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职专业设置论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3082104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职专业设置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高职专业设置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高职专业设置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年高职专业设置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年高职专业设置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职专业设置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职专业设置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专业设置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以教育资源为基础、以教学基地为依托、与职业资格相衔接的原则并正确处理专业设置稳定性与灵活性、专业口径普适性与针对性、专业目标的适时性与前瞻性、专业比例通用性与特色性的关系 关键词:高职;专业设置;技术专业;岗位群 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内涵与特点 在教育领域中专业的含义是指学生今后的工作领域和当前的学习范围 我国的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大块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是按知识分类即按学科分类其专业是“学科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是按服务对象或技术领域分类其专业是“技术专业”技术专业知识是由与职业岗位技

2、术工作相关联的知识和职业世界的有关知识构成它不像学科专业那样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强调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与普通高校相比较高职专业设置具有以下特点: (一)“技术专业”的设置需要“学科理论知识体系”的支撑 不同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大都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发展形成了各自结构完整、内容丰富、脉络清晰的理论知识体系而我国高职教育只有2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特别是“技术专业”不像“学科专业”拥有庞大的理论体系其“知识”只能依附于“学科体系”“技能”只有一些零星分散在不同技术领域中的“专有技术”这些技术无法形成“技术理论”从来没有形成也不可能形成“技术理论体系”因而专业设置

3、需要“学科理论知识体系”支撑 (二)“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无论教学内容如何“与时俱进”始终赶不上新技术发展的速度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很难成为“先进技术的拥有者”只能是“传统技术的传人”理应最能体现先进生产技术的“技术专业”其教学内容总是“常换常新”反而不如历史积淀深厚的“学科专业”那样“长寿”教学内容量变的积累必然引起专业设置的质变的发生 (三)“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办学成本更高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教学内容必须与社会岗位能力的要求相一致至少是“高度仿真”这就使该专业设置必须以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巨额投资为基础在学校难以承受巨额投资的情况下通过校企合

4、作让企业分担部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本是“技术专业”的特点之一 (四)“技术专业”师资培养的周期更长 “技术专业”公共文化基础课的师资可以从高一级普通高等学校相应专业毕业生中招募但其知识结构必须进行“专业化改造”即除了执教前必须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外这些教师还必须学习所从教的专业基础课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站在专业培养目标的高度重新审视自身知识体系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专业课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或“双师化”的无论“技术专业”教师来自里都必须经过一个“专业知识的再造过程”因此其师资培养的周期比普通高等教育要长一些 (五)社会更重视高职毕业生岗位职业能力评价 对于高职毕业生由于用人目的不同用人单位不太在乎

5、学历和学校名称对所学专业名称也不是特别计较而是更看中应聘者的岗位职业能力那么在应聘之初用人单位如何“简单快捷”、“粗线条”地判断其岗位职业能力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就是一种新的、可利用的工具 二、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原则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地市、面向全省、放眼周边 在目前全省各地市均拥有一家以上综合性或专业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情况下“立足地市面向全省放眼周边”是比较合适的市场地域范围 “立足地市”的含义:一是生源基地和就业市场以本地市为主地方性高职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二是根据地方特色经济开设特色专业而这些特色专业是全省甚至全国独一无二的;三是立足地市可以降低办学成

6、本 “面向全省”的含义:一是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全省可以统筹安排在不同地市设置不同的特色专业做到优势互补;二是各地市高职院校相同专业毕业生就业时可以形成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局面 “放眼周边”的含义:一是一些特色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周边省市甚至全国各地工作;二是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毕业生可以通过“技术移民”的途径输送到国外 从行业发展和岗位变化来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但要考虑当前市场需求更应考虑若干年内持续的市场需求对于“朝阳专业”应积极发展对于“夕阳专业”应及时调整而对于“昙花专业”不办也可 (二)以职业岗位为依据针对岗位群设置专业群 应该以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为依据针对

7、一个行业岗位或一组相关职业岗位来设置专业对于就业相对稳定、需求量大的岗位可以每个行业岗位设置一个专业可体现专业性和深度对于变动性较大、每个具体岗位需求量不大但相近岗位比较密集的岗位群可以依据岗位群设置专业这样有利于毕业生在该岗位群内不同岗位之间选择或变更岗位扩大就业面以岗位群设置的专业尤其适合于像金华这样“小企业大集群”的就业环境 (三)以教育资源为基础办好特色专业 如果说“以市场为导向”是知彼那么“以教育资源为基础”则是“知己”教育资源的优劣不但关系到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而且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率要创办一个新专业必须有一定的教育资源作基础对于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市场需求必须做到在力所能及的前提

8、下有所为在力所不能及的条件下有所不为当然对于前景看好而自身条件不完全具备的专业则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努力做大、做强 (四)以教学基地为依托加强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对于专业设置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第一解决了专业建设中实践教学基地的问题我国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职业流动率高决定了行业、企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不太可能承担主要的职业教育责任政府必须在职业教育中继续发挥主体作用因政府短期内不可能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太大的投资所以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当前地方性、综合性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最佳选择 第二可以使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相贴近通过建立专业建设指

9、导委员会对学校专业发展规划、专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咨询和论证以保证专业发展的社会属性、企业属性、行业属性和就业属性 (五)与职业资格相衔接证明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以课程作为界限分割为条块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不能整合为以实践作为检验标准的综合能力以此为专业背景的学生就不能认为是真正的应用性人才而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正是具备岗位职业能力的标志各地方院校自行设置的专业的毕业生质量如何必须统一由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鉴定考试来检验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对学校来说可以进一步校正和规范学校专业设置的方向保证教学质量;对学生来说可以充分证明其岗位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应正

10、确处理的几对关系 (一)专业设置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高职教育对各专业资源条件有特殊要求专业教师的培养、实验设备的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以及教材建设和优化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一定的稳定性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也难以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知名度还会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要形成一个特色优势专业必须经过长期积累和探索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贴近市场必然要求专业设置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失去灵活性的“技术专业”比同样失去灵活性的“学科专业”更容易被淘汰 只有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在保持专业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在瞬息万变的人才市场需求中“以少

11、变应多变”、“以自变应他变” (二)专业口径普适性与针对性的关系 宽口径的优势有:第一充分、有效地利用教学设备和专业教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资源大幅度降低办学成本第二拥有相对接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教材等教学文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第三相同、相近或相关学科教师基数大有利于形成浓厚的学科氛围提高教师科研教学水平第四毕业生具有相对宽厚的基础就业面较广转岗深造的适应性强但宽口径也存在不足:第一专业知识不够精深针对性差第二上岗后“顶岗”适应性差“后熟期”长过宽的专业不可能真正“专”也就失去“专业”的原意 专业的宽窄也不能仅在字面上泛泛而谈应根据实际岗位的需求来决定对于大型企业中需求量较大的专业岗位和社会上

12、相对稳定的职业岗位专业口径可以“窄”一些、“专”一些而对于需求量不大、变动性强的岗位专业口径可以“宽”一些比较好的办法是以岗位群决定专业口径 有些情况下可在同一专业中设置几个不同的专门化方向以“宽口径多方向”的专业设置模式应对职业岗位群中具体岗位的人才需求的变化还可以通过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办法调节专业口径的宽窄毕业证书上的专业名称可以按招生时的大类划分即宽口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组织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多个职业技术岗位的全国职业资格考试即多方向 (三)专业目标的适时性与前瞻性的关系 高职专业设置中有一句行话:“社会需要什么专业我们就办什么专业”能否毫无选择地“有求必应”单就社会需求的

13、时效性而言专业设置存在适时性与前瞻性的关系问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周期为23年再加上专业论证专业申报和审批需12年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就存在35年的时间差前瞻性就是探索知识、技术发展的规律了解今后几年的走向然后预先设置新专业培养掌握新技术的人才实现时间上的最佳结合点但是“前瞻”是有困难的如果“前瞻”的结果有偏差或与现实相去甚远则毕业生就业将面临困难 人才市场的需求不会毫无先兆地骤然变化一般有一个逐年递变的过程35年的“中长期预报”有一定困难但12年的“短期预报”还是可行的解决的办法是:按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一年级开设基础性的公共基础课二、三年级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预报周

14、期”及时调整并细化专业方向做到“行进中的精确指导”当然这需要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各校或部分有实力的学校“按大类招生一年后明确专业方向最后按专业方向就业” (四)专业比例通用性与特色性的关系 现在各院校在专业名称的设置上普遍存在相互“跟风”现象缺乏调研造成“热门专业过热地方特色罕见”的“千校一面”的局面 一所高职院校究竟应该办多少通用性专业、多少特色性专业如何把握这一比例?笔者认为通用性专业作为需求量较大、就业较为稳定的专业一般面向本地市办学因此通用性专业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相适应特色专业以本地市就业为主部分可辐射到周边地市及省市甚至国外在当前的形势下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当考虑根

15、据各地市产业特点和办学条件适当增加特色专业的设置以利于高职教育从粗放型的量的扩张向集约型的质的提高转变 注释 张海峰论高职专业开发的目标、原则与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7) 詹伦敏熊伯坚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5):3133 杨晓东肖珊美从知识的多维性看高职课程体系的维度缺失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31):4244 石伟平徐国庆世界职业教育体系的比较J职教论坛(1):1821 杜世禄打造统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办学模式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14 颜道胜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专业体系建设若干问题的理论探索J)职教论坛(3):2425 高职专业设置论文相关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