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29596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科学教学时,只有让丰富的科学事实作用于学生的各种器官,才能为学生思维提供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如果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现成的结论,不进行实验和探究,就无法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无法体会到探索自然科学的乐趣,也无法真正地掌握自然科学的知识。所谓有效教学是指为了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以心理学和社会学为理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进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成果、学会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对所学的学业喜欢、感兴趣、懂了、会了并有所收获。 一、课堂教学目

2、标必须有效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 “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教学目标限定了教学内容,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因此正确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制定也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1.新课程标准是教学目标设计的根本依据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是教学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不少教师确证教学目标往往是凭经验或照抄参考书。而新课程制定的三维目标上具有明确的“学什么” 、 “做什么”的意义,体现“学为主2体”的理念。例如, 神奇的激素中的三维目标就根据课程标准、重难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学情和特点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

3、:了解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了解激素是如何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能说出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知道由于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各种疾病。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探讨、读图分析等活动,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系列挑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养成对知识“乐学、乐用”的积极心态。 2.教材的重、难点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教学的重难点的确定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分布、注意力分布等。无论是传统课程的教学,还是新课程的教学,总是要用教材教的。教材教什么?我们凭

4、借教材教学科知识、教学科学习的方法,凭借教材让学生在学科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提高学科学习能力,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自然学科在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上比较明显。教学的重难点是什么,学生要掌握什么,要训练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教学的目标。 3.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出发点 3初中科学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它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必须兼顾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照顾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

5、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二、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必须有效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 “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还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支持。 1.利用现代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很多抽象的概念,而按照学生现有的逻辑思维很难理解这类的概念,又不能通过生活经验、生产实践或者实验等方式加以解释。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可用动画模拟“在点燃条件

6、下氢分子、氯分子加速运动分解为原子,两种原子重新自由组合构成了氯化氢分子。 ”这种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画面时间短暂,却把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根据需要还可以反复回放,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解决了疑难问题。 对于一些危险的化学实验的讲解,只是口头的描述难以给学生留4下深刻的印象,但实际操作也有相当大的危险性,怎么办呢?例如,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否则会发生危险。但如何危险,学生不能亲自体会。这时,向学生展示将水注入浓硫酸的实验录像,学生就会对此有较深的印象,错误操作出现的机会就会大大

7、减小。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能巧妙运用现代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2.情境设置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问题情境的设置要具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即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慢慢的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新的高度。每个问题的设置对于学生来说都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心理发展水平相当,感觉凭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的。 例如, 欧姆定律一节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情境:(1)导体中电流 I 跟导体端的电压 U,跟导体的电阻 R 之间有没有关系?(2)怎样来讨论 I 跟 U、R 之间的关系?(3)在 IR 关系时,怎样来保持电压 U 不变,改变电阻 R?在研究 IU 的关系,

8、怎样来保持电阻 R 不变,改变电压 U?(4) 根据上面的分析怎样来设计电路?(5)各电路有什么优缺点?选择最简单的电路进行实验,从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经过提问、讨论,再由教师总结,欧姆定律自然得出。3.情境设置要体现开放性和发散性 在情境教学中,良好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多样化的,教师对学生思5维的引导也不应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多向的。针对同一个问题或者不同的问题,教师都应该极力的提倡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打破惯有的狭隘、单向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联想思维、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上下功夫,把情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内容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抛出如下开放性的问题

9、: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认为摩擦力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那么会出现什么现象?这三个都是很好的开放性问题,也是教材本身所蕴含的问题。 三、教学策略必须有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是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是认知主体在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安排科学的活动,及时改变学生错误的认知结构与认知策略、经验方式与情感态度。1.循已知与未知相结合的规律 初中学生虽然从课本上获取的知

10、识并不多,但是他们从生活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不能忽视的。他们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但还不懂得如何用科学的知识加以解释,而我们自然科学的课堂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基本上就是建立这种已知知识与未知知识的链接。因此在6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丰富和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将已知与未知有机地相结合,这样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不断运动的地球一章中的“地球的自转”部分:从学生已知的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引出不同经度的时刻不同;再从如果世界各地都采用各自的地方时,会引起的问题,引出分区计时的方法。由已知出发层层递进,浑然天成! 2.循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规律 新课程主张三维目标,其中一个目标主要表现

11、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这提醒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如能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结合知识的传授,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酸雨知识点的学习中,看过视频酸雨的形成 ,将学生分成三部分,分别从环保局、市长、市民的角度从酸雨形成的原因、酸雨的防治措施、酸雨的危害来学习此知识点,在学生学得快乐,学有所获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思想性,充分体现教学美,努力创设教育情境,将传授知识和提高思想水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3.循学为主体与教为主导统一的

12、规律 新课程教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另一方面,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的主导过程不是直接实现的,必须变“要我学”7为“我要学” 。 例如,在学习“生态平衡”时,可以设计如下学生游戏:让十位同学出来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系统,其中有一位学生代表人类,并让其坐在代表生态系统网的中央,其他同学将他抬起来代表着生态系统中必须要由其他成员支撑着,人类才能正常生存。当生态系统被破坏了比如水污染,那么代表水的那位同学就离开,离开的同学越来越多,坐在中间的人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迟早会掉下来。通过学生自己亲身参与,在教师主导的条件下,让学生真正

13、感受到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如果不遵照客观规律,肆意破坏环境,最终会遭到环境的报复。 四、课堂教学过程必须进行优化 所谓的教学最优化就是“从顺利解决教学任务和合理消耗师生时间的观点出发,有科学依据地选择和实施既定条件下最佳的教学方案。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在全面考虑教学原则、教学规律、教学任务、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基础上,教师有意识而且有科学根据地选择一种最适合于某一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模式。 1.教学过程教师的语言要优化 教学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因此,能否成就一堂高效的课堂,教师的语言能力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用自己精彩的、独特的语言来演绎课堂的内容,不仅可以打破课堂的沉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时刻让学生保持大脑的兴奋,消除疲劳与紧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82.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必须形象化 一堂优秀的课,是同善于运用知识积累分不开的。教师渊博的学识自然就会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吸引力量,学生必然敬仰教师的才华,从而产生信赖感和爱戴感,良好的师生关系很快便能确立下来。3.教学过程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在科学教学中,科学知识的形成与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用生活中的活例子将学生学习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