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文斯的小诗坛子的轶事赏析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3101869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蒂文斯的小诗坛子的轶事赏析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史蒂文斯的小诗坛子的轶事赏析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史蒂文斯的小诗坛子的轶事赏析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史蒂文斯的小诗坛子的轶事赏析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蒂文斯的小诗坛子的轶事赏析资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与欣赏 一只神奇无比的坛子 史蒂文斯的小诗坛子的轶事赏析 李莉 我把一 只坛放在田纳西 , 它是 圆的 , 置在山巅 。 它使凌乱的荒野 , 围着山峰排列 。 于是荒野向坛 子涌起 , 甸旬在四周 , 再不荒莽 。 坛子 圆圆地置在地上 高高屹立 , 巍峨庄严 。 它君 临着四面八方 。 坛是灰色的 , 未施彩妆 。 它无法产生鸟或树丛 不像田纳西别的东西 。 赵毅衡译 大器晚成的美国诗人华莱士 史蒂文斯 直 , 一在他 科

2、岁 时发表了这首名诗 , 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奇特 而又意味深长的画面 , 引起众多学者的浓厚 兴趣和深思 。 生活在道德败坏 、 黑暗压抑 、 冷酷空虚 的现代社会里 , 现代人有如失去双亲 的孩 童 , 苦闷仿徨 , 感受不到生命的价值 , 找不 到理想的生活之路 , 被迫陷人混乱 、 绝望的 深渊 。 在这种情形中 , 艺术家们该为人民做 些什么史蒂文斯回答是艺术家应为迷惘 的人们指明方向 , 作他们的精神向导 , 所 以 , 诗人的职责在于 “在人们的现实生活 中 肩负起自己的使命 , 并努力为他们和他本人 创作出他们在这种生活中所需要的诗歌 。 心 坛子的轶事正是诗人不懈探索 、 追求生

3、 活的秩序和意义 , 给现代人以启迪 、 勇气和 力量的真实写照 。 在这首诗里 , “ 我 ” 把一只圆圆的坛子 放在了田纳西州的山顶上 , 四周是无尽的荒 野 。 突然 , 奇迹出现在人们眼前原来杂乱 无章的荒原一下子变得秩序井然 。 屹立在山 巅的坛子俯瞰着脚下甸旬的荒野 , 犹如高高 在上 、 发号施令的帝王 , 而荒野则犹如视君 命为天命的子民 , 唯唯咯嗒 , 服贝邵顶从 。 坛 子虽以君主的仪态统领大 自然 , 却不具备小 鸟或小树般的生命力 , 无法创造新的活力 。 究竟这只神秘莫测的坛子代表着什么力 量在这首小诗中 , 史蒂文斯以含蓄的笔调 向人们揭示了艺术的功能及其与 自然

4、 的关 系 。 坛子是艺术和想象力的象征 , 田纳西的 名作欣赏第 期 卯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与欣赏 荒野是大 自然的象征 , 坛子的出现使毫无秩 序的荒野呈现形式 、 秩序和意义 。 另一方 面 , 作为艺术品的坛子又不同于自然万物 , 它倚仗周围世界的存在而存在 , 深受自然界 的约束和限制 。 诗的起首 “ 我把一只坛放在田纳西 ” 突 出表现了 “ 我 ” 的作用和能动性 , 如果没有 “我”, 坛子无从产生 , 也不可能被放置于 此

5、。 由此不难断言 , 这个 “我” 正是艺术家 的化身 , 是艺术家们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巧妙 地创造出坛子这样深具影响力的艺术品 。 另 外 , 细心的读者注意到诗中描绘的那只坛子 的形状是浑圆的 , 而非其他外形 , 为什么 这里 , 诗人用意深刻圆形呈现一种对称 、 平衡之美 , 只有作为艺术成果化身的圆的坛 子才会给 “ 凌乱的荒野 ” 带来光明和顺序 , 掌管大 自然 。 史蒂文斯为何强调把一只坛子放人大 自 然中布鲁克斯认为诗人意在表现坛子的非 自然性 , 而这种非 自然性与作者放置坛子的 动作密不可分 “ 试想一下 , 如果我们用另一 种东西替代这只坛子 , 例如一棵枫树 , 那么诗

6、 中的神奇就消失了 。 因为一棵枫树会溶人自 然 , 不过是众多的树中的一棵而已 。, 这里 , 作者以巧妙的象征手法 、平实 的语言以及良 苦用心既点明了坛子的人造性 , 又强调了坛 子背后人的动机 , 即艺术创作的目的和意义 。 史蒂文斯在本诗中认为艺术家们应以严 肃认真的态度 , 高超的手段和高瞻远瞩的风 采诗的第二行 , 坛子被 “ 置在山巅, 为 人民大众进行艺术创作 , 这样才能不辜负人 民的期望 , 不辱使命 , 完成济国济民的艺术 精品 。 奇妙完美的艺术品具有无限 的魅力 , 它赋予混乱 、 虚无的自然和自然中芸芸众生 有序和生活的真谛 , 带给迷途的现代人希望 和勇气 ,

7、就好像为在黑暗中无助徘徊 、 丧失 信心的夜行者燃亮了一盏指路的明灯 , 使他 们眼前的世界变得温馨 、 迷人 。 这样 , 艺术 在推动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作出 苯可磨灭的贡献 。 这正充分体现了诗人所大 力鼓吹的艺术的作用和主旨 。 尽管艺术具有神秘无比的魔力 , 以超越 自然的方式控治着自然的一切 , 但它却没有 小鸟或森林那样的繁殖能力 , “ 不像田纳西 别的东西 ”。 这里 , 诗人不但以奔放的笔触 赞颂了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 盎然生机 , 而且 用对比的方式 阐述了艺术的局限性和本质 。 一方面 , 艺术对现实世界起指导 、 推波助澜 的作用 , 另一方面 , 自然是艺术

8、家进行艺术 创作的基础和源泉 , 没有田纳西 的荒野就没 有制作坛子的土壤 , 而没有周围大 自然的陪 衬 , 坛子的魅力无从显现出来 。 因此 , 从某 种意义上讲 , 艺术的存在是以自然的存在为 存在的 , 艺术的作用受限于自然万物 。 那么什么样的艺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自 然中的人和物呢在这首诗的最后一节 , 读 者看到史蒂文斯带给我们的坛子是土的本色 灰色的 , 而且未加任何修饰 , “ 未施彩 妆 ”。 这就意味着他所推崇的艺术应该是深 深地扎根于自然 , 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 从 自然中来 , 到自然中去 , 唯有这样 , 艺术才 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 总之 , 在坛子的轶事这

9、首仅有 行的小诗里 , 表面上 , 史蒂文斯以平铺直叙 的艺术风格 , 以简洁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一 只普普通通的坛子的故事 。 事实上 , 诗人在 平淡之中告诉了我们一个很深的哲理 , 让人 们在欣赏诗的同时领略到真理的启迪 。 诗人 以其敏锐的洞察力 、 执着的追求和信念 、 独 特的象征手法和非凡的想象力揭示了艺术 家 、 艺术和现实社会之间相互依存 、 相互促 进 、 相互制约的关系 。 他相信只要艺术家们 刃翻 田年月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阅

10、读与欣赏 美的毁灭 妇匕 夏冰 走进世界文学的殿堂 , 楚楚动人的安娜 , 光彩 照人的杜十娘 , 深深地吸引了我 。 生活在不同时代 的两位作家 , 以其不同的艺术手法 , 塑造出两个极 其相似的女子形象 , 启动了我们对美好爱情的一次 庄严的注目礼 。 一 、 美好的追求 爱情是一个千古至今的主题 , 它同时又是一块 多棱镜 , 它上面可以折射出各个时期社会经济 、 文 化 、 思想风尚等庞大博杂的民族背景 。 而女性 作为情感世界中极其关键而又纤细的一极 , 她们的 每一次新的追求和情感危机所连成的心灵轨迹 , 无 不留有清晰的时代印痕安娜与杜十娘她们所处的 时代和生活的国度有着很大的差

11、异 , 但她们在对爱 情的执着追求上却是非常一致的 。 她们的理想和愿 望都是那么的美好 , 可她们生活的那个社会又是怎 样的一个社会呢 安娜面对的是十九世界七十年代的整个彼得堡 上流社会 , 这个贵族资产阶级的上层社会 , 是当时 俄国经济不发展所造成的这两个阶级的混血儿 。 新 的资产阶级思想带来的社交公开 , 给勾引和通奸开 拓了方便的途径 , 而旧的封建阶级残留的礼法大防 又迫使他们蒙上薄薄的面纱 , 这里弥漫的气氛既淫 荡又虚伪 , 因而显得特别无耻可厌 。 杜十娘所处的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中出现 的明代中后期 , 就整个社会而言 , 封建等级制度及 其伦理道德思

12、想仍占据统治地位 , 金钱与封建伦理 这两股恶势力的合流 , 就成为那个时代的显著特征 之一 。 杜十娘所生活的时代比安娜早四百年 , 但我 们惊人地看到她们同时受着虚伪的伦理道德及金钱 等级制度的约束 , 社会的黑暗竟如此的相似 。 再看安娜的出嫁约在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不久 , 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 社会经历的陵谷变迁 , 社 会一切旧有联系的松驰引起一切因袭观念的动摇 , 从而也自然地提出 了婚姻自由的问题 。 书 中说 “ 近来时风日变 ”, 大家认为应该抛弃 “ 旧习惯 , 让年轻人选择自己的婚姻 。 安娜不同于一般的少 想社会所想 , 急社会所急 , 本着踏踏实实的 工作作风 , 就能创作出社会哑需的文艺作 品 , 像那只普普通通的坛子一样发挥出文化 应有的作用 。 册 , 卯年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刃 ,。 辜正冲主编 的世界名诗鉴赏词典 , 喇年 北京矢学出版社出版 附 【注释】 李宜燮 、 常难信主编 的美国文学选读下 作者通信处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 系邮编刃田 资任编辑田宝琴 名作欣赏第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