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古诗四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301065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用《古诗四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用《古诗四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用《古诗四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师用《古诗四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师用《古诗四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用《古诗四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用《古诗四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四首 班级:86 日期: 姓名: 备课教师:温首贤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岳母刺字”的故事吧。虽然说古人“精忠报国”维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他们那种把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视为最高使命的爱国主义情结,却滋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民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的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学习的四首古诗正是危难时期,中国士大夫阶层流露出的爱国主义的最强音。一、学习目标1学习重点词语的音义,把握诗的内容。2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熟读背诵这四首诗歌。二、学习要点(一)春望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

2、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1重点字词古义:国都,诗中指长安。国今义:国家。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诗中指战乱。抵():相当于。浑(hn):简直。胜(旧读 shng):能承受。数不数,不枚举。簪(zn ):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针形首饰。子。2诗文理解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评析:诗一开始以“国破”二字点明时间。“山河在”则是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感情,觉得它依然“在”。次句点明季节。诗人望中的春城

3、,草木繁密而又荒芜,可见人民离散无人整治。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是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溅”“伤”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宋司马光说:“古人的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春望诗国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 译文:国都已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京城,满眼是繁密的杂草树木。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战火接连三个月没有停息。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头上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城春草木深,明

4、无人迹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司马温公诗话)“烽火”句承上“感时”句,“家书”句承上“恨别”句。诗意上下贯通,自然流畅;感情波澜起伏,动人心魄。“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只有亲历战乱,方能体会这两句如何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就是因为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杜甫作此诗时,才四十多岁。却已满头白发。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远在鄜州乡村的妻小,郁结在心头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以手搔头。这一抓挠,却又徒增发短衰老之叹。清仇兆鳌杜诗详注说:“此忧乱伤春而作也。上四,春望之景,睹物伤怀

5、。下四,春望之情,遭乱思家。”这一评析十分简要、中肯。 1 (二)泊秦淮六朝故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城中的秦淮河一带,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晚唐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时流行的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端,于是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1重点字词b动词,停船靠岸。泊p名词,湖泊。笼:笼罩,动词。犹:还,仍然。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终日沉溺于声色,不务国事,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至亡国,所以后人以此曲为亡国之音。2诗文理解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素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评析:诗的首句给我们描绘了一

6、幅迷蒙冷寂的画面。如烟的雾气,朦胧的月色,笼罩在河面以及水边的沙滩上。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诗人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呢?下一句中“夜泊秦淮”四字作了回答。这四字不但为上一句的景色揭示时间、地点。而且照庭花。 译文: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月光映照着水边的沙滩。夜晚船在秦淮河上停泊,与岸上的酒店靠得很近。歌女不知道南朝亡国的怨恨,隔着河还在唱玉树后庭花。应了诗题。 “近酒家”三字,则为下文打开了道路。诗人若不是把船停泊在酒家附近,又怎能听到从酒家传来的歌声?南朝陈后主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制作玉树后庭花之类描写宫女美色的歌曲,寻欢作乐。不久隋兵南

7、下,攻破建康,后主被俘,陈朝灭亡。诗人在船中听到附近酒楼中传来这种亡国之音。自然会想到南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和陈后主的灭亡。在这国运衰微的年头,那些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聚集在酒楼中欣赏这种亡国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应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后两句诗是一种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因而被人们广为传诵。这首诗的构思细密而精巧。首句渲染气氛,迷蒙之中透出悲凉;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枢纽作用;后两句以形象而婉曲的 议论作结,针砭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 1(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闲居故

8、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农村的诗人陆游,已是 68 岁的老人了。农历十一月四日夜,一场暴风雨勾起了这位爱国志士对往昔军旅生涯的追忆。于是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1重点字词大作:作,兴起;大作,大起,指风雨来势凶猛。僵卧:躺着不动。描绘出年老体弱、多病的诗人形象。不自哀:哀,为动用法,“为而感到悲哀”。自,自己的处境,宾语前置。尚思:还想着。夜阑:阑,尽、晚;夜阑,夜深。2按拼音填空:他隶属于北京卫_(sh)部队某部。著名的“_(w x)变法”发生在 1898 年,又叫 “百日维新”。朱德总司令(rng)_ 马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夜色_(ln

9、shn)邈远的天空闪着几颗小星星,一切都是那么的静。只要你时刻有“_(wi)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我们的社会里,你一定能有所作(wi)_。3诗文理解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评析:诗的开头“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僵直地躺在偏僻的山村,不为自己的处境哀愁,还想着为国家守卫边防。深夜睡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声。梦中又来到铁骑飞跃冰河的战场。 年老久病,无所作为。这位当年“提刀独立顾八荒” (陆游金错刀行 )的抗金斗士,如今落到这种地步,实在令人同情。但诗人用“不自哀”三字将笔锋一转,引出下一句“尚思为国戍轮台” 。轮

10、台在今天的新疆境内,汉唐时曾在那里驻兵防守。到了南宋,连中原地区都已落入金人之手,诗人怎么竟然想到“为国戍轮台”呢?十几年前的一个夜里,陆游做了一个梦,梦见“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 。可见,把金人赶出国土,使国家恢复汉唐时的强盛,一直是他梦寐以求的愿望。后两句由现实转入梦境。 “风吹雨”三字照应了诗题,又引出了下一句。因为在陆游听来,窗外的风雨声与战场上的马蹄声是很相似的。他在另一首诗中就说过:“忽闻雨掠蓬窗过,犹作当时铁马看。 ”(秋雨渐凉有怀兴元 ) 。听着听着,诗人渐渐睡着了,但脑海中又出现了当年骑马飞驰的场景。 “铁马冰河”是“戍轮台”的传神写照。另一方面,这种场景如今只能在梦中实现

11、,又给烈士暮年增添了几分悲怆的色彩。这首诗以风雨为题,通过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显得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读来荡气回肠。 11 (四)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诗的后面附有跋语,说宋朝降元叛将张弘范强迫文天祥写信劝坚持抗元的将领张世杰投降,文天祥就抄录这首诗给张弘范以明志。文天祥在这首诗中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1重点字词汗青:指史册。古代用竹简书写,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蛀,叫汗青。丹心:赤诚的心。干戈:泛指兵器。大动。2诗文理解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2、。评析:首句从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写起。这么多年来吃尽千辛万苦,这种遭遇是怎样引起的呢?还不是一部经书引起的吗?宝祐四年(1256) ,文天祥参加科举考试,因通晓经义被钦点为状元,从此步入仕途,在官场和战场中遭逢数不清的险难。德祐元年(1275) ,元兵渡江,他以全部家产充当军费,组织抗元义军。可惜当时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译文:艰苦的生活经历从读书做官开始,以微薄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悲叹孤苦零丁。自古以来人活

13、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得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旗者寥寥无几。有限的几支军队在东南沿海抵抗,仗越打越糟,南宋朝廷濒临灭亡。这种艰难局面,已苦苦支撑四年了。 “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和遗憾!颔联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当时,大宋江山基本上被元军占领,坚持抗元的宋军已退至广东沿海,用“风飘絮”来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是再恰当不过了。就在文天祥被俘的次年,元将张弘范攻破宋军的最后据点厓山(今广东新会南) ,大臣陆秀夫背着年幼的皇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雨打萍”三字则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写照。中状元后,文天祥历任刑部郎官及湖南、江西等地方官职。元军南侵后,朝廷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赴敌营谈

14、判,被扣留。后从镇江逃脱,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 ,渡海南归。祥兴元年(1278)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战败被俘,其一生浮沉,其实比“雨打萍”还要惨。颈联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惶恐滩是赣江中的一个险滩,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在空坑(今江西吉水境内)被元军击败后,曾从此处退往福建汀州。当时的惶恐心情正与地名暗合。零丁洋又写作伶仃洋,在今广东珠江口外。当文天祥被俘后押经零丁洋面时,孤苦伶仃的感觉正与地名暗合。天然巧合加上诗人杰出的艺术构思,创造出这样神奇的一联绝对。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文天祥被押至大都(今北京)后,迭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 年1 月 9 日)被害,卒年 47 岁。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永远在史册上熠熠生辉。这首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显得慷慨悲壮,正气凛然。特别是最后两句,已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 默写四首古诗学习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