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设计for循环语句说课稿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2986675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vb程序设计for循环语句说课稿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vb程序设计for循环语句说课稿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vb程序设计for循环语句说课稿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vb程序设计for循环语句说课稿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vb程序设计for循环语句说课稿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vb程序设计for循环语句说课稿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b程序设计for循环语句说课稿资料(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VB程序设计,FOR循环语句,说课:吴剑羽,说课内容,4、教学反思与分析,1、背景材料,2、教学设计,3、教学过程,for循环语句,背景材料,Part 1,一、背景材料,1、教学内容分析 循环语句是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中较难的一种,循环语句中的“FOR语句”是循环运算的专家,其作用是使一段程序反复执行。简单的说:它能使计算机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重复的计算。FOR语句的教学内容包括FOR语句的格式、执行过程及语句的应用。,背景材料,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FOR循环语句的作用,掌握FOR语句的基本格式。 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能根据实际问题正确使用FOR语句。 学会用FOR循环语

2、句编写简单的程序。 过程与方法目标: 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FOR语句执行过程,体验FOR循环语句中如何设定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掌握FOR循环语句的简单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的用基本算法描述算法,激发学生的编程兴趣,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背景材料,3、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了解FOR循环语句的作用,掌握FOR语句的基本格式。 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能根据实际问题正确使用FOR语句。 用FOR循环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 难点: 理解for循环的执行过程并正确使用for循环语句编写程序。,背景材料,4、

3、教学环境: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了赋值语句、选择语句后,对于如何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让学生初步学会从简单问题出发,使学生初步掌握循环结构,初步学会将实际问题设计转换为程序语言,并将程序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Part 2,二、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思想: 一个人,只有当他对学习的心理状态,总处于“跃跃欲试”阶段的时候,他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是按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干的,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程序的调试,初步学会从简单问题出发,运用程序设计解决

4、实际问题的方法,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教学设计 2、教学流程,创设问题 提出问题,提供条件 学生探索,引导分析 提出新疑,讨论方案 探索解决方法,运用新知 解决新情,对比归纳 得出结论,布置作业 能力迁移,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反馈发展,教学设计,3、学习过程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教学设计,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让学生进行讨论老师提问的方式加深

5、对知识的记忆。 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对初学者来讲非常的抽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非常关键,所以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教学过程,Part 3,在数学中我们学过求数的阶乘,在计算阶乘的时候数值又比较大,计算过程就显得枯燥又困难,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有方便的计算出结果呢?学习了今天的课程for循环你就知道了。,“,1、 课题引入,三、教学过程,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讲授新课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

6、出新知,并进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新问题的实验方法设计,教师进行实验并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显示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结构。,“,2、 新课教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sum, n As Integer sum = 1 n = Val(Text1.Text) For i = 1 To n sum = sum * i Label2 = n & “的阶乘为:“ & sum Next i End Sub,开始,输入n,sum=1 i=1,i=n,sum=sum*i i=i+1,输出sum,结束,条件不成立,是,使用fo

7、r循环求正整数n的阶乘,教学过程,百鸡问题: 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里提出一个数学史上有名的百鸡问题。,教学过程,算法思想: 设x,y,z分别代表公鸡、母鸡、小鸡的只数。首先确定x,y,z的取值范围: 1、若100个钱全买公鸡,则最多可买20只,即x的取值范围是020。 2、若100个钱全买母鸡,则最多可买33只,即y的取值范围是033。 3、当x,y在各自的取值范围内确定某个值后,则小鸡的只数,z=100-x-y也确定了。 4、让x从0变化到20,当x取某值时再让y从0变化到33,当 y取某个值时,z的值也定了 如果 x*5+y*3+z/3=100 成立 则x,y,z当前的值就是答案

8、。,教学过程,设计程序: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Label1 = “ 初始化标签为空 For i = 0 To 20 计算公鸡的数量 For j = 0 To 33 计算母鸡的数量 k = 100 - i - j 计算小鸡的数量 If i * 5 + j * 3 + k / 3 = 100 Then Label1 = Label1 & “公鸡:“ & i & “ “ & “母鸡:“ & j & “ “ & “小鸡:“ & k & vbCrLf 换行运算符 Next j, i End Sub,教学过程,课堂反馈,迁移知识(最好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分

9、析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课后反馈,延续创新。通过课后练习,课后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教学过程,课后练习 使用for循环语句在VB中打印输出以下图形: * a a a a * * b b b b * * c c c c d d d d,教学反思与分析,Part 4,教学反思与分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该课时是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对FOR语句有一个直观的理解;然后再传授FOR语句的结构和执行过程,让学生真正懂得FOR语句的实际内涵。,教学反思与分析,对课堂的设计,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