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工作汇报材料(同名36374)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065460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改工作汇报材料(同名36374)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医改工作汇报材料(同名36374)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医改工作汇报材料(同名36374)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医改工作汇报材料(同名36374)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医改工作汇报材料(同名36374)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改工作汇报材料(同名3637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改工作汇报材料(同名36374)(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201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县人民政府(2011年6月10日)尊敬的x副主任并各位领导:首先,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对x副主任和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医改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把我县201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一、基本情况(一)县情概况。县位于州西北部,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山区占81.7%,辖x镇x乡,总人口30万人,居住着汉、彝、回、傣、傈僳、苗等22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31.7%,其中,彝族人口8.4万人,占29%。近年来,县委政府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县、楚北工业重镇、文化旅游名县”的三大定位,着力打造“核桃之乡、滇中铜都、祭孔

2、圣地、教育名县”四张名片,突出“强班子、打基础、兴产业、优环境、促和谐”五个工作重点,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28.89亿元,财政总收入达2.3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45亿元,一般预算支出达9.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9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364元。(二)卫生情况。目前,全县有乡(镇)以上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4个、乡镇卫生院14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有编制床位608张(含民营医院),实有开放床位724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2.56张。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有正式编制634人,实有正式在编人员602人,602名正式

3、在编人员中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15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7人;有村卫生所(室)142个,民营医疗机构2个,个体诊所33个,村医生235名,民营医疗机构及个体诊所有医务人员103人。全县医疗卫生覆盖率达100%,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基本健全。二、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医改政策情况按照省、州医改工作“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我县在加大医改宣传力度、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保障医药卫生体系规范有效运转等方面狠下功夫,确保了全县医改各项目标任务顺利推进。(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一是于2010年2月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发改局

4、、卫生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县药监局等16家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在县发改局设立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二是为顺利推进全县医改工作,分别从县发改局、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抽调1名工作人员充实到县医改办,并指定县发改局1名党组成员担任县医改办主任,负责研究国家、省州医改相关政策,督促、指导、协调全县医改工作。三是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安排医改工作经费10万元,确保了全县医改工作顺利推进。四是2010年为卫生系统考聘专业技术人才16名(县医院5名,乡镇卫生院11名),筹措基本公共服务经费434.46万元,其中:县级配套

5、21.68万元,及时拨付中央、省、州下达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179.48万元,为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二)认真研究,制定方案。一是县委、政府、医改办多次研究全县医改工作。随着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今年1月初,州人民政府出台了州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试行)、州公立医院重点改革实施意见(试行)、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事实意见等9个配套政策文件。1月10日,全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之后,州卫生局钟继红局长一行第二天就到我县进行了调研指导。1月25日,州委常委、州人民副州长李红民到我县督查指导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并

6、要求大姚认真总结亮点,积极准备迎接3月份国家对20092011年三年医改中期评估工作。1月16日,县人民政府召开第35次常务会议,专题听取和研究了全县的医改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就贯彻落实全州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行了安排部署。1月21日,县医改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结合全省、全州医改精神和要求,就全县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配套文件进行了专题研究。1月28日,县人民政府又召开第36次政府常务会议,对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实施方案和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意见(试行)及配套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县医改办和有关部门根据会议精神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2月11日,县委

7、召开第63次常委会议,专题听取全县医改工作情况并安排部署下步医改工作。同时,县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专题研究并安排部署我县医改各项工作。二是率先制定全县“一主三辅三配套”医改文件。在认真学习领会医改相关精神的基础上,组织发改、卫生、财政、人事等部门深入县医院及14个乡镇卫生院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进行了抽查调研,并结合县情率先制定了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大发201014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实施方案(2009年2011年)(大政通201062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8、(大政办发201114号)等文件,为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政策指导依据。(三)分解责任,确保落实。一是认真对照县人民政府与州人民政府签订的2010年责任书考核内容进行具体分解,并按照全县三年实施方案与12个乡镇、7个县级部门签订了县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二是为确保责任书明确的目标责任落到实处,县人民政府组织4个调研组,于2011年3月14日至20日对12个乡镇及县级医改成员单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进行了考核调研,对乡镇和部门存在的问题督促进行限期整改,并要求全县12个乡镇党委政府在党代会、人代会期间召开培训会,营造全县医改工作的良好氛

9、围。三是先后认真组织修改了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州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等文本,并按照州医改办要求按时、按质上报了医改工作进展情况和医改相关信息情况。三、2010年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根据州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计划要求,州人民政府与我县签订的州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的责任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具体情况是:(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情况。一是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证覆盖面。2010年末,城镇职工医保参保率达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01%、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99%,

10、基本实现城乡医疗覆盖全县人民的目标。二是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新农合人均筹资额度从2006年的50元逐年提高到2010年的140元、2011年的15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2010年,全县新农合累计有54.6万人次享受到门诊住院补偿,补偿金额达2902万元。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从2006年的6000元逐年提高到2010年的3万元,是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倍。积极探索城镇居民医保门诊费用统筹,用于支付门诊医疗费用报销的基金控制在了统筹基金总量的30%以内。三是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2010年,城镇医疗救助支出108万元,救助6348人次,平均救助资金170

11、元;农村医疗救助支出433万元,救助35012人次,平均救助资金124元。2009年,我县启动实施了新农合大病补充保险试点工作,并将新农合报销补偿政策与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有机结合,实现了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2010年9月,又启动实施了提高农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水平省级试点工作,将农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纳入重大疾病予以保障。(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情况。一是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从2010年4月1日开始,我县公立医疗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品种达473种,县级和乡村两级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率分别达37%和100%。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报销政策,基本药物全部纳

12、入了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按照国家和省、州安排部署,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于2010年11月1日全部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使群众用药更加安全实惠。二是积极探索实施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制定了县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明确了乡村两级考核指标和任务。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了内部绩效考核办法。目前,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的绩效工资应补部分,已按照要求于2010年国庆前补发给职工。三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偿工作。根据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

13、意见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偿办法的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明确了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补偿办法,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偿从三方面予以保障,第一是确保基本支出,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按编制数全额预算保障,空编人员按3.5万元/人预算,公用经费按在职在编人员人均1万元予以补助。第二是实施绩效考核,以奖代补,核定了各乡镇卫生院的基本收入和奖励基数,绩效考核以奖代补资金核定基数100万元。第三是统筹安排乡镇卫生院发展和风险准备金,其中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0万元、培训经费30万元、设立医疗风险金20万元、安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经费30万元。对村卫生员补偿办法采取定额补助和

14、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两方面予以补偿;定额补助采取整合村卫生员、计生宣传员、残疾人联络员等资金来提高补助,同时在执行原补贴标准(贫困村200元/人.月,非贫困村150元/人.月)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200元。2011年5月,核拨了乡镇卫生院公用经费、空编人员经费、救护车燃修费等基本支出经费214.19万元,核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消药品加成省级补助经费61.04万元。同时,各乡镇卫生院向县财政预算外专户缴入2011年第一季度收入127.79万元。(三)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情况。一是不断夯实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由“十五”期末的4318万元增加到13

15、743万元,增长了3倍;万元以上诊疗设备由147件增加到235件。“十一五”期间,投资9425万元实施了县、乡、村医疗卫生单位恢复建设、国债和中央扩大内需建设项目122个(其中:村卫生所室项目90个、乡镇卫生院项目26个、县级医疗卫生单位项目6个),县、乡医疗机构新增业务用房面积37509平方米,有94个村卫生所(室)拥有了达标规范的业务用房;投入资金1000万余元,分批配置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设备。二是加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组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中短期轮训、骨干进修和“三基三严”全员岗位技能大练兵等活动,不断提高县、乡、村卫生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认真实行“医师支援农村卫

16、生”和巡回医疗等卫生支农制度,2010年共选派35名县、乡卫生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选派了75名管理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和技术骨干参加了省、州卫生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班,对160名乡、村卫生人员开展了适宜技术培训。积极争取省、州卫生主管部门的支持,县医院与上海东方医院建立了为期3年的对口支援帮扶关系,上海东方医院已分3批派驻了16名专家到县医院开展技术扶贫,并赠送了800毫安X光机等价值126万元的诊疗设备给县医院,县医院选派了三批10名业务骨干赴上海东方医院进修,在上海东方医院的的技术支援下,县医院于2011年1月开创了显微外科手术,增强了医疗服务能力。三是全面实施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除县医院外,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县计生服务站和14个乡镇卫生院及12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