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体表面积教学设计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078525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体表面积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体表面积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体表面积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体表面积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教师:吴卓明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圆柱的表面积是它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面积的和,其中侧面积是新知识,底面积(即圆的面积)是学生学过的。教材选用了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想象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从而探索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研究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时,通过让学生在侧面展开成长方形和长方形卷成侧面的活动中,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探索圆柱

2、侧面积算法的过程中,学生把曲面转化成平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推理活动,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迁移到新知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

3、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采用了引导带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直观演示、讨论等方法,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为教学辅助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以及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学习方法: 学习活动以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流程: (一)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温故引新,巧妙入境。这个过程我展示长方体表面积内容: (1)

4、明确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指的是其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2)复习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3)引导复习圆柱体的认识,提出疑问,引入本课学习。设计意图:通过长方体,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让学生体验到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 “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剪刀动手做一做,试试看。”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

5、通过学生动手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过程(比如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或用大卷的塑料胶带做演示),来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 “如果沿着圆柱的一条高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 3、汇报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4、观察思考 你发现展开后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了吗?在小组内说说看。”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理解了之后再用课件进行演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5、总结方法。 “你知道展开后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

6、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黑板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6、归纳新知。 “你现在知道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先自己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这一环节,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 (三)应用新知 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例4 1、读题,2、理解题意,3、解答 4、共同订正 5、小结(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注意) (四)全课总结,深化目标。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画龙点睛之笔,这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呈现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