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9 生命 生命 教学设计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3003175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9 生命 生命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9 生命 生命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9 生命 生命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9 生命 生命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9 生命 生命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9 生命 生命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9 生命 生命 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命 生命说课稿 宣汉县毛坝镇中心校 罗秀英一、说教材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以生命为主题的。这篇课文是台湾一位身残志坚的女作家杏林子感悟生命意义的文章。通过作者对“飞蛾求生”、“香瓜子生长”、“静听心跳”几件小事的描述与感悟,向我们阐释了生命的宝贵与美好。学习本篇课文,要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受到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熏陶。另外,要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好词佳句。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4、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5、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确定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我的教学思路越来越清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三、说教法情境教学法: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以激发爱,以情打动人。本文语言简练,情味浓厚,运用情境教学法,切合文

3、本的特点。点拨法:点拨法的精髓,就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虽然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但是,游离于文本,脱离体验的体会只能是口号似的。所以,教学本课,必须通过教师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拨促悟,才能达到光凭学生自悟无法涉及的高度。四、说学法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五、说教学理念(一)抓住语文本色,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是母语教学的课程。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教学本课力求达到在赏析语言中感悟生命内涵,在感悟生命中习得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二)遵循阅读教

4、学的规律,重视体验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体验感悟,正成为阅读教学新的增长点。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六、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导其入境,感知生命的神奇和美好) 2整体把握,梳理脉络。(符合学生先整体感知的阅读心理)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领悟生命的坚持,体会生命的顽强,感悟生命的价值)4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5阅读推荐,课外延伸。七、说教学程序(一)激发情感,感知生命:1语言导入,触发情感

5、(出示课件1)“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2、(出示课件2):介绍杏林子的坎坷命运。杏林子 本名刘侠,1942年2月28日出生于陕西省扶风县杏林镇。十二岁患类风湿节炎,一生与病魔纠缠未休。杏林子12岁时得了类风湿关节炎,瘫痪了,腿不能行、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写作时要弯着背、弓着腰,比常人辛苦百倍。但饱受病痛煎熬的杏林子,却用她所遭受的肉体苦难来体验生命的礼赞,用手中的笔来讴

6、歌生命的美好。一九八0年当选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一九八三年获得国家文艺基金散文奖。更创办伊甸残障基金,身体力行,为残障朋友服务。2003年2月8日不幸去世,享年61岁。杏林子在作品中处处流露对人、对社会的关爱之情,讴歌天地间种种的美,抒发她对生命的欣赏与喜悦,以过人的毅力和爱心,在繁杂晦暗的社会中透出温暖的亮光。著有杏林小记、生之歌等作品。就是这样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诗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其境。)(二)整体把握,梳理脉络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事例,并用简练

7、的语言来概括。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飞蛾求生、香爪子生长、静听心跳这三个事例。(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三)导读赏析,品味语言:1、 品读“飞蛾扑火”的事例,感受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出示课件3)让学生默读“飞蛾扑火”部分,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学生会找出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学生通过读书来体会:从“飞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教师相机点拨、引导: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极力鼓动双翅。再通过动

8、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当然,我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思考:飞蛾的外表那么丑陋,又是那么渺小,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极力挣扎的飞蛾,她又会怎么想?(设计意图:从以上两处巧妙的点拨,不仅激发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引导学生从文悟情到体察作者杏林子的情,实现了文本的情,再将作者的情移向学生的情。)2、 品读“香瓜子生长”的事例,感受生命的顽强。(出示课件4)在教学这一事例时,我放手让学生去品读感悟,然后重点引导学生谈谈如何对待生命的短暂和生老

9、病死。学生会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来感受生命的顽强。3、 研读“静听心跳”的事例,感受生命的价值。(出示课件5)教学“静听心跳”的事例,我首先出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让学生反复研读,畅谈体会。教师再引导学生扣紧关键词语,加深体会。(1)扣紧“糟蹋”“好好使用”,联系课文讨论,怎样是白白糟蹋?怎样是好好使用?(2)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教师进一步点拨:杏林子全身瘫痪,她如何珍惜生命,对自己负责的呢?(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所谓“对自己负责”,就是以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各种困难,同病魔作斗争。)(3)入情入境朗读,读出

10、对生命的感悟,感受生命的价值。(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此时的回归整体,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重复,而是以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生命的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价值。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你认为她的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顽强的毅力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执着,因为坚持而美丽)那么飞蛾呢?香瓜子呢?2教师再引导:让学生联系身边的普通人,认识的名人、伟人,来说说生命还因为什么而美丽。在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之后,教师深情小结: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视生命,活出意义和价值,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

11、无限的价值。 3朗读名言,升华情感。(出示课件6、7)出示名言:除了爱,我一无所有。杏林子不论你处在怎样一个多变的世界,经历怎样的人生,生命中还是有一些极其可贵的东西,需要我们终身护守、珍惜,不容它轻易失去。杏林子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设计意图:引进的名言,都与课文的内容直接相关,都是为了促使学生深化对生命的领悟,基于教材,又适度地超越了教材。)(五)阅读推荐、课外延伸:读一本好书,感受一段人生推荐阅读杏林子的著作和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六)用一名话作为本课的结束语,并以此激励学生。 (出示课件8)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我们都应该勇敢地面对,不退缩,不气馁,做生活的强者,主宰自己的命运。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杏林子飞蛾扑火: 生之欲望 香瓜子生长: 生命力顽强 静听心跳: 生命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