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应用评价审计暨第五届立信会计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叶飞腾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3076143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控制应用评价审计暨第五届立信会计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叶飞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内部控制应用评价审计暨第五届立信会计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叶飞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内部控制应用评价审计暨第五届立信会计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叶飞腾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部控制应用评价审计暨第五届立信会计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叶飞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控制应用评价审计暨第五届立信会计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叶飞腾资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内部控制:应用评价审计” 暨第五届立信会计学术研讨会 会议综述 叶飞腾王扬 (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立信会计研究院201620) 为增进会计学术交流,顺应内部控制改革与发展趋势, 探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凸现的新问题、新现象,由中国 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联合主 办的“ 内部控制:应用评价审计“ 学术研讨会 ( 暨第 五届立信会计学术研讨会)于 2012 年 11 月 10 日在上海立 信会计学院举行。会议开幕式由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副校长 邵瑞庆教授主持,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党委书记董金平、中 国会计学会学术部主任田志心代表主办双方致欢迎辞。来 自中国会计学会、厦门大学、上海国

2、家会计学院、上海财 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浙江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财务与会计 、财会通讯等会计理论与实务界 60 余位 学者专家出席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主题报告由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科研处处长 邓小洋教授主持,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副主任、中国 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朱海林副主任委员、安徽工 业大学副校长林钟高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张先治教授、首 都经贸大学马元驹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朱荣恩教授、上海 立信会计学院肖成民副教授分别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研 讨会投稿经专家评审共有 29 篇入选论文集,15 篇论文进 行分组交流,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 内部控制“ 这一主 题,分别从内部控制应用、评价与

3、审计、其他相关问题等 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实务探讨,报告人观点新颖、 真知灼见,点评人评述精彩、入木三分,在场代表发言踊 跃、交流热烈。本次会议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为理论界与 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开拓了思路,提供 了借鉴。以下根据内部控制的各个领域,就本次研讨会征 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归纳如下: 一、内部控制应用 ( 一)框架与理论 内部控制应该在内部控制理论的指引下,在一个内部 控制分析框架指导下进行研究,因此对内部控制理论的探 究以及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综合分析框架的建立显得非常 重要。林钟高教授从学术角度展示了一个内部控制综合分 析框架,从契约观和信息观两个角度来考察内部控

4、制,从 成本收益观和控制权配置优化分别对内部控制效率进行分 析,认为内部控制是一种博弈均衡制度,是为了在获取低 交易成本收益的同时弥补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降低风险 而建立在企业内部的一个风险监管机制。张先治教授探讨 了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名称的完善性问题,关于国内外 学者就内部控制究竟是几要素的争论,提出了要素的定义 不可再分论,然后对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难点问 题,分别从内部控制指引实施难题、内部控制制度实施难 题、内部控制组织实施难题、内部控制评价实施难题、内 部控制审计实施难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马元驹教授讨论 了帕乔利内控思想和伦理思想,发现早在 15 世纪在卢卡 帕乔利 (

5、1494)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第三篇 “计算与记录要论 ”(簿记论 )中,就已经出现了 “加 强对财产控制、实现财产权利 ” 、 “稳健经营控制风险” 、 “对经营环境风险的控制 ” 、“会计谨慎原则 ” 、“核对和账 簿复核制度 ” 、“明确记账人员及其责任”等内控思想。朱 19 西平等研究了胡雪岩内部控制思想,认为胡雪岩在内部控 制方面诸多思想既扎根于传统文化观念,又暗合现代企业 内部控制基本理念与方法,针对现代家族企业在转型过程 中面临着家长式权威领导与制度化管理决策矛盾、家族管 理局限与职业经理人信任困境、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的选 择、转型升级瓶颈以及政商关系处理等五个方面深入总结

6、胡雪岩内部控制建设的经验教训,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现 代家族企业构建有效内部控制体系、突破发展瓶颈具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 ( 二)建立和运行现状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历经多年研究,目前已经构建了以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应用指引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框架 体系。朱海林就我国内部控制相关规范和指引 ( 包括 2008 年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10 年 企业内部控制配 套指引 、2011 年 67 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以及 2012 年全部 A 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出台背景进行了 详细地介绍,基于我国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建设还处于起步 阶段,应该多从正面看待这一事物,并对内部控制在我国 的发展

7、未来进行了展望。陈文军教授等从理论和实践两方 面分析了我国内部控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基于他们调查 结果显示,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目前我国企业对内 部控制实践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与国外相比都有较大差距, 而企业规模大小和性质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与实践影响很 大。丁友刚副教授等以首次执行企业内控规范体系 67 家境 内外同时上市公司为例,考察其 2011 年内控评价报告中内 控缺陷及其认定和披露情况。发现披露财务报告内控缺陷 与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公司占比 23 88%;仅 披露财务报告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公司 1 家占比 1 75%; 未披露财务报告与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公司占比 74

8、 63%。在 67 家公司中,仅有 15 家公司详细披露了公 司在报告期内存在的内控缺陷,占比22 39%。在15 家公 司中,仅有新华制药 1 家公司披露其存在一项重大缺陷, 其它 14 家公司披露公司内控缺陷均为一般缺陷,这表明目 前我国企业内控缺陷及其认定标准披露还不够规范、信息 含量还不够。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目前内部控制理论体 系虽已建立,但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的真正实施是最近几年 才开始。因此在内部控制披露上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 这也是未来可以探究的一个方向,即如何使得企业更愿意 披露内部控制、披露信息上更加规范。 二、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 ( 一)评价与保证 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可以

9、将内部控制的评价分为内 部评价 ( 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 ( 内部控制审核或审计) 两方面。许江波教授依据现行内部控制评价与披露制度框 架,以 2009 2010 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深市主 板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与应计 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 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会降低应计质量,其中,较难审计的公 司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应计质量的负影响更大。我国 政府监管部门在坚持以内部控制缺陷为核心指标来对内部 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披露的同时,应通过强化和规范公 司层面内控缺陷的披露以及建立 “信号联动机制”来进一 步改进企业内控缺陷的披露。党文

10、英老师结合某集团 CAS 实践,探讨了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程序和方法, 认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内控自评工作,应注重构建科学的 内控自评标准体系,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探寻 IT 系 统平台的支持。刘晓嫱副教授探讨了基于综合报告模式下 的内部控制保证问题,提出内部控制保证范围定位、内部 控制保证依据、非财务信息内部控制保证标准、注册会计 师执业能力等问题,呼吁搭建多方面共同努力的平台,构 造一个真实可信的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通过信息技术控 制的相关流程相连接的整体画面。 ( 二)审计与鉴证 邵瑞庆教授等探讨了内部控制审计模式 ( 单独审计还 是整合审计)选择问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

11、理 论、范围经济理论以及博弈理论,对内部控制审计模式的 选择进行分析,揭示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 行还是分开独立进行所存在的利弊。杜美杰副教授在厘清 内部控制审核报告、鉴证报告和审计报告相互关系基础上, 分别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 2011 年度内部控制审计、鉴证及 审核报告进行了全面统计,深入分析了三者在各板块和各 行业的披露状况,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 议。朱颖隽老师从财务报告 “剩余风险”管理的角度讨论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活动中的风险管理模式,并以 “剩 余风险”管理为切入点讨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 实施。 三、内部控制其他相关问题 ( 一)特殊行业企业内部控制

12、 朱荣恩教授以兼具内控学者和内控实践者的身份,讲 29 述了资信评级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咨询评价内控特色有: 回避制度和防火墙制度、质量控制制度、评审会制度、信 息披露和透明度制度、跟踪评级制度、保密制度、评级信 息管理制度、合规制度。袁敏副教授以摩根大通为分析对 象,剖析了公司首席投资办公室 2012 年上半年合成信用组 合交易事件的背景、过程及损失,并结合公司的调查和应 对措施,从事件本身的重要性、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的不足与改进等方面加以评述,为我国金融机构提供借鉴。 杨宇讨论了保理风险与企业内部控制,从内部控制规范的 因素分析出发,指出在风险识别和控制方面,要关注保理 业务的本质和

13、潜在风险,以控制保理业务应收账款的资金 收回以及银行融资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为主线,加强各种 重点风险管控,确保企业在资金融资管理、合同管理、会 计处理、销售活动等活动中内部控制合理有效。甘娅丽教 授考察了如何有效对商贸企业主要经济活动实施内部控制 与鉴证,在阐述内部控制演进过程并分析商贸企业的业务 特点的基础上,以某进出口公司为例,剖析了商贸企业几 个主要业务关键环节与关键点的控制。 (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陈云教授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入手,在 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特点、内容、难点以及弱化原 因等基础上,阐述了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的措施和相关建议,借以规范我国行政

14、事业单位的内部控 制体系,规范单位的管理,保护各类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 性。邱玉兴教授在介绍 COSO 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提 出了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架构,主要为:结构控制、授权 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审计控制、职工素质控制。田 五星博士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建设的现实 环境,结合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基于制度理论关于制度 供求的经济学分析视角,指出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体系 建设在控制环境上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制度需求。并提出从 正式制度环境和非正式制度环境上双管齐下,逐步改进和 完善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建设的 “软 ” “硬”环境,为 构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打好坚实的基础。 (

15、三)影响与后果 董卉娜副教授以 2009、1010 年深市主板 A 股上市公司 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董事会特征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 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存续期间、董事会持股比例对内部 控制缺陷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 的领导结构能够显著增加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董 事会独立性能够促进上市公司发现和披露更多的内部控制 缺陷,董事会规模对内部控制缺陷没有显著影响作用。通 过进一步将内部控制缺陷划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则 发现审计委员会存续期间和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对各种类 型缺陷都具有显著的影响,董事会独立性没有显著促进上 市公司发现和披露内部控制的设计缺陷。肖成民副教授研

16、究了内部控制是否会影响年报披露的及时性问题,利用深 圳迪博公司开发的 2009、2010 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 数数据,发现内部控制较好的公司,年报披露的及时性较 好,且在内部控制指数上升的情况下,年报披露的及时性 也会显著提升。这些经验证据表明完善内部控制对于提升 会计信息有重要意义。徐虹副教授等以 2009 和 2010 年沪 深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内部控制与会计稳健性作为公 司治理的两个重要机制出发,联合考察内部控制效率、会 计稳健性对企业商业信用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实证发现: 企业内部控制效率越高,会计稳健性程度越高;内部控制 效率提高和会计稳健性增强,有助于降低企业与供应商之 间的交易成本,从而在交易合约中更容易选择交易成本较 低的商业信用模式;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上市公司会计 稳健性的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对于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显 著下降,内部控制与会计稳健性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 任海云副教授等从理论上对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与内部 控制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认为董事会独立性、董事会会议 频率、董事会激励与内控失效之间可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