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下册第6单元教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304808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下册第6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下册第6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下册第6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下册第6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下册第6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下册第6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下册第6单元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课题 11 三峡之秋课时 第 1 课时 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橘、柚、漾、曳” 。3、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一学习目标:4、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5、 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橘、柚、漾、曳” 。6、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二自学指导: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3、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 书

2、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4、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 问题。三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五学生讨论更正 教师点拨:六当堂训练: (见学案)反思:通过本节教学,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课题 11三峡之秋课时 第 2 课时 主备教师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一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 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3、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二自学指导:1、自主阅读,思考:作者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1)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每一部分的景物和特点。(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A、学生结合自己所画的句子,交流自己的体会,讨论要点: B、在 讨论过 程中,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课文的意境美,体会语言文字美,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2、作者把三峡之秋描写得如诗如画,看看作者都用了哪些描写手法?三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五学生讨论更正 教师点拨:六当堂训练: (见学案)反思:通过本节教学,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了作者描写景物的

4、方法。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课题 12古代诗词曲四首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教师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2、读通读顺这三首诗,并理解诗意。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一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2、读通读顺这三首诗,并理解诗意。二自学指导1、 自读课文,自学诗中的一个生字,会读会写,并把这四首诗读熟。2 、结合注释,自读自悟。思考:1 .这首词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2 .自己试着讲讲词的意思,把不懂或讲不清的地方记下来。三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五学生讨论更正 教师点拨:六当堂训练: 1.必做题 2.

5、选做题反思: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了本课生字。4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课题 12古代诗词曲四首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能有感情的背诵默写四首古诗。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一学习目标: 1、 背诵默写四首古诗。2、 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二自学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描绘的景象、体会感情。三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五学生讨论更正 教师点拨:六当堂训练: 1、背诵古诗。2、解释下列诗词句的意思

6、。(1)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2)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3)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 反思:学生能正确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歌。领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5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语课题 快乐读书屋六:迷人的天山牧场课时 一课时 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横亘、连绵不断、驰骋、暮霭”等词语的意思。勾画文中的比喻句。2、了解天山牧场在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时的迷人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获得美的享受,陶冶学生审美情操。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7、的意思。勾画文中的比喻句。2、了解天山牧场在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时的迷人景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自学指导:1、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说一说天山牧场给你留下最初的印象是什么?如何运用题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默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哪些地方写天山?哪些地方写牧场?写了牧场哪些时候的景观?(15 分钟后,相信认真的你一定会有精彩的回答)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五学生讨论更正 教师点拨六当堂训练:1.必做题 2.选做题 反思: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6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课题 快乐读书屋:西

8、双版纳密林奇观课时 一课时 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在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按照“总分总”的思路给课文分段,学会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总结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一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按照“总分总”的思路给课文分段,学会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二自学指导1、交流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的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2、请同学们带着你想知道的问题自由的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

9、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3、通过学习你们发现 25 自然段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吗?4、密林中还有哪些奇异的景观呢?三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五学生讨论更正 教师点拨:六当堂训练: 反思: 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按照“总分总”的思路给课文分段, 7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课题 能说会写:我最喜欢的景物描写课时 一课时 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物叙述清楚并能说出喜欢的理由。2、 让学生学会欣赏,善于思考,敢于交际和评价。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条理地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物叙述清楚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 学 流 程 动态

10、修改部分一学习目标:1、有条理地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物叙述清楚并能说出喜欢的理由。2、让学生学会欣赏,善于思考,敢于交际和评价。二自学指导1、 交代自己所读的诗文题目。2、 说说诗文描写了什么景物。3、 举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景物。三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五学生讨论更正 教师点拨:六当堂训练:练说比赛:回忆整理思路,在全班同学面前述说,能表达真情实感。反思: 学生有条理地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物叙述清楚并能说出喜欢的理由。8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课题 能说会写:我最喜爱的景物课时 一课时 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在享受观察的乐趣中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2、乐于习作

11、,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一学习目标:1、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在享受观察的乐趣中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2、乐于习作,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真情实感。二自学指导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作者都是怎样描写景物的,是如何表达内心的感受。2、请把你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物说一说,并且说出你喜爱的原因。3、在组内汇报交流,要求叙述有条理,有顺序。三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五学生讨论更正 教师点拨:六当堂训练: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描写一处你喜爱的景物,并表达出你

12、对景物的赞美之情。题目自拟。反思: 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描写一处自己喜爱的景物,并表达出了对景物的赞美之情。9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课题 语文七色光六课时 一课时 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辨别多音字的读音并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2、积累背诵古诗词中写景的佳句3、了解词这种文体教学重点与难点 字 词 句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一学习目标:1、辨 别多音字的 读音并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2、积累背 诵古 诗词中写景的佳句3、了解 词这种文体二自学指导1、仿照例句,用 带点的词造句2、搜集,背诵古诗词中写景的佳句三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五学生讨论更正 教师点拨:六当堂训练: 一、必做题:1、 根据多音字的不同读音组词2、 比较汉字形体的异同.3、日积月累1、先请同学读一读课文中列举写景佳句2、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写景造句二、选做题:知识窗反思: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