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浅谈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融合论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3016423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浅谈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融合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浅谈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融合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浅谈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融合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浅谈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融合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浅谈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融合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浅谈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融合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浅谈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融合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融合论文 摘要:美声和民族唱法在当下声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声乐教学中逐渐将两种唱法相互借鉴与融合这样的歌声将具有美声和民族声乐的特色弥补了各自单一歌唱中的不足本文简单探讨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差异对比及融合的措施希望能够给声乐教学一点新的启发 关键词:声乐教学;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融合 声乐即人声演唱声乐教学包括美声和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按字面意思即优美的声音即唱法本身就涵盖了优美的特点民族唱法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根植与本土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产生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风格的歌唱形式;由于我国民族众多涵盖的民歌也是多种多样因此民族唱法更

2、具有多样性声乐发展至今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中国现代声乐的两大重要标志同时两种唱法本质区别较大教学如果能将两种唱法有机融合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效 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对比差异 1、气息运行的异同 声乐是由人声来演唱表达情感的音乐形式声乐教学不管是美声还是民族唱法都需气息的运用中国唐代音乐文献乐府杂录中说:“善于歌者必先调其气”可见气息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两种唱法中共同需要严格练习的民族唱法气息运用讲究从中腹部(丹田)酝酿胸腔而发美声唱法气息却是由胸腔和腹部共同呼出教学中有专业三点强调即印堂、横膈膜、下腹部这三点就是歌唱中气息运行呼出的关键实际演唱中民族唱法教学强调唱出细致清晰的单线型声

3、音即重视气息和声音的一致性而美声唱法则重视气息的保留和存储强调尽量能用最少的声息发出最动听的声音演唱中关键在于气息的呼出配合协调声门让气息平缓而舒畅所以说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强调气息的运行与呼出强调腹腔对于气息的把握与控制只是在实际声门呼出最后形成的声音效果上存在很大差异 民族唱法重视声音的线性流出强调声音的强度与清晰度气息运行期望达到的效果是歌唱情感、歌词、音乐的交汇展现出民族独具特色的唱法音调美声唱法始终重视声音发出后的优美度和动听度所以在运气方面大多予以保留并不在意声音是否清晰是否具有线性凝聚力只要气息能够顺畅的在声腔中流动让气息运行下的唱词展现出优美的表现形式即可所以从最终声音效果上看

4、美声唱法的气息较深厚声音柔美、饱满且稍显松散重视共鸣善于将唱词与气息运行交汇合成通过气息运行表现唱法的整体共鸣之美而比较民族唱法声音铿锵有力气息强且浅声音明朗且冲击力度大声音效果亮、薄真声频繁气息运行抒发快且相对彻底带来的是直接而透彻的听觉体验此外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语气上也有很大差别民族唱法语气相对多变不拘泥于一种固定音调气息运行多变有提气、歇气、换气等美声唱法要求唱词不允许被语气打破基本就是按照曲调转变乐句的分句来换气 2、嗓音运用的异同 嗓音运用是整体声乐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其重点在于嗓音的运动方式强调嗓音的运用技巧不论民族方法和美声唱法声音都是由人体的咽喉器官流出只是流出方式上两者还是

5、有着显著差异的民族唱法具有悠远的历史形成过程中受地域文化、生活习俗等特别是受民间戏曲和说唱艺术的影响非常之深;所以不同地域在唱法风格上有着显著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又在固定范围内都有着单纯、直接、铿锵有力的特色彰显我国整体民族共同的文化信仰民族唱法共鸣教窄声音单纯一般唱词明朗情感鲜明而直接歌唱特色亮、脆歌唱效果、柔嗓音流出真声较多美声唱法重视嗓音流出的技巧一般嗓音力度稍弱气息有所保留配合嗓音部分的气息都是对应合理划分的以便能够在完美的气息配合下发出最为动听的声音美声唱法为确保嗓音发出较为清晰、圆润、松弛一般会将喉头位置放低强调声音流出靠近口腔上方实现宽广、统一的音域开拓歌唱情感表达是贯穿、连续的另外

6、在嗓音的运用上民族唱法有一个有别与于美声唱法的特色之处民族唱法具有“润腔”的独特技巧润腔过程一般带有演唱者的表情传达体现出演唱者的主观刻意技巧添加是民族唱法情感表达的直接性的鲜明特色润腔技巧的表现过程一般带有颤抖、连滑伴随假唱在各种民族歌曲中随处可见若缺少润腔技巧即会失去民族唱法的灵魂特征润腔是民族唱法有别与美声唱法的独特之处 3、共鸣展现的异同 美声唱法的共鸣之处在于整体统一整体统一的共鸣效果能够最大化的将声音传达提高演唱者的嗓音的穿透力最大提高美声唱法的表现效果声乐教学中对于美声唱法的共鸣训练尤为重视通过口腔的打开最大化提高共鸣展现空间因此对于咽喉部的运动要求非常细致头腔共鸣是美声唱法展现

7、共鸣效果的最基本方式头腔共鸣能够将嗓音聚集高位置产生面罩共鸣使得整体嗓音具有高度的穿透力和悠远的传播距离声音效果更加饱满、圆润民族唱法的共鸣主要是其民族音乐文化和音乐审美决定的因此每种民族唱法的共鸣效果都有其特定性大体上民族唱法共鸣多表现在局部展现方式大多是口腔共鸣和鼻咽腔共鸣有别于美声唱法的胸腔共鸣民族唱法的局部共鸣特色使得整体的民族歌曲演唱各部分间会有鲜明的对比效果强化了歌曲艺术的跌宕起伏感提高了演唱情感的表达张力民族唱法发声嗓音很多出力与鼻咽腔使得嗓音流出前倾表现出的嗓音明朗、敞亮柔和而妩媚唱词随曲调自由切换不刻意追求气息与嗓音的配合度而侧重在嗓音流出的张力使得嗓音共鸣展现方式富有戏剧性

8、感染力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共鸣在表现方式和唱法技巧上虽有明显不同但是两者追求的共鸣意义和共鸣效果却是共通的两者共鸣展现技巧、共鸣汇集位置在认识上具有共通性同时表现共鸣效果的嗓音流出技巧方面也有很多理论相通性 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方式 1、从声乐观念上融合美声和民族唱法 声乐教学不只局限于演唱技巧和演唱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舞台演唱表演能力声乐舞台表演能力不仅是舞台演唱过程中演唱能力和演唱技巧的表达同时需要学生具有足够的舞台表演组织和演唱排练组织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都是需要具体的声乐课堂给予足够的教学培养教学培养的指导理念便是树立学生正确的声乐观声乐观念是所有学习声乐艺术的人必须有的对于

9、声乐艺术的基本价值观念它的本质是个人对于声乐艺术的爱好表现个人对于声乐艺术的探索精神和目标追求目前声乐教学普遍存在两种极端现象即喜爱民族唱法的学生对于美声唱法毫无借鉴更没有融合意识只是单纯局限在民族唱法教学本身的规范要求上反复练唱那几种固定形式和技巧封死了民族声乐的发展空间使得学习单调而枯燥另外喜爱美声唱法的学生同样有这种现象学生使用始终辗转在美声唱法的嗓音技巧和共鸣表现上很少涉猎民族唱法领域美声唱法也固封在领域得不到发展和革新这种现象使得声乐教学想要将两种唱法顺利的融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声乐观念入手教导学生理性辩证看待每种唱法认识到每种唱法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优势和不可避免的缺陷从而进一步认识唱法

10、融合带来的声乐综合演唱效果的提升所以声乐教学必须要求学生同时具备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技巧和能力 2、从技巧借鉴上融合美声和民族唱法 声乐教学属于音乐文化传播范畴所以教学内容本质上存在地域文化差异美声唱法源自于欧美唱法的灵魂就是表现美感因此对歌唱效果的动听度要求极高演唱效果追求灵动曼妙极富艺术性往往有华而不实的空洞我国民族唱法体现的是各个民族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下结合生活劳作表达出一种最直接真挚感情所以唱法表现的直接生动追求给听众最真切直白的情感传达要求歌唱效果必须明朗透彻、生活气息浓厚不过往往有肤浅的世俗之嫌两种唱法的融合将会各自弥补单一唱法的单薄寡淡给声乐注入不一样的灵魂和活力因此融合教学应

11、从两种唱法的技巧上相互借鉴深入开发融入应用领域这种教学理念可以作为各大高校声乐教学的一个主要教学方向美声唱法毕竟和民族唱法虽有诸多差异但是融合教学只要摸清其中的有效切入点找出具体融合方式就可以更好的实施目前各大高校已经给出了具体的声乐教学改革方向要求美声唱法的必须加强民族风格的投入而民族唱法必须重视声乐美感的提升所以这样的改革方向也给声乐教学关于两种唱法的融合带来明确的教学方法指导便于实施两种唱法技巧上的相互借鉴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各有利弊高校提出两种唱法融合的教学模式确实从源头解决了各自唱法单一的缺陷不过两种唱法作为整体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只有完全教会学生各自唱法的基本理论和技巧才有机会进一步融合贯通 参考文献 1耿俊超.试析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03):90. 2薛靖淳.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J.教育艺术,(01):74. 3张海强.微探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35):206. 作者:向章元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