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25 回乡偶书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053554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25 回乡偶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25 回乡偶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25 回乡偶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25 回乡偶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25 回乡偶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25 回乡偶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25 回乡偶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乡偶书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孩子们,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几位新的朋友,你们喜欢吗?生:喜欢。 师:请你们看看大屏幕,图上有谁?生:有四个小朋友,和一位老爷爷。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师:(板书课题)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生:读课题。题目初解大屏幕出示课题,指导板书“偶”字。师:观察“偶”字,你认为哪几笔最重要?生1:中间的竖应写在竖中线上。生2:横折钩的横应写在横中线上。师范写。边写边强调:“竖”是一个字的脊梁,写得要正,要直。出示“偶”、“书”的释义。师:结合这首诗,你认为哪个解释最合适?生纷纷举手,众口一词。师:把题目连起来再读读,你读懂了什么?生:诗人回到家乡偶

2、然写了一首诗。师:理解得好。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能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读好题目就读懂了一半的文章。请齐读一遍课题。了解作者师:这首诗的作者是生:贺知章。师:听说过吗?生1:贺知章是唐朝诗人,他三十六岁离开家乡,八十六岁辞去官职,回到故乡。生2:他写过一首诗叫咏柳。(背诵)生3:贺知章自称“四明狂客”,人们因为他的诗豪放潇洒,风格独特,送给他一个外号叫“诗狂”。师: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狂放潇洒的诗人,在离开家乡五十多年后,要回乡了。他将会如何书写自己的心情呢?出示:回 乡 偶 书唐.贺知章少 小/离 家/老大 回,乡 音/无 改/鬓毛 衰。儿 童/相 见/不 相识,笑 问/客 从/何处

3、来。同桌合作互相检查朗读。师:觉得同桌读得好的请替他(她)举手,你的肯定会给予同桌站起来的勇气呢!检查朗读,相机评价。二初读古诗,认知字词。师: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画出生字词。生:边读边圈生字。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会认的字【课件出示】师:读准音。生:小老师带读。师:如果小老师读对,你们跟着读,读错就纠正过来。师;你们认为小老师读的怎么样?生:很好师:我们掌声送给他,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我会写的字【课件出示】师:一起拼读生:集体读、小组读、(多种形式读)师:老师想知道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些字呢生:立+日=音 师:你们真棒。接下来我们给生字宝宝找朋友。生:音乐、声音师:让我们读一读这些词语宝宝。

4、生:生读词语。【课件出示】师:让我们用这词语宝宝练习说一句话。生:我喜欢上音乐课。师:我们把生字宝宝放回课文里读。三、在读古诗,感悟诗意师:范读生:认真听师:指导朗读【课件出示】生:自由练读、有节奏、有感情地读。四、图文初解诗意、熟读成诵,体会感情【课件出示】师: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经过昨晚的预习和今天的诵读,你理解诗的意思吗?指名交流。(三名学生说得很流利,但大致相同。)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有答从网上抄的,有答跟父母学的。)师:网络学习、请教家长都是不错的学习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考。今天老师教给你一个理解古诗的方法,就是抓住关键字词,理解意思,再连词成句。

5、出示“鬓。”师:注意到部首“biao”中的“三撇”了吗?像什么呢?生:像胡须,像头发。师:是啊,这个部首本身就是指人或动物长的毛发。再看它的下半部分,读音,“bing”,像这样,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意思的字叫生:形声字。师:“鬓毛”是我们头上的一个部位的毛发,你知道在哪儿吗?生:指自己的头部,请一名同学作示范。师:再回想“衰”的意思斑白,白发丛生。想一想,“鬓毛衰”表示什么呢?生1:就是说,耳朵旁边的头发都花白了。生2:表示人的岁数很大了。师:把这句诗读读。生1,读得很有韵味。师:真是意味悠长啊!生2,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师:送你一个词字正腔圆。生3,读得较平淡。师:此时此刻,你就是贺知

6、章。别忘了,你的年纪已有八十六岁高龄啦!读出这种沧桑感。生再试读,有进步,但不大。师范读,学生掌声相送。师:感谢大家的鼓励,但是我觉得,在座的老师中,有一位读得会比我更好,那就是陈老师,有请)陈老师缓缓站起,酝酿片刻,深情朗读,博得全体师生持久的掌声。师:因为沉淀了丰富的学识,和对家长浓厚的情感,于老师读得多好啊!让我们也像陈老师一样,用心,用情读。齐读质疑对于这句诗,你有疑问吗?生1:贺知章为什么会离开家乡那么久呢?生2:贺知章离开家乡都五十多年了,为什么却“乡音无改”呢?师: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出示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师:谁能说说,什么是“乡音”?生1:

7、乡音就是家乡话。生2:乡音就是老家的土话。师:在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妈妈唱摇篮曲的语调里,有乡音。我们呀呀学语的时候,接触的第一个语言音符中,有乡音。我们上学前,与小伙伴玩耍时,会说起乡音。所以,说起乡音就想到了生1:童年生2:说起乡音就想到了妈妈。生3:说起乡音就想到了小伙伴。师:此刻,诗人的心情是生1:幸福生2:温暖师:多么温暖的回忆啊!读出这种感受生齐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师:可是,故乡啊,我回来了,走的时候,我风华正茂,回的时候,我两鬓斑白,我永远地保留着我的乡音,可是,你还认得我吗?此刻诗人的心情是生1:悲喜交加。生2:诗人的心情是担心的。生3:诗人是感慨万千的。师:

8、读出自己的理解生齐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师:亲人啊,我走的时候,你们都还健在,我回来了,你们却走了。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生1:痛苦生2:难过生3:悲伤师:读出这种体会生齐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师:温暖、喜悦、担忧、痛苦、悲伤,种种滋味都涌上了心头,真所谓五味杂陈。(板书)请再次带着自己的理解读生齐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师:正在这时,遇到了几个孩子。(出示图画。)仔细看看,他们会说什么呢?生1:几个孩子围着贺知章,笑着问他:“您从哪里来啊?”师:多好的一个字“笑”。你能想出来的笑有几种?生1:讥笑,嘲笑,哈哈大笑。生2:开玩笑,冷笑,奸笑,

9、狞笑。生3:逗笑,说笑。师:哈哈,原来笑有这么多种啊!那,在这里,是什么样的笑?生:开玩笑,逗笑。师:我们一起来,开玩笑,逗笑,读生齐读:“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师:此刻诗人的心情生1:欢喜,高兴。生2:快乐。生3:总算得到了一丝安慰。师:读出自己的理解生齐读:“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师:现在,你理解贺知章回乡的心情了吗?那是生:五味杂陈。师:一言难尽,五味杂陈啊!师:看来,“故乡”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字眼,能让许多人五味杂陈呢!出示诗句: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5、日暮乡关何

10、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请学生自读,指名读,相机解释。你看,多少伟大的诗人为自己的故乡写下了不朽的名篇。面对故乡,有人思,有人怯,有人愁,真是生:五味杂陈啊!师:就是贺知章自己,也意犹未尽地写下了另一首回乡偶书。(出示)生:读师:做解释。师:让我们再次回到题目中,来看“偶”字,你还认为是偶然间、随便写下来的吗?生:不是随便写的,是很用心写的。师:有这样一个词妙手偶得(板书),就是说写文章的高手,往往是灵感一来,就能写出好文章来。但这有个前提条件,就是拥有真情实感。再来看“乡”字,你看,离开了家乡的人,多像一只断了翅的风筝啊,而故乡,就是永远牵挂着他们的那根线。(边说边描写相关笔画)师:让我们,大声地,读或背,把这首诗送给像陈老师、诗人贺知章一样重回故乡的人吧!生:齐背回乡偶书五、指导书写展评激励布置作业师:课后,也让我们去慢慢地了解我们的家乡,多多背诵积累有关家乡的名句,让我们在诗中与诗人和诗人的故乡相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