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生态经济思想的异同论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3067274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生态经济思想的异同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年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生态经济思想的异同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年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生态经济思想的异同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年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生态经济思想的异同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年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生态经济思想的异同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生态经济思想的异同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生态经济思想的异同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生态经济思想的异同论文 一、马克思经济学的生态经济思想 (一)劳动与劳动过程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生态经济思想的基石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马克思认为“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进行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 (二)劳动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 马克思以劳动是人类有目的的、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为起点来考察劳动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是劳动的本质它是所有社会形态所具有的普遍关系而这种普遍关系就是人与自然

2、之间的生态关系它不以社会形态为转移马克思明确指出“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他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称为“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此外马克思认为人通过创造性劳动占有外部世界通过社会劳动感知并支配自然所以“劳动的本质就是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质” (三)劳动过程既是物质交换过程也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劳动过程既体现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也体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首先要撇开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来加以考察”劳动过程是人们从对自身有用性角度出发有目的且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质的活动过程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实质在考察

3、商品的基本属性时马克思指出商品体现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阐述劳动二重性理论时马克思指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辩证统一于商品之中: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考察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时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体现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辩证统一关系:劳动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增殖过程体现了剥削性生产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不仅加快了人类攫取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速度、深度

4、和广度还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 (四)生产经济关系是生态关系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指出:“人们在生产中不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在这段论述中马克思不仅揭示了生产过程中应当包含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而且还指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人类自身的生产活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显然马克思将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

5、生产系统纳入了自然人社会所构成的大系统中因此生态关系与经济关系也是内存统一的它们构成了生产经济关系 二、西方经济学的生态经济思想 (一)古典经济学的生态经济思想 经济学研究从其起源开始就将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纳入了研究范畴之内如果从重农学派算起两方经济学迄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大体经历了古典、新古典和当代西方经济学三个阶段从英国古典经济学奠基人威廉配第开始经济学家们就已经认识到自然条件会约束劳动创造财富的能力配第将劳动和土地看作是价值的两个同等重要的源泉并提出了“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及其能动要素为财富之父”的论断尽管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将研究重点从价值论转向社会经济方面劳动和资本逐渐成为研

6、究的焦点问题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没有脱离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从马尔萨斯开始西方经济学逐渐意识到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将会约束经济增长在人口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中马尔萨斯认为由于人口和收入是以幂指数形式增长的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将呈幂指数增长但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或是以线性形式增长的以幂指数形式增长的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会超过固定的或线性增长的自然资源的供给因此资源的稀缺不会因为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而有所改观而将是一种绝对稀缺 三、两种生态经济思想的比较 第一两者的研究方法存在差异马克思经济学生态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研究方法是描述、演绎、归纳与推理等方法两方经济学对生态问题的

7、阐释更多地出现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之后研究的时代背景已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研究假设是理性人假设研究方法以实证分析为主同时也存在规范分析 第二二者的研究进程和逻辑不同马克思经济学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点运用历史唯物论考察经济现象以劳动既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又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为出发点不仅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矛盾关系而且还将其运用到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的考察中通过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追求剩余价值对自然和人的属性的破坏性后果指出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同一生产过程的辩证统一从而将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归结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将生态问题纳入了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8、之中西方经济学以人口增长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为研究起点借助萨伊定理、有效需求理论、外部性等理论对生态问题进行自然科学角度甚至是量化的诠释他们将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归结为生产和消赀问题可见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马克思经济学认为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内生的而西方经济学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外生的 第三两者对生态问题解决方法存在差异马克思经济学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在考察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由绛济危机转向生态危机的结论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类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组成部分不能同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马克思认为彻底解决生态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消亡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消亡只能依靠其自身矛盾运动的积累而西方经济学内部对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出现了较大分歧国家干预主义主张依靠政府即“看得见的手”干预市场在国家补贴、税收和立法的协助下解决生态问题;基于产权理论的经济自由主义流派主张依靠市场即“看小见的手”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来解决生态问题南此可见西方经济学的生态经济思想是一种对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的危机呼吁而马克思经济学是站在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高度对生态问题的宏观考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