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论民族音乐文化与高师声乐教学的关系论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3055061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论民族音乐文化与高师声乐教学的关系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论民族音乐文化与高师声乐教学的关系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论民族音乐文化与高师声乐教学的关系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论民族音乐文化与高师声乐教学的关系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论民族音乐文化与高师声乐教学的关系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论民族音乐文化与高师声乐教学的关系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论民族音乐文化与高师声乐教学的关系论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民族音乐文化与高师声乐教学的关系论文 几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深化我国各地中小学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已经走在了前面高等师范院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仍恪守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显然与社会的进程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本文试从戏曲、曲艺和高师音乐教育关系的角度谈谈对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 民族音乐文化能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还是看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等文件颁布后有些省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重新编写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各科教材有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把戏曲、曲艺纳入教学内容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这一方面浙江省和

2、上海、苏州市都先行了一步早在1994年当时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小学音乐京剧唱段选编和中学京、昆剧唱腔选编“使全市近二百万学生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人每学期学唱一个唱段积累起来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每人可学唱16个京(昆)剧唱段使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教学落到实处”浙江省编写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音乐教材(第一版)中从第一到第三册集中介绍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京韵大鼓和苏州弹词等戏曲、曲艺形式以上种种举措的目的就是从基础教育阶段入手将民族音乐文化纳入教学体系并力图使其产生辐射效应希冀着未来的戏曲听众(观众)能从中小学生这个群体中不断产生 新的时代又提出了新的目标普通高

3、中音乐课程标准(年4月)在“课程目标”中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对我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传统及优秀的音乐作品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使学生初步具有国际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又在“内容标准”部分中就“音乐鉴赏”明确规定:“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由此看来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阶段都应该坚持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 戏曲音乐进入中学课堂同时也向培养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

4、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将戏曲和曲艺纳入高师声乐教学体系中理由很简单“如果我们的音乐师范生都能唱几段京剧那么长此以往就能使我国的在校生都能潜移默化地接受祖国音乐文化熏陶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戏曲、曲艺等内容进入高师声乐教学体系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中国戏曲、曲艺的文化定位 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会文化结构任何一种社会的文化结构都可以分为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三个层次戏曲、曲艺既有主文化色彩又有亚文化的成分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并在此前提条件下加以保护和正确地引导将戏曲音乐纳入中小学音乐课教学内容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保护和正确的引导方式由于弘扬主旋律和坚持主文化的需要以及中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实际

5、要求戏曲进入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体系便是十分必要和势在必行的 2.进入高师声乐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戏曲音乐(包括演唱方法)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份文化遗产接收过来现在声乐界所说的民族声乐唱法是专指在民歌、戏曲和曲艺的歌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演唱风格这种演唱风格既有别于传统的中国戏曲唱法,也有别于传统的欧洲唱法它是在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声乐教学和实践中,由老一辈的歌唱家和教育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在总结和继承中国古代声乐歌唱方法基础上,借鉴和吸收欧洲传统唱法的优点,逐渐形成的有中国语言特征和旋律风格,具有中国气派,演唱风格多样化的且科学规范的、形成一定理论体系的中国民族歌唱

6、方法 戏曲和曲艺进入高师声乐教学体系对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明代魏良辅所著曲律中说:“初学先从引发其声响,次辨别其字面,又次理正其腔调,不可混杂强记,以乱规格”不论古今,在培养声乐人才方面,首先要强调在声音训练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戏曲、曲艺方面的训练在我国高师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3.对高师的声乐教学有指导意义 戏曲和曲艺的演唱技巧能够给高师的声乐教学带来众多的好处更能突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魅力具体表现在: 咬字、吐字方面声乐演唱和戏曲演唱都是非常注重咬字、吐字的因为无论什么样的演唱方法都是音乐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感情的一类艺术形式在高师声乐教学中

7、有些学生(尤其我国南方)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歌曲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有时甚至影响了词意的表达如果有针对性地将某些戏曲(特别是京剧)唱段拿来教学并在咬字、吐字方面要求特别严格一些或许对纠正学生不良习惯会有所帮助 润腔方面中国戏曲中的润腔(如倚音、颤音、滑音等)是非常丰富的即便是最完备的记谱法系统恐怕也不能准确地记录只能靠口传心授来领会掌握这是中国戏曲的特色之一在声乐教学中如果教师经常性选用一些戏曲唱段并同学生一起研究、揣摩提高演唱民族歌曲的水平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板式方面所谓板式一般是指“在板腔体唱腔中具有一定节拍、节奏、速度、旋律和句法特点的基本腔调结构如慢板、原板、二六、快板、

8、流水和散板等”板腔体剧种(如京剧)的主要唱腔都是各种不同的板式结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张弛有度、疏密有致的艺术表现整体在创作歌曲时汲取中国戏曲和曲艺的某些节奏因素(板式的变化)能起到良好的艺术效果从叙事歌曲晋察冀小姑娘开此先河到20世纪60年代的八月十五月儿明革命熔炉火最红以及近年来的故乡是北京兰花花和木兰从军都在创造性地运用中国戏曲板式变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戏曲中“快板”(垛板)和“摇板”(紧打慢唱)的成功运用没有戏曲演唱经验的人唱这类歌曲总是感觉到在节拍、节奏以及速度变化方面难以很好地把握;而有戏曲演唱经验的人则可以驾轻就熟 表演方面高师声乐教学往往对呼吸、气息、共鸣、咬

9、字、吐字等演唱技巧方面投入的力量较大而在表演方面则有所欠缺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具有较好的嗓音条件可是在艺术实践中却显得手足无措眼睛不知道该往里看甚至连台步都走不好而中国戏曲非常讲究“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对训练学生的舞台形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适当在高师的声乐课上引进一些戏曲表演技巧的训练既能使教学气氛生动、活跃也能给学生日后的工作带来裨益 音乐风格方面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经常采用一些具有浓郁戏曲、曲艺音乐风格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如故乡是北京说唱脸谱重整河山待后生前门情思大碗茶北京的桥等曲目中京剧、京韵大鼓和北京琴书的风格即常说的“京字京韵”;江姐选段中川剧、四川清

10、音的风格;白毛女选段中河北梆子、秦腔的风格;洪湖赤卫队选段中湖北天沔花鼓戏的风格;采茶舞曲中浙江越剧的风格;看见你们格外亲中的二人台、山西梆子的风格以及没有强大的祖国有幸福的家我们是黄河泰山中的豫剧风格等等不胜枚举怎样才能把握好这些曲目的音乐风格是师生们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给学生加唱某些戏曲(曲艺)片段再演唱以上的曲目时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就可能会更准确些地方色彩就会更加浓郁 作品的宏观把握在高师声乐教学的实践中演唱的曲目有朝着大型化发展的趋势而我们往往发现有些学生驾驭大型曲目的能力不高每每将一首作品唱得支离破碎更谈不上有多少美感学生本来演唱大型曲目的机会就不多很难有什么实际的经验如

11、果我们的声乐教师在平时能给学生加些戏曲唱段特别是板式变化较多的唱段情况可能会好些例如在演唱兰花花木兰从军和孟姜女等曲目时演唱者若具备少许戏曲演唱的经验和技巧其艺术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戏曲、曲艺与高师声乐教学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1.中西两种“唱法”各有所长 美声唱法的特点是“采用了比其他唱法的喉头位置较低的发声方法因而产生了一种明亮、丰满、松弛、圆润而又具有一种金属色彩的、富有共鸣的音质;其次是它注重句法连贯声音灵活刚柔兼备、以柔为主的演唱风格”正是由于上述的特点才使得美声唱法从17世纪初叶开始随着西方歌剧的发展而繁荣起来至今仍盛行不衰 中国民族唱法的特点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行腔韵味为特长并与形体

12、表演浑然一体的清、声、字、腔相映生辉的综合演唱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声情并茂、字正腔圆、神形兼备、唱表结合、载歌载舞的二度创作原则”在中国民族唱法方面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风格、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 可能是一种历史的巧合美声唱法脱胎于西方的歌剧;而中国民族唱法同宋元杂剧、明清昆曲、京剧以及近现代众多的地方戏曲一脉相承这说明:两种唱法都是不应该排斥表演因素的都应该“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2.中西两种“唱法”存在着互通性 无论是西方的美声唱法还是中国的民族唱法无论是西方的歌剧、艺术歌曲还是中国的戏曲、曲艺、民歌或其他歌曲都需要呼吸(气息运用)作为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发声的正确、音质的

13、优美、音色的变化和感情的表达无一不与呼吸有密切关系美声唱法普遍采用的所谓“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和民族唱法中非常重视的“丹田之气”都是千百年来歌唱者从艺术实践中得来的宝贵经验从最终结果看“丹田之气”的运用与“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并没有尖锐的矛盾 过去曾有人误认为美声唱法不太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其实不然例如意大利语元音发音时唇形变化非常明显且不能随便改变;辅音的清、浊之区分也非常严格所以意大利语有清晰、音序均匀而有节奏每个音都平正而浑厚世界上从事声乐演唱和研究的人们都要学习意大利语言和用意大利语来歌唱中国戏曲尤其讲究“五音四呼”和喷口、归韵及收声等技巧认为这样才能将语言通过歌声形象地表达出来“如果不注

14、重字只注重声观众不知道你在舞台上唱的什么就是声音再好也没有意义” 也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唱法大概不像美声唱法那样强调共鸣其实这也是误解由于不同民族的语言及文化背景有差异因此对待歌唱的声音的观念便有所不同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这两种唱法是统一的如在唱高音时应尽可能合理的使用头腔因为头腔共鸣适宜于表现高昂激越的感情;唱低音区时要靠胸腔共鸣因为胸腔共鸣可以使声音宽厚宏大;另外共鸣与音量、音色、咬字和声区都有着密切关系“中国民族唱法的共鸣腔管相对比欧洲唱法的要细一些和短一些喉、咽腔并不开得太宽喉结相对稳定发出的声音比较集中、结实、明亮便于咬字行腔”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民族唱法(包括戏曲)与欧洲美声唱法虽然有

15、较明显的差异但在表演性、呼吸、咬字、吐字、共鸣等歌唱技巧方面均有互通性和一致性因此将戏曲引入我国高师声乐教学是完全可行的 中国戏曲、曲艺是孕育中国民族唱法的母体许多声乐艺术的精华充溢其中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曾拥有辉煌的历史它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世界承认美声唱法对我国声乐艺术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但也毋庸讳言它曾在一定程度上和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正常发展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使戏曲、曲艺等艺术门类代代相传将它们纳入普通学校的教学内容是很有远见的举措要达到这个目的高师音乐教育也要有相应的措施也就是必须将戏曲、曲艺纳入高师声乐教学体系之中这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们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通过对民族艺术的学习了解本民族及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信仰、礼仪、制度、经验、技艺、生产活动等情况懂得尊重地方民族文化传统学会感受各民族艺术的风格和丰富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为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未来我们要坚定地迈出改革步伐去迎接祖国艺术教育的繁盛时代 注释: 郁文武著京剧唱段走进上海中小学音乐课堂J.中国音乐教育1995年第1期第19页 中华人民共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