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爸爸的教子笔记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304859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状元爸爸的教子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状元爸爸的教子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状元爸爸的教子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状元爸爸的教子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状元爸爸的教子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状元爸爸的教子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状元爸爸的教子笔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状元爸爸的教子笔记状元爸爸的教子笔记:做个“懒”家长每当看到或听到家长为陪孩子读书而含辛茹苦时,我不免感慨一番。家长陪读,既苦了自己,更害了孩子,为什么要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吴敌的学习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扪心自问,我们做家长的并没有操多少心。从小到大,吴敌都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我们这个家长当得确实比较轻松。让孩子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要建立孩子和读书之间的“缘分”。吴敌一两岁的时候,尽管离认字还早,我们还是买来一些图画书,和他一起“读”书,讲述书中的故事给他听,让他领悟读书的乐趣。他渐渐长大一些,经常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不急于回答,而是有意识地把他的注意力引到书上去,告诉他“我们一

2、起到书里找答案”,让他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大一些,吴敌听故事着了迷,我们便买来童话故事读给他听。他百听不厌,好奇心和求知欲变得越来越强烈。那期间,我因为工作和进修的需要,看书学习几乎成了每个晚上必做的功课;他妈妈也经常从学校阅览室带书刊回家看,对收获一类的杂志爱不释手。耳濡目染,吴敌读书的兴趣也与日俱增。让孩子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要培养孩子读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吴敌懂事起,我们就常跟他说,家长在不在身边都要认真学习,学习不是为家长,也不是为老师,只有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才能把书读好。我还现身说法,讲起自己小时候读书的事情:2那时候农村条件差,连电灯都没有。一到晚上,大人们休息了,我就

3、着煤油灯微弱的光线看书、做作业,时间一长,家长心疼煤油烧多了,还催我早点睡觉。那时候,村里好多孩子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差而无缘上学,我格外珍惜家长给我读书的机会,学习上从不要家长督促,学习成绩也一直比较好,初中毕业后考取了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此外,我还经常讲一些古今中外杰出人物刻苦读书的故事给吴敌听,在他幼小的心田播撒下爱读书的种子。让孩子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家长要坚持不陪读。吴敌上小学之后,很自然地爱上了学习。每天下午放学回家,第一桩事情,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和他妈妈都忙于自己的工作,从不盯着他做作业,也很少去检查、订正他的作业。他如果把作业做错了,老师怎么要求他订正,他是一人做事一人当,

4、从不找我们家长“耍赖”。记得那时候,小学生放暑假(寒假)前,还要带回家一册厚厚的暑假(寒假)作业。放假没有多少天,吴敌就三下五除二,把它们统统给解决掉,然后利用余下较长的假期,找课外书看或找小伙伴们玩。见他这样争气,我们也乐得省心,成了名副其实的“懒”家长。在学习的舞台上,他是主角,我们做家长的是欣赏者、喝彩者,偶尔帮他跑跑龙套,做一些学习资料搜集等服务性工作。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刚刚步入小学的校门,家长就怕他学习不专心,怕他把作业做错,怕这怕那的,喜欢陪着孩子学习。其实,这样做大可不必。很少有孩子天生就是学习自觉性差的,如果他一上学就有不专心的表现,那多半是因为这之前孩子没有与书籍建立3良好

5、的“缘分”。家长的当务之急是培养孩子与读书学习的“感情”,帮助他尽快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然后渐渐地从他身边隐退。如果家长不及时抽身,一“陪”到底的话,那会使孩子的学习依赖性越来越强,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无疑是利少弊多。时至今日,还没有出现过因为家长的陪读而特别优秀的孩子,证明了家长陪读确实不是一条好路子。我们从不对孩子的学习给予物质奖励。我们一直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好好学习,是孩子的职责;考试考好了,是孩子的学习获得了丰收。这跟农民辛勤耕耘后收获庄稼一样,是很自然的事情。本着这样的认识,我们对吴敌的学习有的是精神上的肯定、鼓励或安慰,但从不在他考试前许诺、考试后兑现某种物质奖励。有的家长把

6、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奖励挂起钩来,想通过这种办法来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其实,这样做容易误导孩子的学习动机,好像学习就是为了获得家长的某种物质奖励。一旦孩子认为家长许诺的奖励没有足够的诱惑力,或者他干脆就不想获得家长的奖励时,学习也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心理学上有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挑选了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将他们分为两组。老师对 A 组的孩子们许诺“只要画得好,就给你们奖品”,而对 B 组的孩子们只是告诉他们“我想看看你们自己创作的画”。两个组的孩子们都画了画,但是心理学家通过暗中观察,可以看到 A 组的孩子们大多都是被动地画着什么,他们绘画的兴趣明显地被降低了,而 B 组的孩子

7、们却都是兴致勃勃地在创4作。最后检验画作,B 组孩子的画充满了创意,平均水平明显高于A 组。这个实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龄组里都进行过,得到的结论完全一样。按常理推断,对孩子们的绘画成绩给予奖励,会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和水平,然而事实却正相反。心理学家解释说:奖品虽然可以强化某个行为,但它会使人的兴趣集中在奖品上,而对被奖励的行为本身失去了兴趣。只有当孩子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知道读书不是为了家长许诺的某种物质奖励,而是为了自己成长的需要时,孩子读书才有一种内在的持续的动力。如果家长要为孩子购物,也要“师出有名”,尽可能将购物的原因与孩子的学习成绩脱钩。吴敌读初中的一个暑假,我们和他一起上街

8、选购了溜冰鞋、MP3 和小灵通,但这和他考试取得好成绩没有关系。吴敌自己也清楚,买溜冰鞋是想拉长他体育学习的“短腿”;听听音乐是想调剂一下他的课余生活,顺便给他增添些“音乐细胞”;买小灵通是为了即将到来的高中住校生活联系方便(后来学校不允许带,小灵通基本处于休息状态)。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当孩子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成了习惯,步入健康成长的人生轨道,做家长的哪会有不轻松的道理呢?如何规划孩子的成长:为设计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曾经大伤脑筋。后来他突发灵感,决定“撒上草种,提5前

9、开放”。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时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路,有宽有窄,优雅自然。后来,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 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格罗培斯的成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有些事情在不知如何选择时,顺其自然,也许是最佳的选择。建筑如此,教育何尝不也是这样?孩子的成长之路仿佛也是一条铺向未来的路径,过多人为的设计不利于、甚至扭曲其个性的发展,顺其本性,不失为聪明之举。吴敌小时候爱画画,捏着蜡笔涂涂抹抹,一画可以半小时。看他乐此不倦,我们就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常到书店买五颜六色的儿童画给他。可渐渐地,这小子喜新厌旧,追着

10、找童话故事看,不再对画画入迷了。随他,我们也不指望他将来做画家,这事也就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升入高一理科实验班不久,班主任要求学生申报学科竞赛小组,吴敌回家和我们说这事,我比较倾向他报数学,理由是本省高考录取划线时主要看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成绩,理科生选学的物理等学科成绩只看等级。现在报数学小组,即使将来数学竞赛成绩不够理想,拿不到保送生资格,高考时数学科目多少也会占一点便宜。可是,我的“小九九”没有打动吴敌,他最终报的是物理小组。物理就物理,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做家长的本来只能在幕后做做参谋、当当顾问,不能冲到前台做孩子的老板,替孩子拍板学习上的事情。后来的事实证明,吴敌的选择是正确的

11、,6不论是物理竞赛还是数学高考,他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物理竞赛他拿了一个省一等奖、一个省二等奖;在 2009 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他凭借物理学科的出色发挥,理综科目测试得了 A 等。2009 年高考,本省数学卷含附加分在内满分 200 分,吴敌得了 194分。能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想想也合乎情理。当初选报物理小组是他自己决定的,之后他当然会特别珍惜机会,特别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特别注意物理和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分配。事实证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家长的尽可能不去干涉孩子的自由发展,不拿自己的人生阅历做参照物来改变孩子的人生轨迹,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说不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12、当然,也有家长不这样想,他们总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自己过的桥比孩子走的路还要长,喜欢以自己的思考来代替孩子拍脑袋、做决定,结果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觉得读书没有乐趣,对大人的话很厌烦,学习自然就没了动力。严重一点的,还会导致令人痛心的结果。我熟悉的一所高中,有一名学生成绩非常出色,考入了国内一所顶尖大学。他想学习法律,父母却要他学习电子。大三以后,他实在学不下去,竟退学回到原来的高中复读。来年再考时,分数只够进一般的大学。为此,他和父母都痛苦不堪。现实生活中,类似情况绝非个别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就是做家长的太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对孩子的干涉过多了。当然,我们强调孩子的成长要顺应其天性,不是说对孩子的成7长可以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而是说,孩子是自己成长的主体,在其成长历程中,家长给以适当的引导和指点是应该的,但没有必要施以过多的设计、干预、甚至扭曲。孩子的身心基础、智能结构、思维方式、生活背景各各不同,顺乎自然,其人生之路的宽窄、曲直、走向自会如迪斯尼乐园的路径那样,优雅自在,通向成功。蒙-14 理-天使三种水果孩子多吃害健康:1、柿子遇酸成胃结石。2、甘蔗蔗糖易致葡萄球菌繁殖。3、柑橘易引发胡萝卜素血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