进入场地施工(定位精度优于1 m)。每次测前在已知点上进行不少于30 min的比对试验,采样间隔1 s。6.5.2.4 水深测量按下列方法进行:a) 采用数字测深仪,模拟记录的同时把数据传输给导航计算机进行数字记录;b) 测量前应对测深仪进行停泊稳定试验和航行试验,测深仪工作正常后再进行施工测量;c) 单航次工作前、后在测区对测深仪进行

15、现场比对,调查海域水深小于20 m,用检查板对测深仪进行校正,直接求测深仪的总改正数,并用测深锤进行测深验证,调查海域水深大于20 m,测深仪声速改正数利用实时声速测量或水文资料计算;d) 测量时调查船保持匀速、直线航行,航向变化应不大于5/min,实际航线与计划测线的偏离应不大于测线间距的25 %;e) 水深测量宜在风浪较小的情况下进行,当波高大于0.6 m时,应停止测量。6.5.2.5 潮位校正水深测量数据应进行潮位校正,探测杆垂直安放在码头边已知的高程控制点下面(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确保低潮时探测杆不露出水面。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为5 min,采用数据自储和读数两种方式记录。每天工作结束后,把记录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储存并进行整理。6.5.2.6 数据记录数据记录应做到:a) 定位信息采用数字记录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