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音乐文化危机缓解策略论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3060245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音乐文化危机缓解策略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音乐文化危机缓解策略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音乐文化危机缓解策略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音乐文化危机缓解策略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音乐文化危机缓解策略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音乐文化危机缓解策略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音乐文化危机缓解策略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文化危机缓解策略论文 音乐文化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是人类精神创造和崇高智慧的外在表征它具有极强的生命和价值特征音乐文化因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而呈现出多样性、整体性和系统性音乐文化是一个动态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的结构和功能音乐文化生态系统一旦出现生态危机会直接影响受众的身心健康和音乐文化的持续、良性发展所以探讨目前中国音乐文化系统中出现的生态危机、寻找其原因、并积极探究缓解危机的策略对促进中国音乐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尤显迫切和重要 一、音乐文化系统中的生态危机 1、音乐文化系统的结构层次失衡音乐文化系统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主导音乐文化(主要是指具有导向性的体现政府政策、意识形态性

2、质的音乐文化);其次是高雅音乐文化(是专业艺术、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在当代音乐体系中是由学院派所代表的);其三是大众音乐文化(就是为广大社会各阶层都接受的娱乐性通俗、流行音乐文化);最后是民间音乐文化(是流行于城乡基层民众的社会、生活、民俗文化中的以农民大众和民间音乐家为代表的边缘文化)1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主导音乐文化的繁荣当代我国一批优秀的主导音乐文化作品顺应时代进步要求、符合社会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引领着音乐文化的方向推动着音乐文化的发展这种音乐文化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各种社会思潮、西方文化和欧美流行音乐影响下面对“通俗”、“时尚”、“流行”的冲

3、击不少专业音乐学院、或受到过良好专业音乐教育从事主导音乐、严肃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们陷人了困惑和迷茫不少人丢掉或放弃了自身的特质有的搁笔有的“转轨”加入流行音乐队伍这在客观上一方面造成了严肃音乐文化创作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会主导或严肃音乐文化作品锐减尤其是传世的、经典的音乐作品更难以寻觅中国社会中应处在引领地位的主导音乐文化被“异文化”所削弱一些具有深厚民间、民族特征的音乐文化正在被所谓的“时尚”音乐文化所侵蚀和抢占通俗、流行的音乐文化由最初的边缘地位逐步趋于音乐文化系统的主导地位导致中国音乐文化生态系统的结构紊乱和失衡 2、音乐文化系统的运作秩序紊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渐繁荣和发展人

4、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中国音乐文化市场随之呈现出空前活跃和繁荣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各种商业性、娱乐性、音乐文化活动势头强劲各种“庆典”、“巡演”“开闭幕”、“新秀赛”此起彼伏不少“自费歌手”在重金的包装下带着一些“低俗歌曲”挤进了音乐市场应该说音乐文化已经扩展到一切可以接纳它的群体和场所之中然而这看似繁荣的背后则是整个音乐文化系统运作秩序紊乱和失控有钱就可出唱片演唱水准极差、制作粗劣的唱片盲目生产批量发行不少“泛滥之作”充斥在各种歌厅、舞场、酒吧、茶座、饭店、理发店和洗脚城而主导的、高雅的、民族音乐遭遇冷落其受众锐减关注度甚低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他们对社会主导音乐文化的审美情结正逐渐衰退

5、当下音乐文化市场的紊乱加剧了本已出现的结构比例失调、供需脱节的矛盾影响了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协调的发展 3、音乐系统的民族文化底蕴渐趋贫瘠首先我们的院系音乐生在视唱练耳时练的大多是西方曲目我们民族自己的乐曲只作为“配角”穿插在其中因此中国的音乐学生从一开始练就的是“西方的耳朵”他们与音乐“母语系统”渐行渐远其次一些“半路出家”的流行乐曲作者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缩短创作周期、挖空心思、“闭门造曲”他们的作品既无“田野”气息又无真情积淀因而内容多嫌苍白、空洞、矫情缺乏生命感受、生存理解和情景内涵特别是部分流行音乐主题浅薄、文理不通、幼稚、媚俗再次一些自学成才的歌手大多音乐理论功底缺乏也只能追求形式上的奢

6、华与夸张所带来的轰动与“尖叫”而忽视歌曲应有的精神内涵、引导价值和演唱技巧音乐舞台成为名副其实的“服装秀”和歌手“做秀场”富丽堂皇的宏大场面却掩饰不了音乐文化底蕴的贫瘠、羸弱与空洞中国音乐文化不可避免地走向世俗化音乐文化系统的底蕴贫瘠不仅是社会文化价值的缺失也是人文精神的缺失 4、音乐文化系统的功能发挥失偏音乐文化具有价值导向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旨在贯穿“生命存在的心灵自神自圣能力和生存的动力能力教育思想前者具体展布为存在之终极关怀教育、生存彼岸教育和生态进程化的心灵历史教育;后者致力于关心人的潜在人性力量和人的自然物质性精神的整体化培育和行之有效的开发培育”2(P238)但在目前在音乐文

7、化的社会功能问题上出现漠视、贬斥其教育、审美功能片面强调“娱乐”功能的现象迎合低级趣味、宣泄灰暗心理;“玩文学”、“玩音乐”或者是对名篇名曲进行“恶搞”把音乐作品中的情节、内容、歌词加以撰改以媚俗方式吸引人眼球把高雅的音乐文化等同为商品这不仅贬损了音乐文化应具有的价值导向功能而且给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音乐文化系统生态危机的诱因 1、域外音乐文化不断扩展、渗透域外音乐文化通过卫星、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汹涌而入中国民族音乐体系在强势的“异文化”面前显得十分羞涩透过“韩流”、“哈日”、“欧美风”浪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流行音乐从结构、节奏、旋律、曲风再到歌手演唱风格、招式、服

8、饰等方面已经看不到自己民族的特征而只能感受到域外音乐文化在本土复制更为严重的是青少年一代对这种域外流行音乐如痴如醉神魂颠倒长此以往他们的思想观念也会被域外音乐文化价值所“同化”从而迷失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模仿和复制一方面只会导致更多的青年音乐人走“音乐捷径”迅速成名而不去丰富自己的音乐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会使华夏厚土孕育出的音乐文化失去独特的民族精神与特质一个民族的消亡首先是从文化开始的这是历史给人类的忠告 2、国人的音乐文化取向偏移全球化的进程使中国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面临着自身的发展问题同时也正在经历着思想、情感、理念上的纠结和“重生”中国音乐文化是本民族自身认识的艺术体验、实践灼见和真理性感悟

9、的表达它有自己的独特价值、情景内涵和“生命气场”具有西方音乐无法代替的时空意义和民族价值然而在当下中国音乐文化中“西方音乐至上”的价值观盛行比如:音乐学院的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均以西方音乐、西方演唱风格和技巧为主;器乐和声乐比赛也以在国际性的声乐、钢琴、西方器乐演奏比赛中获奖作为衡量音乐质量的主要标志国人音乐文化价值取向的偏移直接导致了中国音乐文化系统的生态失衡 3、音乐文化的“商品化”趋势加剧在现代社会音乐文化消费已经异化成了商业化的运作一些娱乐性艺术节目在商业化的运作下其宣传手段、规模、效应空前呼唤了大批的受众群体造成了所谓的“大众音乐神话”并不具备多少音乐发展资质的歌手依靠过度包装的文化特

10、征“遮盖”了实力派而转战在各地流行音乐的舞台上造成了有限音乐文化空间的浪费同时以流行音乐形式出现的演唱活动大多是重金塔台、声势宏大、奢华光鲜其舞台、灯光、音响等装备也令人叹为观止然而遗憾的是喧嚣空前的背后充斥的是企业宣传、商品推出和利益投资缺失的是中国音乐文化应有的导向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仿佛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物品被置放于消费流程中成为消费的对象包括人的身体、精神、观念、理想和价值观因而引导人类自身追求的高雅情怀被无限缩小迎合社会商业性需要的靡靡之音被无限放大音乐文化的生态危机也就成了必然 三、中国音乐文化系统生态和谐的建构策略 1、确立主体性音乐文化理念就当前的趋势看“西乐东进”声势威猛我

11、们的音乐则明显忽视本民族的主体地位片面地凸显西方音乐文化的客体地位这是值得每一位国人思考的问题任何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母语文化系统和背景中国音乐文化是华夏民族音乐史诗的叙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主体智慧的表现是这个民族独特意志、态度、价值、品格、意义的标志所以它的音乐表达方式、思维模式和感知维度都必须放在中华母语文化背景下方能触摸到它的“气”、“神”、“韵”、“骨”和“质”等共生的深远意境主体音乐文化是华夏民族的“魂”、“根”是这个民族独特的身份标识是这个族群广泛认同并且要世世代代传承的不同音乐文化之间是可以技术借鉴的但绝不是抛开母语主体文化系统随意整体移植、复制和切换这显然不符合一个

12、民族音乐文化的存在、发展、传承规律所以一个国家和民族一定要有表现自己社会特色的主导型、主体性音乐文化 2、营造“阴阳平衡”3的音乐文化生态环境这里主要是指在音乐传媒、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等方面的平衡调控首先在音乐传媒方面网络信息传播是音乐文化传播的主渠道之一因此编辑在音乐节目的选题、制作上不能仅以物质利益为唯一的选项而应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生态优化意识在具体操作时应特别对社会主导音乐、优秀传统音乐给以高度的关注其次在音乐教育方面在拓展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渠道的同时要强化主体母语音乐文化的教育我们的音乐教育目标是培养中国优秀的音乐人才、其宗旨是传承优秀音乐文化如果在这一领域出现“阴阳”失衡保护中国

13、传统音乐文化则将是一句空话我们的受教育者也只有在学好母语音乐文化读懂它独特的符号系统和语言系统时才可能谈得上借鉴和发展最后在音乐创作方面我们创作的音乐作品不仅要给人们以身心愉悦还要给人们以理性的启示赋予民众以尽可能多的文化蕴涵、人格提升、理想诉求使民众在文化不断的汲取、扬弃与升华中超越自我超越现实平庸抵达新的生命存在高度 3、建立音乐文化系统合理的生态结构一个社会需要大众音乐文化需要流行的、通俗的、新潮的音乐文化但这些音乐文化应属于社会非主流音乐文化或亚文化在该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应该是主导音乐文化和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传承自己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因为它真切记录了一个民族

14、的生存和发展、情结和憧憬、沧桑与巨变承载了一个民族不朽的精神与魂魄只有理解和领悟了中华民族自己的音乐才能从心底自发地产生对这个古朴、纯真、和善、执着民族的深厚感情才能自觉迸发出对这个民族的热爱和自豪然后全身心地致力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中国风、民族魂”不仅是中国音乐受众精神生活的需要也是中国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更是泱泱华夏的音乐文化自立于世界之林的需要 4、坚持音乐文化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当今世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高涨世界音乐文化的交流也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中国音乐文化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坚持系统的开放性中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史亦可以说是一部挑战与应战的历史音乐文化正是在这种挑战与应战的互动中获得发展的生命力并不断地延续、变迁和超越中国的文化应走向世界通过在世界音乐文化格局中的交流与碰撞必将使中国音乐文化精神显示出勃勃生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中华民族争得更多的荣誉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必将激活各自音乐文化的潜在生命力也使各自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一个世界多种声音”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音乐文化要走向世界必然要走“古今中外、融合创新”之路它应以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为母语文化借鉴西方音乐文化之精华创造出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新型音乐文化创造一个生命力极强的中国音乐文化生态系统这应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