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届高三(4月)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03105342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届高三(4月)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届高三(4月)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届高三(4月)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届高三(4月)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届高三(4月)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届高三(4月)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届高三(4月)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生物模拟试卷(4月份)一、单选题1.农民收获的大豆种子,需要先晒干后贮藏;在种子播种时要有意识地播在潮湿土壤中这说明水具有的作用是()A. 运输作用B. 稳定温度C. 调节代谢速率D. 构成新细胞【答案】C【解析】晒干后种子自由水的含量减少,呼吸作用减弱,播种时应增加自由水的含量,播在潮湿土壤中其目的是让种子吸水,促进代谢的加快,C正确。【考点定位】水的作用。【名师点睛】1,探究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生物抗逆性的关系: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但其抗逆性下降;反之,生物新陈代谢缓慢,但抗逆性增强。2 探究自由水和结合水的转化: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

2、件下存在着动态转化,自由水和结合水的转化受代谢强度和温度的影响,细胞内代谢越强,细胞所处的温度越高,则会有较多的结合水转化为自由水。反之亦然。3 水在生产中的应用:(1)种子贮存前,先要晾晒,目的是减少自由水的含量,降低种子的代谢速率,以延长种子的寿命。(2)越冬作物减少灌溉,可提高作物对低温的抗性。2.孟德尔探索遗传定律获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A. 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B. 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扩展到多对C. 采用归纳法直接验证D. 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

3、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详解】A、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并且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A正确;B、孟德尔遗传实验是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B正确; C、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采用了假说演绎法,C错误; D、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D正确。 故选:C。3.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温室效应会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变湿润B. 水体污染与水土的流失无关C. 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盐酸D.

4、 地球变暖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答案】D【解析】【分析】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详解】A、温室效应的结果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A错误;B、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海洋运输时时有泄露和倾倒污染物,与水土的流失也有关,B错误; C、酸雨中所含的酸性物质主要是硫酸和硝酸,C错误; D、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D正确。 故选:D。4. 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

5、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A. 蛋白酶B. RNA聚合酶C. RNAD. 逆转录酶【答案】C【解析】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蛋白酶能专一去除核糖体中蛋白质,只剩RNA,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说明有RNA存在既可完成脱水缩合反应,所以有催化作用的物质是RNA,选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酶的本质,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5.在研究反射弧实验中,将脊蛙右后肢脚趾浸入0.5%HCl中,有屈腿反射;而剥除脊蛙右后肢脚趾皮肤,再将其浸入0.5%HC

6、1中,结果无屈腿反射,原因是破坏了屈腿反射弧的A. 感受器B. 传入神经元C. 神经中枢D. 传出神经元【答案】A【解析】【分析】1、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详解】屈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将脊蛙皮肤完整的左后肢脚趾浸入0.5%HCl溶液时有屈腿反射,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结构、功能完整;如果剥除脊蛙右后肢脚趾皮肤后重复上述实验无屈腿反射,说明破坏了反射弧中的感受器。故选:A。【点睛】分析实验现象并进行推理获取结论,认同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

7、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的生物学观点。6. 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B. 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C. 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D. 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答案】D【解析】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A正确;ATP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B正确;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供能,C正确;ATP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成,D错误。【考点定位】ATP7.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种群都存在性别比率B. 出生率可以保持种群遗传多样性,适

8、应变化的环境C. 年龄金字塔可以反应一个种群的性别比例D.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的数量常常低于实际数量【答案】C【解析】【分析】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详解】A、有的生物无性别之分,如玉米、豌豆,像这样的生物无性别比率,A错误;B、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保持种群遗传多样性,适应变化的环境,B错误; C、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多,说明种群中雌性个体较多,所以年龄金字塔可以反应一个种群的性别比例,C正确; D、由于被捕获过的生物难以再被捕获,因此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的数量常常高于实际数量,D错误。 故选:C。8.下列有关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A

9、. 单基因遗传病多属罕见病B. 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C. 遗传咨询是优生的措施之一D. 适龄生育能降低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风险【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一般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详解】A、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发病率很低,属罕见病,A正确;B、青少年型糖尿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B正确; C、遗传咨询是优生的措施之一,C正确; D、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降低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错误。 故选:D。9.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A. 艾滋病是一种

10、通过体液传播的免疫缺乏病B. 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MHC,进入细胞C. HIV的遗传物质逆转录形成DNA后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D. 为预防艾滋病,输血要严格检查,严格消毒【答案】B【解析】艾滋病主要通过精液、血液和乳汁等途径传播,属于免疫缺陷病,A正确;IV侵入人体后能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能力降低甚至丧失,B错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逆转录形成DNA后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C正确;根据传播途径可知,为预防艾滋病,输血要严格检查,严格消毒,D正确。【考点定位】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体内

11、细胞依赖于内环境,但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 人体内检测到病毒说明其内环境稳态被破坏【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体内细胞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A错误;B、饥饿时,肝脏细胞中的肝糖原水解形成葡萄糖,补充血糖,因此血糖浓度会升高,

12、B正确; C、寒冷环境下,机体的体温与外界环境温差大,因此散热量大于炎热环境,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人体内检测到病毒不一定说明其内环境稳态被破坏,D错误。 故选:B。11.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有叶绿体B. 线粒体能合成自身所需全部蛋白质C. 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都没有液泡D. 溶酶体能与质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答案】D【解析】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其无叶绿体,A错误。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组成线粒体各部分的蛋白质,绝大多数都是由核DNA编码并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运送到线

13、粒体各自的功能位点上。正因如此,线粒体的遗传系统仍然要依赖于细胞核的遗传系统,B错误。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也有液泡,但液泡具有数量少体积小,C错误。溶酶体可以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并消化吞噬泡内物质,D正确。12.某植物器官的呼吸强度(用CO2释放量表示)与O2吸收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A. a点时释放的CO2全部是厌氧呼吸的产物B. a点时细胞呼吸的产物中有乙醇C. b点时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CO2释放量相等D. O2浓度越低,呼吸强度越小【答案】B【解析】a点时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故A错;a点时有酒精发酵,故B对;b点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和氧气的吸收量相对,说明此时只进

14、行有氧呼吸,故C错;从曲线来看,随氧气浓度的变化,呼吸强度先减小后增加,故D错。【考点定位】呼吸作用的应用。13.卡尔文等人在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后,从小球藻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预测实验结果是()A. 光照时间越长,三碳酸分子的积累越多B. 光照时间越长,RuBP的积累越多C. 光照时间越长,带有放射性的物质种类越多D. 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集中分布在类囊体膜上【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中C元素的转移途径是:。【详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由C元素的转移途径可知,C5与C3是一个循环过程,正常情况下,会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光照时间延长不

15、会是使三碳化合物积累更多,A错误;B、光合作用过程中,由C元素的转移途径可知,C5与C3是一个循环过程,正常情况下,会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光照时间延长不会是使五碳化合物积累更多,B错误;C、由C元素的转移途径可知,二氧化碳中的C元素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然后又进入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如果时间过长,有机物还会转变成蛋白质,脂肪等,因此随时间的延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C正确;D、类囊体膜进行光反应阶段,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还原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如果光照时间短,类囊体膜上无放射性,D错误。故选:C。14.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花器官的形成与增殖、分化有关B. 细胞增殖与衰老时均出现核膜的周期性变化C. 普遍存在于高等动物和植物体内的正常现象D. 细胞的分化和衰老过程均会发生核酸的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但mRNA的种类会发生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