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与思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3042676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与思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与思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与思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与思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与思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与思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与思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梁玉英 思想道德作为统驭人类精神世界的上层建筑,在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否用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民心,形成共同的意志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而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言:“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重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关系到社会治安、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国家的未来发展。一、 当前青少年思想道

2、德建设现状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尤其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更是如此。总的看,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当代青少年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确实存在有一些青少年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把腐朽当神奇,把庸俗当高尚,把谬误当真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格格不入、与现代文明风尚极不协调的不良现象。如由广播、影视、网络游戏、“口袋”图书等引发的青少年误入歧途、从色情、暴力倾向到黑恶势力危害他人与社会的问题,由学习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父母远离或疏于

3、交流等引发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由应试教育带来的家庭、学校、社会在思想道德德育方面的缺失所导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升学”书、亲情淡漠、利己主义思想严重等问题,由家人溺爱、生活环境优越等引发的艰苦奋斗精神缺乏、拼搏进取意识不强、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和现实生活、不懂得关爱自然和珍惜生命等问题,近年来以抢劫、杀人等为突出特征的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和许多家庭的幸福安宁,越来越倍受全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二、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因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青少年中有30%左右、城镇青少年中有5%左右的人,没有完成义务教育,过早辍学、步入社会,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成为无业

4、游民,经常出入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应试教育的弊端、网络的危害等无疑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1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社会道德观念的变革。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因其自身的缺陷,对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一定负面作用。它突出了经济行为主体的自主性,人们越来越关注自我存在和自我价值实现,强调自我发展和个人自由,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但也引发了无视社会责任的诸如损公肥私、贪污腐化、见死不救、遇难不帮等社会道德滑坡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享受倾注了极大精力和热情,以至于形成

5、了一种物欲化的社会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使人们过于迷恋对物的享受和崇拜,根本无视自己的精神需要和人格完善;由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和物欲的无止境性,加之机会不均等和攀比心理作用,导致社会上一些人心理严重失衡、行为不安分、思想不集中、见异思迁、趋利若鹜、有岗不上、有业不敬的浮躁狂热现象;市场经济的自发性、求利性、功利性原则诱发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一度在社会上盛极一时,造成了人们对精神追求、理想信念的淡化等等。以上这些社会不良习气,都直接或间接地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2家庭教育的缺失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在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方面几乎是一片空

6、白,甚至还把自身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言行潜移默化给孩子。家长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缺乏家庭美德、荣辱感不强,时时刻刻、事事处处熏陶着孩子,造成孩子在思想道德建设的萌芽期就呼吸着“缺氧”的空气,影响了孩子良好品德的初步形成,反而营造了孩子任性自私、不尊老爱幼、亲情淡漠的土壤。加上有的家长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经常求神拜佛,有的家长受社会上赌博之风影响、经常在家中聚赌等等,都严重影响了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部分家庭的现状:家长自身不求上进、不知荣明耻、浑浑噩噩过日子,却要求孩子爱学习、各方面成绩突出;否则,就觉得脸上无光,打骂孩子不争气。自身不正,如何正人?家庭教育的缺失,对青少年

7、思想道德基础的形成极为不利。 3应试教育弊端仍顽固存在,素质教育几乎还是纸上谈兵(1)应试教育以成绩定输赢评价教师能力高低和优劣,对学生在是非认知、判断标准、辨别能力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缺乏正面引导和积极鼓励,患上“营养不良”症。品德课的缺失,势必导致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评判标准产生质疑。据调查,广大农村和小城镇学校,小学生思想品德课、自然课等并没有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究其原因很简单,小学品德课、自然课等总是以“辅”科面目出现,常常是由所在班级的语、数两科教师兼任;而这两科教师为了提高所担“主”科成绩,往往理所当然地占用品德、自然、社会、体、音、美等“辅”科的授课时间

8、。为了应对学校及其教育主管部门的竞赛、抽考、升学率评比等,从家长教师校长教育主管部门,再从教育主管部门校长教师家长,没有多少人真正关注、重视孩子们尊老爱幼、仁义、明礼、诚信等传统美德的教育培养。同时,学校没有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普及等活动,学校品德课不仅缺失,而且严重脱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不能很好地关注、解决学生们最为关切的、心存疑问和深感困惑的学习、生活、家庭、社会、自然及人际关系等问题,品德教育只停留在浅层说教的平面上,很难收到实际效果。(2)应试教育导致教师将教书与育人有意无意地割裂开来,按成绩将学生分类是大多数学校的普遍做法。比如,在一些学校,成绩突出的学生可以

9、任选座位,成绩差的学生只能坐被同学挑剩下的又偏又靠后的座位。本来坐在教室的什么位置与学习成绩并没有多大的直接联系,完全可以借座位教育孩子们出于爱心,关心、照顾诸如近视、弱视、散光等特殊情况的同学选择更加适合他们的座位:一方面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青少年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素质得以培养和提高。而将学习成绩与座位直接挂钩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伤害了多数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同时也使个别成绩好的学生仗着“一好遮百丑”而养成骄横自私、目无尊长、懒惰放纵的习气。个别成绩差的学生则因来自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心理伤害程度超出常人想象,个别学生或

10、患上心理障碍类疾病,或形成叛逆性格甚至走上极端误入歧途成为社会问题。这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未来择业和生活定位都将产生消极影响。应试教育导致教师忽视青少年人格美德培养。课上课下教师谈的都是成绩、大学与前途,似乎这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似乎考不上大学前途一片黑暗,似乎人品、修养、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再好再强都与前途无甚关联,似乎应试教育的极端性和片面性,严重地限制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长久以来有识之士呼吁的、近年来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贯彻落实起来却异常艰难,距离真正落实似乎仍很遥远。4网络的危害网络的发展,无疑为人们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和信息共享的机会,但也因部分人群过度迷恋网络而造成许

11、多问题,特别是正处于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形成时期的青少年,由于上网成瘾而导致无心学习、无心于事、无精打采、食欲不振、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个别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已引起众多家长的深深忧虑。网络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聊天。鱼龙混杂,信马由缰,胡说八道,乱侃一气,模糊是非善恶标准,不辨美丑,不知荣辱。特别是一些色情、暴力网站,引诱青少年从事色情、暴力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二是网络游戏。使青少年严重脱离实际,不能正确认识现实生活,在虚拟世界中不断拥有财富、城堡、武器、宝物等,一步步地走向虚拟成功,引诱青少年沉迷其中,渐渐成瘾,废寝忘食

12、泡网吧,甚至于连课下休息时间都不放过,星期天以去同学家学习为由骗得父母信任,通宵达旦上网的学生不在少数。据今年在城乡20多家网吧调查发现,上网人员中95%以上是未满18周岁的中小学生,其中10岁左右的小学生约占80%。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的形势极为严峻。因长期上网而引发的打架斗殴、偷盗、抢劫、强奸等扰乱社会治安的现象时有发生,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造成严重危害。三、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1加大家庭教育力度,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良好家庭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人本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应从构建和谐家庭入手,从小培养孩子的家庭美德。

13、家长自身首先要具备文明礼貌、尊老爱幼、作风民主、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不能将社会上的恶习诸如赌博、酗酒、打架、骂人等带回家,避免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俗话说“学好三年,学坏三天”,更何况是日夕生活的家庭环境呢?其次,父母要教育好孩子,自身还需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并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用自身的公德意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来潜移默化熏陶孩子;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深植在孩子心中,转化为家庭成员社会公民的自觉行为。只有这样,父母孩子与家庭社会才能在和谐温馨状态中实现良性互动,获得健康发展。公民良好道德素质是社会和谐的关键主体,青少年思想道德建

14、设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和未来。“三岁看大,七岁知老”与“万丈高楼平地起”,说的都是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打好基础,从小教育,从幼年抓起。家庭教育力度越大,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就夯得越瓷实。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助力。学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中存在的久治不愈的老问题。毛泽东同志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指出:“课程多,压得太重,是很摧残人的,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方法都要改。”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的,今后仍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 1999年6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15、,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迎接新世纪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把提高创新能力摆到了民族复兴和国家兴旺的重要位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但素质教育绝对不只是教育界的事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影响到学生、家长的个体利益,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多少年来,我们往往只重视应试教育、成才教育,甚至把智育作为压倒一切的教育活动,单方面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

16、对孩子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的素质教育,尤其是要热爱生命的教育,结果使孩子们不懂得热爱和珍重生命,稍遇挫折或不如意就采取终结生命的方式。殊不知,生命是知识、智慧和道德的载体,生命没有了,其他一切都会化为乌有。然而,近年来的素质教育并不理想,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弊端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反而有变本加厉之势。现实中以重复训练、低效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变得异常困难。繁重的课业负担,不仅对正值发育成长期的孩子造成身体损害,而且也让挣扎在无边题海中的孩子们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更制约了他们的精神成长。孩子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和自由的心灵。因此,家长、老师和全社会的人,都应该全力以赴地推进素质教育,让孩子们早日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