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习题集1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3094450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4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习题集1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习题集1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习题集1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习题集1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习题集1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习题集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习题集1(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20分,每空1分)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_、_、科学方法。2、凸透镜有放大、_、_的作用。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_、_、_三部分。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_。它是根据_的性质制成的。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_、_、_、_五种营养成分。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_。8、_、_和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

2、就形成了_。(二)、选择(10分,每题1分)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A、鸟类B、哺乳动物C、爬行动物D、昆虫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A、白糖、油B、食盐、沙C、氧气、白糖D、白糖、沙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A、先看后闻再尝B、先看后尝再闻C、先尝后看再闻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A.二分之一B.六分之一C.十分之一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A、反射现象B、折射现

3、象C、辐射现象D、直射现象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A、五种B、六种C、七种D、无数种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A、无籽西瓜B、香蕉C、向日葵籽D、萝卜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A、中间和两端B、中间或两端C、两端D、中间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三)简答。(40分,每题8分)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4、?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四)、案例分析(10分)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应该是15颗。"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不,是16颗。"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

5、是16颗。"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也落后了。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答案(一)、填空1、科学精神、科学概念、2、成像、聚光3、杨利伟4、叶片、叶柄、叶脉5、温度、温度计、液体热胀冷缩6、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7、袁隆平8、沉淀过滤消毒9、风(二)、选择1、A 2、D 3、C 4、A 5、B 6、A 7、C 8、D 9、C 10、C(三)、简答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

6、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答: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太阳的一部分,于是形成了日食。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答:雷电是发生在天空中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天空中的云,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当两块带不同种电的云相互接近时,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放电现象。放电时出现的电火花就是闪电,发出的声音就是雷声。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答:植物的叶子中的每一个叶绿

7、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意义: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答:沉与浮一课"土豆沉浮"的实验程序,先放水与先放盐对实验的影响不大,因为不管水与盐哪样物体先放,对溶解的盐水来说,它的密度都不会发生改变(最好先放适量的水,再根据

8、需要多次放盐进行搅拌)。但对放土豆的先后时间就有一定的讲究,如果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调制(搅拌)盐水的过程中,时间一长,土豆有可能会被盐水浸润,由于盐水的高渗透作用,土豆内的水分可能会被盐水析出来,以至于改变土豆的密度,这样就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四)、案例分析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应该是15颗。"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不,是16颗。"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

9、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也落后了。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说明:答题的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学得的理念及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感想。以下提供的答题思路仅供参考。)答题思路:1.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加以肯定:A、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唯教材"的新理念,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更新。B、能

10、尊重学生,老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换。C、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能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2.对这一教学片断还可提出以下建议:A、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学;B、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自然科学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1、自然科学课程体系的中心概念是A、环境保护 B、人与自然 C 、科学、技术与社会 D、科学方法2、现行的浙江省自然科学教材共有六册,其中第六册分必修本和选修本两类。每一册的编写都有一个

11、主题,下列那一个主题最适合第二册A、神奇的大自然 B、物质和运动 C、生命运动 D、自然原理的运用3、兴趣、态度、意志等等属于自然科学课程的哪一教学目标A、认知 B、技能 C、科学方法 D、思想情感4、根据对科学教育本质功能的认识,自然科学课程的教育目的是A、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B、发展智力、培养能力C、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保护自然、保护人类自身5、下列不属于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的是A、自然界的层次结构 B、自然界的无限发展C、自然界的相互作用 D、人类要征服自然6、为了研究用基因重组方法所产生的干扰素对癌症的治疗效果,有人计划进行如下的实验:第一步:从癌症患者身上取得癌细胞,

12、并培养此种细胞第二步:给培养中的癌细胞添加干扰素第三步:观察干扰素是否对癌细胞的生长带来变化上述的实验计划存在不足之处。下列可供选择的改进方法中,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观察在培养时没有添加干扰素的癌细胞生长情况直接给癌症患者注射干扰素,进行临床实验A、 B、 C、 D、7、如图所示是将铁(相对原子质量56)、锌(65)、铝(27)、银(108)分别插入足量的CuSO4溶液后,金属溶解的质量与析出金属的质量关系。图中直线a表示A、锌 B、铁 C、铝 D、银8、在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中,如右图所示,当P片从a向b滑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值的变化倍数各不等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

13、读数将变大,两者的比值不变C、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读数将变小,两者的比值不变D、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值的比值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到“热”,下面三句话中的热各表示什么物理量今天天气很热 物体吸收热,温度升高 摩擦生热A、内能热量温度 B、内能温度热量C、温度内能热量 D、温度热量内能10、自然科学实验实习册中有“液泡色素变色实验”,实验中用醋酸溶液和氨水分别滴加在洋葱表皮临时装片上,观察到液泡的颜色发生变化,这是由于A、细胞液的pH发生变化,使得液泡色素的颜色发生变化B、细胞液与醋酸溶液和氨水都会发生化学反应,改变了液泡的颜色C、醋酸溶液和氨水都会使液泡色素染色,因此观察到液泡颜

14、色变化D、醋酸溶液和氨水都会使液泡色素失去活性,因此液泡颜色会变化二、简答题(本题有2小题,每空3分,共30分)11、自然科学教学指导纲要对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均作了具体规定,其中认知目标分为了解、 和 ;技能操作目标分为练习、12、自然科学课程是综合课程,其学科知识体系与原来分科的学科体系相比,有了本质的不同。自然科学的内容安排以“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身,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的线索展开。在具体构建课程的知识结构时,课程安排了横向的三个水平和纵向的三条线索。横向的第一水平为第一册,让学生综合地认识;第二水平是第册,用分析的方法分别学习生命运动、物理运动和化学运动;第三水平学习现代综合科学的

15、基础知识,是更高层次上的综合。纵向的第一条线索是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包括物质的存在形态、物质的特性和物质结构;第二条线索是对的认识,包括运动的普遍性、运动形式的多样性、运动的前进性以及运动状态的量度能量;第三条线索是三、问答题(本题有2小题,第13题10分,第14题30分,共40分)13、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和当今的可持续发展观都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请简要地评价这两种观点。14、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界定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于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

16、。”你如何理解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并运用自然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案例来阐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自然科学教材教法考试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题号答案1  B  2  C  3  D  4  A5  D 6  B  7  C  8  B9  D  10  A二、简答题(本题有2小题,每空3分,共45分)11、理解 掌握 初步学会 学会 接受12、保护自然,保护自身 自然形态和自然现象(或自然界)二、三、四 自然界物质运动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三、问答题(本题有2小题,第13题10分,第14题30分,共40分)13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试卷(含答案)一、 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30分):1、 空气的组成一般说来是比较固定的。按体积计算,空气里约含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