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等农林院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问题及对策研论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3076101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等农林院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问题及对策研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0年高等农林院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问题及对策研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0年高等农林院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问题及对策研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高等农林院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问题及对策研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等农林院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问题及对策研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农林院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问题及对策研论文 高等农林院校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中坚力量是对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补充农林高校要通过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坚持产学研办学模式创新推广载体建立专家团队完善目标考评机制的途径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自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化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产品的流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农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就必须进行机制改革和体制创新完善现行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建立一种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以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新体系高等农林院校集人才、知识、信息、技术等优势于一身在科技兴农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为完善我国现有农业科技推

2、广体系的不足应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林院校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一、我国农林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问题分析 (一)经费不足投入分散 目前我国农林高校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经费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由于高校推广的项目并不能得到政府的完全认可所以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面临经费不足从而导致推广时间加长从管理部门来看在国家层面上有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安排农业科技资金由于渠道分散无法实行统筹的安排 (二)推广队伍不稳定 高校参与下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推广人员基本由本校教师组成他们所推广的项目单一且具有很强的正对性当一项农业技术推广完成后原先的队伍就会随之解散所以推广的人

3、员是不断变化的而且高校教师不可能像农业技术推广专职人员那样实时提供技术服务从而使得推广效果大打折扣 (三)农科教分离、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目前的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教育中不能将科研、教育、农业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无法满足农业的发展需求由于经费的匮乏许多高校为获得政府的科研经费只依据文章的数量来评判科技实力而不能研究出具有实用效能的科技成果 二、我国农林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对策 (一)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国外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加强立法工作是保障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保障农业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我国政府虽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科技推广法但并没有将大学的农业科技推广活动纳入到国家

4、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鉴于美日的经验首先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改进农业法和农业科技推广法等法律为农业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修改知识产权法中的关于农业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保护农业技术创造者的合法利益刺激农业技术创造者的积极性最后规范相关政策让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活动列入到推广工作之中 (二)综合开发农业科技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农业科技推广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业生产力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高等农林院校的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与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专职人员协同进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作为一种社会资源

5、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不能只靠其自然产生和形成必须在社会组织及个人的努力下实施教育、培养手段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并逐渐形成劳动能力使其科技素质不断提高使其潜在的科技能力得以开发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为留住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应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为其提供经济保障 (三)改革农业高校科研管理制度 在组织制度上推广体系应保持其自身的对立性不应简单地与已存在的科研系统进行嫁接或成为其他组织系统的附属物这就要求高校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应排除外部行政系统的干预进行独立的资源推广在管理机制上实现产、学、研、推相互合作研究开发农民迫切需要的农业技术以市场为导向教授学生实用的科学及推广知识 三、结论和展望 高等农林院校在农业科技推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农林高校应明确自己在推广工作中的职能定位争取多方力量协同合作改进课程设置和评估机制不断完善农技推广模式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