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事务所工作流程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3073565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事务所工作流程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会计事务所工作流程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会计事务所工作流程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会计事务所工作流程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会计事务所工作流程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事务所工作流程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事务所工作流程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会计事务所工作内容及流程会计事务所的工作内容主要有:1. 审查上市公司、证券公司、金融机构、三资企业、特大型企业等各类企业报表,出具审计报告。2. 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3. 办理企业改组、合并、分立、整顿、解散、破产清算及经济鉴定、法律公证等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4. 代理申报工商注册登记、协助拟定经济合同、公司章程和其他业务文件。5. 办理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单项资产评估业务,包括:房地产、机械设备、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的评估。6. 工程概/预/结算编制、审核,招投标工程标底及报价的编制,以及建设工程造价鉴定等。7. 设计会计制度,担任会计顾问,培训会计人员。8. 提供管理、会

2、计、税务、投资和其他咨询服务业务。9.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经济业务。审计工作流程: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其实践活动历史悠久,但人们对审计的定义却众说纷纭。公认具有代表性且被广泛引用的是美国会计学会1972年在其颁布的基本审计概念公告中给出的审计定义,即“审计是指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所制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并将结果传递给有利害关系的使用者的系统过程”。(一) 准备阶段一签订业务和约书:首先应该与客户进行初步洽商,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由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二编制审计计划:之后编制审计计划,作出合理安排。第一步:了解被被审计经营

3、和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通过7种方法了解:目的是编制审计计划,在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了解是为了确定是否接受委托(1)查阅上一年度的工作底稿;(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3)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4)询问内部审计人员;(5)询问管理当局;(6)确定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7)考虑有关会计和审计公告的影响了解以下6种情况(1)业务类型、产品和服务的种类、被审计单位的地理位置以及经营特点;(2)行业类型、行业受经济状况变动影响的程度、主要的产业政策和会计惯例;(3)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情况;(4)影响被审计单位及所属行业的法律、法规;(5)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6)提供给有关管

4、理机关(如证监会)的报告的性质。第二步: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1)计划阶段: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2)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收集与账户余额和各类交易相关的特殊认定的证据;3)在审计报告阶段,用于对被审计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做最后的复核。谨慎利用结果:(1)如果分析的项目越重要,注册会计师就越不能只依赖分析性复核来形成结论。(2)分析性复核结果与针对相同的审计目标执行的其他审计程序的结论的一致性。(3)对于准确性较低的项目,不应过多依赖分析程序。(4)固有风险及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高,注册会计师则不应过多依赖分析性复核,而应更多依赖详细测试,以控制审计风险总水平。第

5、三步: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目的: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关系重要性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偏高影响审计效果,偏低影响审计效率初评考虑因素:(1)以往审计经验(2)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3)被审单位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4)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价结果(5)会计报表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6)会计报表各项目余额及波动幅度评价审计结果时:如果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大大低于编制审计计划时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相对增加,应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1)概念: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

6、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A针对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而言B对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C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2)目的: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在抽样审计条件下,为了作出抽样决策,不能不涉及重要性。二是保证审计质量。在抽样审计条件下,注册会计师对未审计部分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风险的大小与重要性有关。(3)与过失关系:普通过失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没有完全遵循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重大过失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根本没有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或没有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基本原则执行审计业务。(4)如果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事项,注册会计师运用常规审计程序通常

7、应予以发现,但因工作疏忽而未能将重大错报事项查出来就很可能在法律诉讼中被解释为重大过失。如果会计报表存在多项错报,每一处都不算重要,但综合起来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却很大,也就是说,会计报表作为一个整体可能严重失实。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一般认为注册会计师具有普通过失,而非重大过失,因为常规审计程序发现每处较小错报事项的概率也很小。(5)运用范围:1、在审计计划阶段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此时重要性被看做是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报的限度,超过这个允许的限度就要实施审计程序查清楚这些错报或漏报。2、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终结阶段评价审计结果时,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此时重要性被

8、看做是某一错报单独或连同汇总的错报,以及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超过这一限度就要求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调整会计报表项目,若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拒绝注册会计师的调整建议,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其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第四步:考虑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注师无能为力,但可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从而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以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为顺序:(1)高高对最低,低低对最高,中中对中(2)高低对中,低高对中(3)高中对较低,中高对较低(4)中低对较高,低中对较高经过有关实质性测试后,注册会计师仍认为与某一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 的认定的有关检

9、查风险不能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应当发表保留或无法表示意见(不是否定意见)第五步:对重要性认定制定初步审计策略主要证实法:(1)得知被审计单位内控不存在或无效(2)执行了解内控和控制测试所花费成本,超过执行更大范围实质性测试所需成本。(3)通常用来审计不常发生交易的和调整分录账户如:固定资产,应付债券、股本、累计折旧、预提费用、待摊费用(4)初次审计时多采用较低的控制风险估计水平法:(1)内控设计合理执行有效(2)了解内控和测试内控所需成本小于实质性测试的成本。(3)通常审计大量日常交易账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存货、工资(4)连续审计用多采用(二)实施阶段一内控制度测评:进行现场工作,研究和评价

10、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进行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了解内部控制执行的程序性质、时间、范围取决因素:(1)被审单位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序(2)被审单位数据处理系统类型及复杂程序(3)审计重要性(4)相关内控控制类型(5)相关内控记录方式(6)固定风险评估结果了解内控内容:(1)控制环境:目的评价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对内控及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2)会计系统(3)控制程序:强调特定单项控制程序与特定认定之间的直接关系:A交易授权B职责划分C凭证的记录与控制D资产的接触与记录使用E独立稽核了解内控方法:(1)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查阅相关内控文件(2)检查

11、内控生成的文件和记录(3)观察其业务活动及内控运行情况(4)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穿行测试确定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范围不论固定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均应对重要账户或余额进行实质性测试。小规模企业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注册会计师应主要或全部信赖实质性测试获取证据。评价步骤:(1)确认某项认定可能发生潜在的错报或漏报(2)那些程序可防止这些错报或漏报(3)执行控制测试(4)评价所获得证据(5)评价该项评定控制风险注意事项:(1)必须通过了解和测试内控获得证据作为评价依据(2)充分运用专业判断(3)内控三要素对合计报表认定的相互影响确定检查风险及设计实质性测试程序可接受检查风

12、险三种情况下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1)可接受检查风险高:分析性复核和交易测试为主,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审计为主,需要较小样本和较少证据(2)可接受检查风险中:分析性复核、交易测试及余额测试综合运用,在资产负债表日前、日、日后审计结合运用,需要适中样本和适量证据(3)可接受检查风险低:余额测试为主,在资产负债表日、日后审计为主,需要较大样本和较多证据.二获取审计证据:在现场勘测的同时收集相关资料,主要需要的材料有:1、当年重大会计政策变动记录2、合并报表3、合并抵消分录4、客户管理部门声明书5、未审会计报表6、基本概况表7、经营环境及状况说明8、内部控制制度汇编9、客户提供法律文件和企业情况及

13、会计报表附注资料的目录10、会计科目的明细表11、现金盘点表、银行对账单12、存货盘点表13、固定资产盘点表14、组织机构及管理人员结构资料15、营业执照16、政府批文17、公司成立合同、协议、章程18、纳税鉴定文件19、重要长期经济合同20、验资报告(复印件)21、评估报告书(复印件)22、主要资产的所有权证明23、内部审计审计报告24、上一期审计报告资料的收集结束后,要与委托方进一步沟通,深入了解项目。在这之后开始内部业务阶段。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

14、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便于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对取得的审计证据和得出的审计结论进行有效复核和评价。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包括电子邮件),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等。此外,审计工作底稿通常还包括业务约定书、管理建议书、项目组内部或项目组与被审计单位举行的会议记录、与其他人士(如其他注册会计师

15、、律师、专家等)的沟通文件及错报汇总表等。一般来说,每张审计工作底稿都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1被审计单位名称,即接受审计的单位或项目的具体名称。目的在于明确审计客体。2审计项目名称,即审计事项,一般是指实施审计手续的对象的名称或某一财务报表项目名称。如XXX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或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会计账目,目的在于明确审计内容,3会计期间或截止日,即审计内容所属会计期间或会计时点,目的在于明确审计范围。4审计过程记录,包括实施审计手续的记录,审计测试记录,审计人员的判断、评价、处理意见和建议,以及审计组讨论的记录和审计复核记录等。目的在于记载审计人员所实施审计手续的性质、范围及过程等内容。5审计事项结论,即经过审计,审计人员对该审计事项所作的结论或评价结果,目的在于记录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为支持审计报告和意见提供依据。6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即实施该项目审计并记录审计工作结果的审计人员姓名及编制该工作底稿的时间,目的在于明确工作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