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的sts教育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056242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sts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sts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sts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sts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sts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sts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教学中的sts教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物教学中的STS教育 摘要:STS教育作为一股新的教育思潮正在被广泛推广,本文主要结合初中生物学北师大版教材特点,探究生物教学中的STS教育策略。关键词:教学;STS;策略; 一、研究背景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带来了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但是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重大社会问题也随之不断出现。为了解决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STS教育应运而生。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理念,STS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和了解社会、致力于社会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培养和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后果并能参与涉及科学技术决策的公民1。”而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与社会、科学、技

2、术联系非常紧密2。生物学已成为自然科学的中心学科,正在不断的向信息、技术、环境等领域渗透和融合。同时我国生物课程改革强调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使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因此综合考虑初中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面,来把STS教育思想贯穿于教材当中,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在教学中运用STS教育,也是我国实行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的STS教育分析科学、技术和社会(STS)是国际上科学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之一,也是我国生物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教学改革方向。根据课程标准,初中生物教材从不同角度

3、加强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内容,如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健康的和绿色的生活方式、生物技术在解决农业、医药、环境问题中的应用、生物学与职业选择等内容,并设计了许多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关的探究活动。(一)初中生物教材中的STS教育模块初中生物教材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多元性、多层次以及情感性。初中生物教材中自始至终渗透着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教育,并将此作为一条潜在的线索,从而改变了过去教材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结构体系,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生物知识去面对现实生活、生产或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能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学习生物科学和技术。表1是对北师大版教材中STS教育模

4、块中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总结。表1 北师大版教材中的STS教育思想和渗透方法教学内容教育思想渗透方法科学技术社会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绿色植物提供的物质和能量我国绿色生态工程技术分析我们的生活与绿色植物的关系通过对绿色植物和生物圈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环境问题人体的营养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讨论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来引起学生对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并且合理膳食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既有害又有益于人类制作食品、制药介绍微生物与食品、疾病、医药的关系介绍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利用有益微生物,使微生物更好地与人类相处发酵技术发酵技术的原理制作酸奶、米酒、发

5、酵酱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探究活动制作酸奶、米酒、发酵酱等过程来认识发酵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的原理培育克隆羊“多莉”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通过学习现代生物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来指导学生关注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STS教育思想贯穿于北师大版整套教材当中,主要是以各种探究活动的方式来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采用不同的教育策略来实行有效教学。(二)初中生物教学中STS教育策略生物学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共同合作的互动过程。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探

6、究和实践。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多层面、多角度地强调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进行STS教育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教师要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和信息;要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和学校所在地区的相关问题,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电视等了解更多的社会信息,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要知道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根据STS教育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来实施有效教学。1. 实验探究法 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因此,整个教材除了自始至终都渗透着STS教育的要求外

7、,还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的实验,这些探究实验的设计没有固定格式,教师在教学时要避免学生机械照搬探究实验的“格式”,要给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创造条件;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教材中的实验“探究霉菌的生活条件”给出了探究的问题,并对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等给出了提示,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探究霉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分析霉菌在农业、工业中的应用,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STS意识。2. 自由组合式合作法 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教师只是帮助者3,但是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积极性、依赖性,因为合作学习是要求学生积

8、极主动互相依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如果学生和一些有共同兴趣,值得信赖的同学一起合作,那么他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积极性和促进性会更高些。学生的自由组合合作将有利于教师开展STS教育。 3. 角色转换法 角色转换法是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相关资料来对社会问题进行公开的讨论2。例如在“绿色植物和生物圈”的内容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一些学生以角色转换的方式讨论森林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环境问题。还有在“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教学中,让学生扮演生物圈中的角色,来分析和讨论生物圈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情况。4

9、. 现场参观法 现场参观法主要根据教材内容,把学生带到实地现场进行参观。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生殖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带学生参观组培生产基地,让学生了解植物生殖的过程以及需要哪些条件。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社会责任感。5. 宣传法 宣传法是一种以宣传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与社会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并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方法。如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水土流失、核扩散等。教师在授课时相应地宣传这些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世界问题的复杂性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懂得怎样合理地应用科学,使之造福人类而不是贻害社会。三、小结一直以来我国中学教育受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为升学而教,学生为升

10、学而学。在这样的情况下,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教育无疑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STS教育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教育新理念,将其应用于生物教学时,需要对我国国情正确认识和理解,并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另外,将STS教育应用于生物教学,不能简单地照搬移植,STS教育思想的实施不能脱离科学教育的目标4。教师在运用STS教育策略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教材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创新修改,用最好的方法来进行STS教育的有效教学。这样才能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STS教育的意义。参考文献1 陆建身.生物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85.2 冉景盛,韩宗先,陈今朝,等.高中生物教

11、学中渗透STS教育初探J.教育导刊,2009,01.3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7.4 付三玲,张 伏,布 光,等. STS教育思想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71(1).企业一般可在支付平台上备案多个用于税费电子支付的账号,法人卡用户可通过点击“修改可操作账号”,将这些银行账号的操作权限给予指定的操作员卡用户,并设定最大可操作金额。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