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秋天的图画》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098656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秋天的图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秋天的图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秋天的图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秋天的图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秋天的图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筝教案 分析教材 采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设计的内容是第五单元第21课:鲁迅先生的作品风筝。本文是鲁迅先生写于1925年1月24日的一篇散文,选自散文诗集野草。关于本文的主旨,历来有多种理解: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分析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认知水平较低。本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鲁迅文章,由于他们不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而且文章中疑难的问题较多,所以学起来有难度。 设计理念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

2、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交流互动中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表达的浓浓的亲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主旨。 2、

3、教学难点: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及阅读感受,领会作者自我解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法选择 激趣。以和风筝有关联的小诗引入,同时让学生回忆放风筝的经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引导。在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教师对阅读的步骤、重点等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点拨。在学生学习遇到疑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给予必要的点评。 学法引导 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解读文本。 2、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阅读、感悟。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4、在平等对话中交流,互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春衣称体进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忽听儿童齐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 清杨韫华山塘棹歌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这两首小诗写了什么内容?“鹞”和“纸鸢”是什么?(风筝) 同学们都放过风筝吗?现在,就请大家敞开记忆的门,搜索一下自己放风筝的情景吧!(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学生的交流情况,创设一种回忆温馨生活的情境) 当鲁迅先生看到天空有一二风筝浮动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风筝,随他去回忆那些关于童年、关于游戏、关于风筝的往事。(板书课题、作者) 二、了解作者: 出

5、示鲁迅先生的图片(也可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对鲁迅先生的了解,然后进行必要的梳理记忆: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本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选自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先生写的回忆童年往事的作品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等。(还可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资料,看谁了解的资料多。) 三、初读感知课文。(教师不给任何提示,给学生一个自我感受的空间) 1、交流字词障碍。就自己感觉生疏的字词和同学们交流,互相帮助解决。共性的障碍要引导学生查工具书解决。 2、交流读后的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对课文的初

6、步理解和感受,教师不作过多的点评,对学生的富有个性的独特发现和感受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 四、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1、小组内轮读课文或分小节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中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将这些内容融合一体的。(小组交流中,能把握文章重点写了少年时我对弟弟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和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同时能够把握文章由现实到回忆再回到现实的写作思路) 2、在你的朗读和听读过程中,让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里,请结合文中语段、语句或词语来说说你的感受。(引出对课文的重点研读) 五、重点研读。这个环节是在学生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重点段、重点句以及重点词,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

7、情况预设:(学生可能感受较深的地方) (一)第三段:“我”对放风筝的态度;文中“我”的小兄弟对风筝的喜爱,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体会: “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神态描写,显出小兄弟对风筝的向往和痴迷。 “惊呼”、“跳跃”动作描写,显出小兄弟一门心思牵挂着那空中的风筝,对风筝的喜爱到了极点。 (二)第四段:小兄弟怀着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痴心迷恋着他的风筝,可“我”这个作兄长的却无情地把这一切给虐杀了。 用心体会:(1)小兄弟制作风筝被我发现以及被我折断、踏扁风筝后的表现。 惊惶、失了色瑟缩着、绝望神态动作描写,小兄弟着实让人可怜! 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

8、、体味小兄弟当时的感受。 (2)“我”当时的表现 “我”破获秘密时的满足、“我”的愤怒、“我”的暴行(抓断、掷、踏扁)以及“我”的胜利和傲然。可恨吗? (引导学生展开辩论,结合文中语句,深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3)作者回忆这一段往事时的心情 引导学生通过语句体会对小兄弟的同情和对自己深深地自责。 (三)第五段:我思想变化的转折点 体会“惩罚”、“不幸”的含义。 (四)开头两段和结尾一段:春天带来的回忆,悲哀无可把握的原因。 以上内容不一定面面俱到,根据学生的感受引导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加深学生通过文本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味、领悟。 六、讨论探究文章主旨:

9、回忆童年的往事带给作者的是无可把握的悲哀,那么,在这篇弥漫着浓浓的悲哀气息的文章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整合小组意见派代表发表观点。学生的看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 表达兄弟之间的亲情; 告诉我们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读书可以祛除愚昧) 告诉我们,有些错误是永远无法补过的; 抒写作者为童年时的精神虐杀而产生的深深的痛苦、悲哀和忏悔;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看法,教师要有适当的评价,引导和点拨。 七、拓展延伸:文中关于游戏的论述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我想他应该说出了你们的心理话。回忆你的生活中有过什么玩具,玩过哪些游戏,选一个你最难忘的和大家分享! 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八、总结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小结本课所得。 结束语:童年的生活中,会有美好的回忆,也会有些许的不快甚至悲伤,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思考,珍惜我们曾经拥有的一切吧,多少年以后,它将成为我们永久的的珍藏! 附:板书设计 风 筝 鲁迅 春天的回忆无可把握的悲哀 游戏天性 精神虐杀 全然忘却 深沉感慨 (此处原有一风筝图案)永久的珍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