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科技期刊论文范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3037624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科技期刊论文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科技期刊论文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科技期刊论文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年科技期刊论文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年科技期刊论文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科技期刊论文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科技期刊论文范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期刊论文范文 科技期刊是一种发表自然科学及技术的杂志按出版内容出版方式出版周期等多种方式发行其主要特征有:连续性时效性创新性渗透性等 科技期刊论文 1流程优化前存在的问题 学报编辑部于年开始使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系统使用之初由于对软件不熟悉平台上稿件处理流程的设置比较僵化大体按照传统的收稿责任编辑(学科 编辑)初审专家(学科编委)外审作者修改主编终审编辑加工的流程设置然后转入线下进行排版执行编辑校对印刷的流程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了一些问题 (1)稿件处理周期长 一方面优化前初审和外审阶段时间设置分别为20、60天主审需要15天审理周期近3个月刊发周期需1年在 审理时效性方面优势不足;另一

2、方面在编辑加工阶段由于作者中硕博士研究生为主要群体来稿文章进行一次加工而达到 齐、清、定的稿件很少需进行多次编辑加工这也导致此阶段的处理时间较长(1个月)影响了稿件整体的处理周期 (2)稿件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的把关环节有待改进 例如优化前同行评议没有严格送两位专家评审有的只送了一位且没有采取双向盲审制影响了稿件审理的公平性 后期主审后管理层对期刊格式和规范化方面的审查比较薄弱影响了期刊的出版质量 (3)各阶段衔接不畅影响运转效率 例如主编终审同意录用稿件后在编辑加工和校对阶段会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除了与作者沟通修改外有的还需 要与主编(主任)商榷多个单篇次或者单个问题的沟通会占用编辑和主编(主

3、任)很多时间且效率较低;校对阶段优化前在排 版后给作者发送1次校样稿但经过几个校次改动的内容没有与作者及时沟通存在与作者沟通不畅的问题;排版阶段优化前 采用将学报整期需排版的文件传递至印刷厂而印刷厂往往要同时进行多个期刊的排版工作需协调时间编辑部对这部分工作时间的控制比较被动 2优化措施 针对上述3大问题本着缩短稿件处理周期、提高同行评议效果、改变流程设置、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经过反复的摸索和实践从200 7年起编辑部从每个环节入手逐个改善进行了多次的优化和调整(图1) 2.1缩短、控制流程时间节点稿件进程可追踪 首先于年在系统后台将初审和外审阶段时间分别设置为7、40天运行稳定并达到预期效果后

4、于年继续设置为3、20天使三审中前两审的时间严格控制在30天内 采取的措施是:结合系统功能设置过期自动颜色标注和邮件自动催审功能 责任编辑进入系统后对稿件的进展情况一目了然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追踪控制稿件进程 其次调整作者单次修改、主审和单次编辑加工的时间将其分别设置为30、7和15天 这样线上的总体时间约4个月全程由同一责任编辑(学科编辑)负责线下也进行了时间的调整和控制由当期执行编辑负责总体控制在4个月左右 采取的措施是:送主审、终审和付印的时间为每月固定的时间点只能提前不能延迟并配以适当的奖惩措施 这样编辑、主任和主编就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稿件处理时限进行把控达到预期效果 2.2调整

5、稿件处理流程设置提高稿件质量控制和工作效率 2.2.1线上流程调整 (1)流程源头控制增加收稿初筛环节 在收稿时对不符合期刊办刊宗旨、写作不规范、经学术不端检测文字重复率过高的稿件不经入库直接退稿减轻后面责任编辑的初审压力提高其工作效率 (2)调整外审设置提高审理公平性 外审实施双盲审制度并规定责任编辑处理稿件时至少有2个外审专家意见才能对稿件做出外审结论提高了同行评议的公平性保障了录用稿件的学术质量 (3)增加返作者修改次数并提出不同的修改侧重要求提高稿件修改质量 一般编辑部都与作者联系修改一次但由于作者要同时兼顾内容和格式修改一次修改到位的不多 因此我们进行了23次甚至多次的再次修改设置但

6、每次侧重点不同 一般首次修改在外审之后侧重对学术质量的审查 主审同意录用的稿件要求作者再进行一次修改这次是结合主审意见完善格式 这样经过几次修改返回的稿件更规范看似环节繁琐但提高了后面编辑加工环节的效率 (4)增加编辑加工次数提高稿件规范性 学报为综合性学术刊物日常稿件中图表、公式、符号等内容较多也是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一次加工不能全部兼顾到在后面校对时就会出现较多问题改动也较多 据此我们将1次编辑加工改为2次但在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如第1次侧重文字和参考文献第2次侧重图表、公式及符号 这样不容易遗漏项目这种方式虽然使编辑加工次数增加了但编辑的实际工作量并没有额外增加而且由于针对性更强编辑加工的稿

7、件质量得到了改善 2.2.2线下流程调整 责任编辑完成编辑加工环节后转给当期的执行编辑进行线下工作流程的调整包括:(1)终审后增加主审环节提高稿件审查质量 针对终审后稿件发现的问题为了提高效率在1校后增加终审环节 流程修改后主审侧重学术把关终审在辅助审查学术问题的同时侧重编辑加工和校对问题的解决 这种方式既对稿件在内容和格式上进行了再次把关又提高了主编(主任)的工作效率和稿件处理流程的流畅性 (2)返作者校对次数由1次改为2次降低差错率 目前一般编辑部的做法都是以pdf格式返作者校对1次但经过后面多个校次及最后的终审后有些稿件还要做一些改动需及时传达给作者 基于此我们采取了在定版付印前再将pd

8、f文件返给作者校对一次的做法这样作者对后期修改内容可进行确认同时再次校对稿件时还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降低了稿件的差错率提高了稿件质量 (3)改革排版方式提高排版工作效率 学报编辑部年之前的排版工作都由印刷厂完成受制于印刷厂时间安排和人员变动的影响排版、校对、改版效率不高 为此我们专门聘请了一位专业排版人员专门负责学报的排版、改版工作这样工作衔接紧密、时间安排灵活可以实现 分批或者单篇排版对于一些棘手问题也能即时指导解决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和流程的周转速度 综上本着缩短流程处理时间、提高稿件质量控制和工作效率的目标改进流程的各个环节使流程中稿件进程可追踪时间可掌控 审理更公平内容更规范各环节连接更

9、流畅工作效率更高 3流程优化对期刊质量的影响 稿件处理流程的优化目的是通过各项措施缩短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最终达到保障期刊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的目的 分析年学报各年度稿件初审、外审、刊发周期、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其中稿件处理周期、评审周期和刊发周期 数据统计自学报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 3.1稿件处理和刊发周期缩短 由图2可知学报自年开始进行流程优化后初审时间和外审时间明显缩短年优化前两个阶段处理时间 分别为22、58天年进行了初审和外审环节优化后分别下降到4、40天成效明显至年进行第二次优化后 分别下降到2、22天

10、年以后基本稳定在23天和1822天加快了稿件的审理进程 审理阶段缩短了近2个月的时间再加上其他环节的优化组合使整个稿件的刊发周期明显缩短 由图3可知年学报刊发周期364天接近1年经过优化后至年下降为227天除了年由于出版专刊 影响了正常来稿的刊发周期外其余年份基本稳定在220260天缩短了近4个月 高效的稿件处理流程缩短了稿件的刊发周期而短的刊发周期吸引了更多的稿源年学报来稿量为1200篇左右 经过改革逐步增加近两年来稿量稳定在2000篇左右增长了66%这是流程优化带来的连锁反应 在人员基本固定的情况下编辑部人员处理的稿件量也增长了近66%而出版周期的缩短说明整个编辑部处理稿件的效率有了大幅度

11、的提升 3.2期刊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稳定提高 流程优化不仅缩短了稿件的审理时间也通过建立双盲审制度、增加终(主)审次数及增加作者修改次数等措施保障了稿件的学术质量 由表1可知学报影响因子在学科中的排名自年后呈逐渐上升趋势尤其近4年居生态类期刊首位被引频次也呈 逐渐升高趋势稳定位于学科第二且连续5年获得“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 说明优化后的稿件流程设置为提升学报学术质量及其在生态类期刊中的影响力提供了保障 通过增加编辑加工次数、增加作者校对次数及革新排版方式学报的出版质量得到了提高差错率得到了降低并连续多年在期刊审读中得到优良评价 关于期刊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虽然还存在稿源等各方面因素的影

12、响但科学、流畅、高效率的稿件处理流程是其重要保障因素 4结束语 稿件日常处理流程关系到作者、审者、编辑三方的工作方式和效率也对期刊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建立高效、流畅、科学的稿件处理流程每个期刊的做法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目标是缩短出版周期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最终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对稿件处理流程的优化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出版实践中个环节不合理就随时注意分析总结找出适合的优化方式并进行改革 在学报稿件处理流程优化过程中也出现过因增加编校次数而导致相应环节时间延长的现象我们发现这种趋势就立即进行了微调整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每个科技期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资源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利用现有资

13、源优化稿件处理流程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 科技期刊论文 1融合发展的基础 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将公民科学素养提升到“对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位而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不仅需要以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前提同时也需要以链接科技与公众的传 播平台为推动这其中大众媒体和科技期刊尤其是科普期刊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向大众进行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的任务 科技期刊担负着发布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信息的职责主要为相关科技人员的交流平台其中科普期刊是科技人员和感兴趣的大众之间的交流平台 大众媒体则更多的是科技人员与公众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 在科学传播方面大众媒体和科技期刊一样也是科学服务于社会的重要途径其科技传播能力与公众科学素质密切相关 大众媒体和科技期刊的科技传播活动涵盖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人们行为方式的科学化和理性化从而推动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对科技期刊来说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一方面是现代传媒受众的有力竞争者另一方面也可作为扩大期刊影响力并寻求与受众建立互动的良好平台 随着这类大众媒体的发展需求增大科技期刊完全有可能与网络、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实现优势互补并从中借力为科技期刊的发展寻找新的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