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二章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03065613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6.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二章(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二章 咀嚼系统,全国高职高专口腔医学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第三轮规划教材,作者:景潞华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列 与咀嚼系统相关的骨 与咀嚼系统相关的肌 颞下颌关节 与颅面部相关的点、线、面 颌位 咀嚼神经控制与咀嚼功能,咀嚼系统,是将发挥咀嚼功能的肌肉、颌骨、颞下颌关节、牙、牙周组织及与其相关的神经血管统一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简称为咀嚼系统。,咀嚼系统,牙列 Artery,咀嚼系统,牙列,牙列,牙列分型,按构成牙的类型分: 恒牙列 乳牙列 混合牙列 按牙列形态特征分: 尖圆型 椭圆型 方圆型 按牙的排列情况分: 正常牙列 异常牙列,牙列,牙列分型,乳

2、牙列,恒牙列,混合牙列,牙列,牙列分型,尖圆型,椭圆型,方圆型,牙列,牙列的大小,牙列的长度与宽度 恒: 上:长50mm宽55mm 下:长41mm宽52mm Terra牙列指数 牙列宽度/牙列长度100%,牙列,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牙列,牙列 形态特征,分为: 纵 曲线 横 曲线:又称Wilson曲线,补偿曲线(上颌),Spee曲线(下颌),牙列,牙列 形态特征,牙列,牙列 形态特征,咀嚼系统,骨 Bone,咀嚼系统,骨,与咀嚼运动密切相关的颌面部骨有上颌骨、下颌骨、腭骨、蝶骨以及参与构成颞下颌关节的颞骨。,上颌骨,外形,上颌骨,外形,上颌骨,外形,上颌骨,结构特点,上颌窦,最大的鼻旁窦,下

3、壁距上颌第一磨牙根尖最近,上颌骨,结构特点,牙槽窝,上颌骨,结构特点,支柱及支架结构,尖牙支柱(鼻额支柱): 上尖牙区牙槽突 眶内缘 额骨 颧突支柱: 上第一磨牙牙槽突 颧骨 眶外缘 颧弓 颅底 翼突支柱: 上颌骨牙槽突后段 蝶骨翼突,上颌骨,结构特点,支柱及支架结构,尖牙支柱,颧突支柱,翼突支柱,下颌骨,外形,下颌骨,外形,下颌骨,内部结构,下颌骨,薄弱部位,薄弱部位易发生骨折,正中联合,颏孔,髁突颈部,下颌角,腭骨,外形,蝶骨,外形(上面观),蝶骨,外形(后面观),颞骨,组成,颞鳞:其外面(颞面)构成颞窝的主要部分和颧突,其内面(大脑面),下界为岩鳞裂 乳突部 岩部(颞骨锥体) 鼓板,关节

4、窝:颞鳞下面颧弓根部内侧、鼓部前方。其顶部与颅中窝之间仅隔以薄骨板。后界为鼓鳞裂和岩鳞裂 关节结节:侧面观为一突起,底面观为一横嵴,中间稍凹陷 (关节窝和关节结节均是颞下颌关节的组成部分),颞骨,外形(外面观),颞骨,外形(下面观),咀嚼系统,肌 Muscle,咀嚼系统,肌,与咀嚼相关的肌群有表情肌、咀嚼肌以及颈部肌,一、咀嚼肌,咀嚼肌,示意图,颞肌,咬肌,咀嚼肌,翼外肌下头,翼外肌上头,颞肌,翼内肌深头,翼内肌浅头,颊肌,示意图,二、表情肌,与咀嚼系统密切相关的有: 口周围肌上组 口周围肌下组 口轮匝肌 颊肌,表情肌,表情肌,示意图,与咀嚼系统密切相关的有: 颈浅肌群 舌骨上肌群 舌骨下肌群

5、,三、颈部肌,颈部肌,颈浅肌群,颈部肌,舌骨上肌群,颈部肌,舌骨下肌群,颈部肌,示意图,咀嚼系统,颞下颌关节 TMJ,颞下颌关节,特点,咀嚼系统,颞下颌关节,组成,颞下颌关节,一、髁突,组成,a.前面观 b.后面观 c.上面观 d.侧面观 l.外极 m.内极 t.横嵴 A.前斜面 P.后斜面,前斜面为功能面,后斜面为非功能面,形态个体差异大,骨折好发部位,颞下颌关节,二、颞骨关节面,组成,F.关节窝 T.关节结节,颞下颌关节功能区:髁状突的前斜面和关节结节的后斜面,颞下颌关节,三、关节盘,组成,咀嚼过程中,承受对关节的挤压力和缓冲对关节骨组织压力,作用:,分为:,1.前带(anterior b

6、and):较厚约2mm 2.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该区最薄约1mm 3.后带(posterior band):此带最厚约3mm,颞下颌关节,关节盘,组成,示意图,颞下颌关节,关节盘,组成,关节盘上表面,关节盘下表面,呈“s”形,颞下颌关节,四、关节囊和 关节腔,组成,关节囊:为结缔组织构成的韧性强而松薄的纤维囊;内覆以滑膜,分泌滑液,润滑和营养关节软骨和关节盘; 关节腔:上腔:大、松,盘颞关节(滑动关节) 下腔:小、紧,盘颌关节(铰链关节),颞下颌韧带:防侧方脱位 蝶下颌韧带:悬挂、保护血管神经 茎突下颌韧带:防过度向前移位,颞下颌关节,五、关节囊外韧带,组成,颞下颌关

7、节,关节囊外韧带,组成,示意图,颞下颌关节,下颌运动,中枢神经系统,颞下颌关节,升、降颌肌群,牙合,支配,下颌运动,协调,完成,作用于,下颌运动,形式,开闭口运动,开口型呈“”;无关节弹响、弹跳;无关节及颌面部疼痛;开口度40mm以上,正常的标志:,髁突对称性运动 1)开颌运动:小开颌运动:髁突单纯的转动 大开颌运动:转动+滑动,滑动为主 最大开颌运动:单纯转动 2)闭颌运动:循开颌运动原轨迹作相反方向运动 真正的咀嚼运动,下颌运动,形式,前伸后退运动,两侧髁突的对称性运动 1)前伸运动:髁突和关节盘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下方滑动,活动发生在关节上腔 2)后退运动:循前伸运动原轨迹做相反方向运动,

8、正常的标志:,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无关节杂音及疼痛、无颌面部疼痛,下颌运动,形式,侧方运动,髁突的不对称运动 咀嚼运动时:工作侧髁突基本上为转动运动 非工作侧的髁突为滑动运动 后牙咀嚼食物的主要功能形式,正常的标志:,整个运动无障碍、颏部的运动范围约10mm,咀嚼系统,与颅面部相关的点、线、面,点、线、面,参照点,1.眉间点 2.鼻根点 3.眶下点 4.耳屏中点 5.鼻翼点 6.口角点,鼻翼耳屏线,点、线、面,参照线,点、线、面,参照面,咀嚼系统,occlusion,静态 动态,咀嚼系统,前伸,侧方,垂直及唇(颊)舌向关系 覆 覆盖,牙合,静态,牙尖交错,a.正常覆 覆盖 b.对刃 c.深覆

9、 d.深覆盖 e.反 f.开,静态,牙尖交错,前牙覆 覆盖的关系,a.正常覆 、覆盖 b.后牙反 c.正锁,后牙覆 覆盖的关系,a,c,b,静态,牙尖交错,近远中向关系,静态,牙尖交错,面接触特征,静态,牙尖交错,理想的牙尖交错 特征: 上下牙列中线对齐 一牙对二牙 尖牙关系正常 第一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 前后牙的覆 覆盖正常,静态,牙尖交错,下颌由牙尖交错位向前下、向下的运动 该运动过程中,上下牙之间所有的接触关系皆为前伸 关系,是一个范围,对刃,最大前伸,具有临床意义且可重复的前伸,动态,前伸,上颌切牙,下颌前伸时,切缘相对时的咬合状态,下颌切牙,对刃 :,最大前伸 :,下颌从对刃 继续前伸

10、,最大前伸咬合 状态,到达,动态,前伸,侧方 是指下颌向左侧或向右侧作咬合运动时,上下牙之间的咬合关系,是一种不对称性咬合运动,分类:尖牙保护 组牙功能 侧方平衡,正常自然牙列工作侧咬合接触,全口义齿下颌运动产生的咬合接触,动态牙合,侧方,牙合,动态,工作侧与非工作侧后牙全部脱离咬合,尖牙保护,动态牙合,侧方,动态,工作侧有两对以上后牙接触或一对后牙(通常为第一前磨牙)以及尖牙有咬合接触 工作侧其他后牙也可以有、可以没有明显咬合接触,组牙功能,动态牙合,侧方,动态,牙齿间存在双侧均匀咬合接触 应用于全口义齿修复,侧方平衡,动态牙合,侧方,动态,咀嚼系统,颌位 Mandibular positi

11、on,牙尖交错位 后退接触位 下颌姿势位,咀嚼系统,颌位,指下颌相对于上颌乃至于整个颅骨的位置关系,基本的,可重复的,对临床治疗有参考意义,相对稳定的,牙尖交错位(ICP): 是牙尖交错 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 特点: 1.下颌的主要功能位 2.随牙尖交错 的变化而变化的下颌位置 3.牙尖交错位是 与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三者关系的一个共同标志点,颌位,牙尖交错位,正常的标志: 髁突在关节窝中基本处于中央位置,即关节的前、后、上间隙基本相等;双侧髁突形态和位置对称,关节内压力正常 在正常垂直高度状态下,上、下牙牙尖交错,接触广泛而紧密,具有正常的牙尖斜面引导作用 下颌骨的对称运动中双侧咀

12、嚼肌收缩对称、有力,颌位,牙尖交错位,牙尖交错位正常的意义: 牙间交错位时上下牙有最大的咬合接触,咀嚼功能最强大 髁状突处于最合适的位置,咀嚼肌群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下行使最大的咀嚼功能 临床上可作许多检查、诊断和治疗的基准位 有利于下颌的各种口腔功能运动的协调与稳定,对防止运动时产生的创伤有积极意义,颌位,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RCP)特点: 张力性的边缘位置 后退接触位时前牙没有接触 后退下颌的肌收缩是获得该颌位的重要条件,但后退的幅度主要由韧带确定 无论牙存在与否,后退接触位恒存在 在所有的颌位中,后退接触位的髁状突处于生理性的最后位,颌位,后退接触位,几个重要概念: 铰链运动与铰链位 正

13、中关系与正中关系位 正中关系 一位和二位 长正中,颌位,后退接触位,后退接触位,长正中,颌位,意义: 使具有最大咬合负荷的牙尖交错位的运动有一定的缓冲余地,是后退接触位是牙尖交错位的缓冲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后退接触位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检查、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临床在修复缺牙过程中,可以以后退接触位作为取得牙尖交错位的参考位,后退接触位,颌位,下颌姿势位(MPP):当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 特点: 上下牙均无接触,上下颌牙之间自前向后有个楔形间隙,前端大而后端小,称之 间隙或息止 间隙 下颌姿势位时,

14、双侧髁突位于关节窝的中央略向前下的位置,下颌姿势位,颌位,垂直距离:指下颌在下颌姿势位时面下1/3的高度,临床上以鼻底到颏下点的距离来表示 在口腔修复、正畸以及正颌外科等口腔临床医疗工作中垂直距离非常重要,下颌姿势位,颌位,意义: 上、下牙不接触,避免了非咀嚼性磨损,牙周及颞下颌关节组织基本不承受负荷 在全口牙缺失做义齿修复确定颌位时,下颌姿势位可以作为恢复牙尖交错位的重要参考颌位 肌位与牙位是否一致是判断牙尖交错位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肌位指从姿势位开始闭合,其闭口运动轨迹称为肌力闭合道。该闭合道的终点),下颌姿势位,颌位,下颌运动的范围: 边缘运动 习惯性开闭运动 功能运动,颌位,下颌运动与

15、颌位的关系,概念:指下颌向各个方向所能作最大范围的运动 特点: 代表颞下颌关节及其韧带和咀嚼肌的功能潜力 利用边缘运动轨迹的对称性、稳定性、流畅性和范围大小等特点,作为判断颞下颌关节功能状态的指征,颌位,下颌运动与颌位的关系,边缘运动,颌位,下颌运动与颌位的关系,边缘运动,边缘运动中切点在矢状面投影的运动轨迹,边缘运动中切点在水平面投影的运动轨迹,又称叩齿运动 特点: 无意识进行的反射性开闭运动 频率、稳定性以及速度大小反映了咀嚼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性 判断 功能稳定性的指标之一,下颌运动与颌位的关系,习惯性开闭运动,下颌运动与颌位的关系,习惯性开闭运动,习惯性开闭运动中切点在矢状面投影的

16、运动轨迹,咀嚼运动中切点在水平面上投影的运动轨迹,功能运动,下颌运动与颌位的关系,概念: 架是用来精确重现咀嚼系统静态和动态关系的机械装置。它模拟与人体咀嚼系统相当的结构和关节,能模拟下颌各种功能运动 作用: 用于修复体制作 用于学生观察方便学生理解掌握颞下颌关节的构造和运动轨迹特征 口腔医生与技师间信息传递的良好载体,颌位,架,颌位,架,分类,按照模拟下颌运动的精度分类,半可调 架,简易 架,均值 架,全可调 架,按铰链结构不同分类,非Arcon型 架,Arcon型 架,简易 架 最简单的 架,它可以再现牙尖交错咬合 可以使上下模型通过一个简单的铰链轴而进行开闭运动,但是不能模拟下颌的功能运动 多用于正畸模型分析,分类,特点,架,简易 架,分类,结构,架,均值 架 临床医生只提供了上下模型和颌位关系记录时使用 可用于制作各种冠类修复体、固定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全口和半口义齿 均值 架的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