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论李白之“气”论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3054315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论李白之“气”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年论李白之“气”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年论李白之“气”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年论李白之“气”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年论李白之“气”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论李白之“气”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论李白之“气”论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李白之“气”论文 气者本为云气引而申之从物质的层面讲也指构成物质世界的本源即所谓元气是也东汉学者王充就说“天下合气万物自生”;北宋哲学家张载亦云:“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类似之说还有许多而对应人而言气不仅指人的气息生气更是指人的一种气质、气概即人的一种生存状态或精神面貌由此“气”不仅是人的一种禀赋特质进而也成为人们品判某人高下或论文(如曹丕典论论文之“文以气为主”)的一个重要标准以此来观李白可以说他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最富充沛之气的佼佼者他自称:“受气有本性”、“气岸遥凌豪士前”(流夜郎赠辛判官)、“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赠张相镐)可见其浩气从李白在世时开始人们就注意到李白特殊的气概

2、、气质用“气”来评价李白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自盘古划天地天地之气艮于西南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是生相如、君平、王褒、扬雄降有陈子昂、李白皆五百年矣”可见李白是得天地之气者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说李白:“受五行之刚气叔夜心高;挺三蜀之雄才相如文逸环奇宏廓拔俗无类”裴敬在翰林学士李公墓碑中称:“爱其才壮其气其文高其气雄天付上才必同灵气”旧唐书文苑传记李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均是以“气”来观李白而像杜甫在诗中对李白的精神气概就有十分精彩的描述:“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又:“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

3、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可以说杜甫对李白的气概作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而同时代的任华也对李白其人其文之气进行高度的称誉:“古来文章有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力我闻当今有李白高歌大笑出关去且向山东为外臣”(杂言寄李白)足见李白慷慨之气势然而对李白之“气”的赞叹表现得最为集中强烈的是宋代大文豪苏轼他在李太白碑阴记中说:“李太白狂士也士以气为主方高力士用事公卿大夫争事之而太白使脱靴殿上固已气盖天下矣夏侯湛赞东方生云: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雄节迈伦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游之方外者也吾于太白亦云”一会儿“气盖天下”一会儿又“高气盖世”简直不知再形容了后来明代方孝孺也反复在李太白赞中以“气”立论:“唐治既极

4、气郁弗舒乃生人豪泄天之奇矫矫李公雄盖一世麟游龙骧不可控制此气之充无上无下彼何小儒气馁如鬼仰瞻英风犹虎与鼠斯文之雄实以气充”看来李白真是独得天地之气气势充沛而非凡的人了然而“气”终究有些流动飘浮况且仅以“气”论人还比较笼统不易捉摸李白这团“气”毕竟由些元素凝聚而成即其内涵如何而从其表现形态看又有些突出的特征李白之“气”又蕴藏着什么样的文化意义对于诸如此类之问题似乎都有进一步明辨之必要而恰恰在这些问题上至今还缺乏较为详明的论证故本文尝试为之 笔者认为李白之“气”如果就其内涵来看可谓充沛饱满、丰富多彩如有宏放之志气俊爽之侠气、慷慨之士气等等但如果从最具个性色彩和最具影响力的角度看李白之“气”主要表现

5、在四个方面这就是才气、酒气、仙气和傲气李白就是这充沛四气完美融合的凝聚体我们首先看看李白对这“四气”的自我展示和他人笔下对李白这“四气”的再塑 第一说李白的“才气”李白对于自己的才气是非常自信的这在他诗文中有多方面的自我表述:“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书怀赠南陵常赞府)看来他时时将自己的才华与孔子相比;“剑非万人敌文窍四海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他自认文名满天下并超过了乡贤司马相如;“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上韩荆州书)“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为宋中丞自荐表)可见他对自己文才的高度自信;“援笔三叫文不加点”(赠

6、黄山胡公求白鹇)“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江上吟)他是如此展示他的激情创作状态 李白对其才气自许如此而他人对李白才气的赞许更是无以复加了可以说从古至今对李白才气的赞美是李白评价的一个极为突出的方面李白简直成为天赋诗才的代称或符号: 凡所著述言多讽兴自三代已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惟公一人(李阳冰草堂集序) 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瞠若乎后耳(魏颢李翰林集序) 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李白有天才俊逸之誉每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之下时人号曰李白粲花之论(同上) 李阳冰和魏颢是对李白的著述进行高度的评价“千载独步惟公一人

7、”、“与古人争长”都是对李白文才的高度肯定开元天宝遗事的二则是称美李白天赋的才华无论是“梦笔生花”还是“粲花之论”均是才气来自于天的体现总之上列诸则均表现了李白非凡的才气李白不是一般的人才而是“大才”、“天才”钱起在江行无题诗中称李白:“笔端降太白才大语终奇”海录碎事上说:“唐人以李白为天才绝白乐天人才绝李贺鬼才绝” 第二说李白的“酒气”中国文人历来好酒李白的饮酒更是独具特色李白已成为酒文化的代表综观李白之“酒气”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其“豪”豪气冲天具体说来是其量豪其情豪: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月下独酌其四)

8、 “三百杯”成了李白饮酒的标志此外像“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酒”(友人会宿)、“愁来饮酒二千石”(江夏赠韦南陵冰)、“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赠内)都是李白豪情畅饮的证明诚可谓酒气冲天在中国古代文人中罕有其匹 李白饮酒的第二个特点是其“趣”趣味盎然酒香四溢真是一片氤氲的酒气: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其一)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 这就是李白饮酒的美好境界和情趣大约在古代文人中只有陶渊明可与之媲美而李白的饮酒似乎更有潇洒飘

9、然的一面所以他赢得了超迈的“酒仙”、“醉圣”之称 李白饮酒的第三个特点是“雅”诗酒结合即兴创作其江上吟“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便是夫子自道对此他人笔下的李白则有更多的展示除前文所引杜甫的“李白斗酒诗百篇”和笔记小说里在宫中醉酒而创作外为进一步说明李白的醉态创作再举数则前人典型的论证: 晦以麴蘖畅于文篇万象奔走乎笔端万虑泯灭乎樽前卧必酒瓮行惟酒船吟风咏月席地幕天(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 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醉中草乐府十幅笔一息(皮日休七爱诗李翰林) 显然李白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为诗酒结合、诗酒精神的象征在后世只要诗酒连举人们没有不首先联想到李白的在这一点上在

10、中国古代诗人中没有人能取代李白在李白身上“酒气”已经得到雅化诗化了 从上述三点可见李白与一般文人的好酒不同李白的饮酒不仅饮得豪迈而且饮得潇洒更饮得雅致饮出了豪情逸兴和文化品味诗酒精神在此得到最完美的融合这就是李白独特的“酒气” 第三说李白的“仙气”“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内涵它与道家学说和道教密切相关不仅有宗教内涵更体现了一种超脱不凡、自由潇洒的特立精神;而李白身上的仙气在中国古代诗人中也是堪称卓尔不群、独具特色的了先看他的自我表述: 十五好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安陆白兆山桃花岩) 他反复表达对神仙的仰慕到晚年也依然如此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安

11、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天台晓望) 他从事具体的求仙活动企求得道成仙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虹凌紫冥(古风十九) 他步入了仙境和神仙一同遨游李白真是入流神仙、仙气飘飘了事实上李白还真的以仙人自居: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玉壶吟)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答湖州迦叶司马) 以神仙自许李白俨然已经超脱人寰了然而李白更向往的是神仙境界的自由精神: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游泰山其一)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游泰山其三) 这就是李白“仙

12、气”在精神上的超然境界正因为李白对神仙有着如此的爱好、追求加之他本人的特殊气质因此在世人心目中李白真如神仙:司马承祯以为李白有“仙风道骨可神游八极之表”;贺知章在长安一见而惊呼李白为“谪仙人”;李阳冰说李白生时“惊姜之夕长庚入梦”可见他是星宿下凡此外李白饮酒被称为酒仙、醉仙;李白写诗被誉为诗仙李白还有“天仙”、“仙宗”、“水仙”之称总之“仙”的色彩已涂抹到李白行为的诸多方面正因为李白生时便享有诸多仙称其人已被仙化那么李白逝后被认为“成仙”也就是当然的了在传说故事中李白的死是“水死”是醉酒捉月骑鲸仙去(最集中的表现是明人话本小说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也有直接说李白成仙了的旧题柳宗元撰龙城录就有李白“

13、仙去”之说: 元和初有人自北海来见太白与一道士在高山上笑语久之顷道士于碧雾中跨赤虬而去太白耸身健步追及共乘之而东去 这当然是神话元和初距李白去世已有四十余年可见这时已有李白成仙的故事流传了当然后人对李白的“仙气”的再现更多地是表现其超凡脱俗、潇洒自在的精神风貌可见李白身上的“仙气”已不仅仅是表现在对神仙的追求信仰、炼丹长生的层面而是进入到一种超然自在的精神境界而且李白的“仙气”已融汇到其行为方式之中特别是化为创作激情并成为其精神风貌的个性特质了李白已经成为文人中最具仙气的典型代表 第四说李白的“傲气”李白的傲气在他的诗文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14、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义气(上韩荆州书) 无论现实中的那个的李白是否确如其诗文中所写的这样但他笔下的自我确实充分表现出士人的傲骨豪气在李白诗中时时可见“长揖”、“调笑”、“拂衣”之类的话语这就是他面对权要时常见的行为方式正因为李白有如此的表现因而在他人笔下李白身上便附会了许多傲视权贵的传说故事据说唐时就有人言“李白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鼠璞)以后更不断衍化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15、如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在金銮殿上醉中挥翰等等兹再举一则颇能展现李白傲气的典型故事: 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板上题云:“沧海一钓鳌客李白”相问:“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白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蜺为丝明月为钩”相曰:“何物为饵”曰:“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时相悚然(侯鲭录) 揆诸情理这“宰相”应是开元后任相的李林甫此人口蜜腹剑妒贤忌能而李白敢于对这位灸手可热的权要如此蔑视足见其宏大气势和铮铮傲骨总之无论是自我表现还是他人再塑傲气已经成为李白的个性特质而突现于中国士林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没有一位能像李白这样有如此宏大的傲气 综上所述以上“四气”就是李白之“气”的基本内涵从上所举我们也不难看出李白这“四气”的意义与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