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与探索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29593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与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与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与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与探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与探索所谓科学教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起其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起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其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分析和探讨科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可见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有利于学生循着科学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提高科学教学效果。 一、初中科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1.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合理的学习目标,作为学生学习行为的

2、起始和归宿,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定向、启动、激励、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心理作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知识 生活中处处涉及科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自然科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动机。 3.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2科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但可表达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介绍自然科学历史上的趣闻,再配上卡通化插图,把学习过程还

3、原为他们自身的活动过程,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地探究活动中更好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科学素质,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二、创设初中科学教学情境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作为科学教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是科学、自然、合理、可信的。其含义有三:一是情境的内容要科学,不可无中生有;二是情境内容的表述要科学,不可含糊不清;三是情境的结构要科学,不可东拼西凑。 例如,在学习我国的灾害性天气时可播放台风登陆时的场景录像;在学习空气的污染时,可以播放沙尘暴、酸雨、大工厂烟囱的录像。学生们仿佛亲身感受到了台风的巨大危害以及切身体验到了空气污染的危害。 2.探究性原则 作为科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

4、必须富有探究性,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创造的动机。为此,一要具有启发性,能引发学生广泛的类比、联想与猜想;二要具有针对性,能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围绕科学目标广泛思考问题;三要具有可接受性,能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知识、能力和身心特点的实际,创设的科学情境能为学生鉴别和理解。 3在教学 气体流速与大气压大小关系时,创设“不听话的小纸团”的情境:利用同学们事先准备的塑料饮料瓶和剪刀,用一张纸揉成一个比瓶子口小的纸团,然后把瓶子水平放置,然后把纸团放在瓶口,再对着瓶口吹气,观察纸团是否能进去。直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很好的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边玩边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本节

5、课的学习。 3.发展性原则 作为科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当富有发展性,尽力做到使学生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发展:一是所创设的情境能使学生逐渐由最近知识区发展为较远知识区,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 ;二是所创设的情境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有帮助,而且能使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甚至终身受益。 例如,在“杠杆平衡条件”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情境的创设来引入问题:上课伊始,教师扛着拖把累得夸张地弓着腰走进教室,同学们见状,哄堂大笑。 生:老师,你真没用,一个拖把把你累成这样。 师:什么?我没用?你上来试一试。 生: “试试就试试。 ”一学生边说边轻松地扛起拖把。 师:等等,别忙着走。 教师把拖把柄一点点地

6、往后移,只见那位同学越来越吃力,这时全班同学笑不起来了,深深地陷入沉思之中。 4.目的性原则 4一些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往往多而杂,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为学生科学知识的生成而创设。长此以往,必将一方面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如有的老师设计的学习情境并不是教学的有用资料和素材,仅仅是为了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而创设的一个小插曲;有的老师设计的学习情境,由于有太多的无关因素的刺激和干扰,反倒冲淡了教学的主题和重点;有的学习情境层次太低,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有的则超越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7、,过于理想化,学生无法感知等。这使“学习情境”失去了它应有的功效。 5.趣味性原则 作为科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使学生感兴趣。为此,情境的内容要富有吸引力,使学生爱看、爱想、爱提问;情境的形式要新颖,让学生有新奇感;言简意骇,让学生善于理解其意;生动形象,让学生有真实感和亲切感。 学习 氧气和氧化时,教师可先给学生表演“一吹即燃的蜡烛”小魔术:教师手里拿一支蜡烛(教师课前将蜡烛芯松散开,滴进了一些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并且故意让学生看看,让学生相信这是一支普通的蜡烛,然后把蜡烛插到蜡台上,教师对准蜡烛芯吹一口气后,蜡烛便燃烧起来了。在学生惊叹奇异现象之际,教师说:“想知道蜡烛一吹即燃的奥秘

8、,等学了氧化的知识后你们就能解释其中的奥秘了。 ” 5三、创设初中科学教学情境的有效途径 1.运用科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玻利亚说过“学生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新课程提倡“做中学” ,让学生在活动中,利用实验为载体,诱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如在学习“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时,学生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不是力一定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我为学生准备了一根长的薄型钢尺和两块等高的木块,让学生将一端的尺和木块 A 固定住,木块 B向木块 A 靠近,直到用力压尺,尺几乎看不出变化。然后在木块 B的外侧将书本与木块水平放置,再用相

9、同的力压钢尺,观察钢尺末端与书本离开的距离,让学生自己体会。学生从亲身体验中感知:力确实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只是形变有大有小,有的形变非常小,很难直接观察到,必须将其放大才能确实感到形变存在。 2.从生活实际中触发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 ”可见,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师要精心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这样的学习情境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事件和经验,与科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工农业生产中以及能体

10、现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有关事实和材料。 如在学习“溶液酸碱度”时,尝试设计如下学习情境:同学们用6pH 试纸测定自己带来的一些液体的 pH 值,如食醋、肥皂水、矿泉水、鲜牛奶、石灰水、雨水、洗手液和洗发剂等,判断各种液体的pH 值,并谈谈对洗衣粉水、香皂水及洗手液的碱性强弱的认识。教师接着指出,弱酸性有益于头发的健康,请你想一想,为什么用洗发剂洗发后还要使用护发素?对此,你认为护发素的酸碱性如何?我们能将洗发剂和护发素同时使用吗,为什么?教学中选择学生周围事例来设计学习情境,可使学生感觉到问题的真实存在,从而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 3.利用故事情节创设质疑情境,使教学始于疑问 “学起于思

11、,思源于疑。 ”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新课程在教学中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 如学习 日食和月食时,可以用“公元前 585 年的日食”引入课题:公元前 585 年,曾发生过这样一段趣事:那时,小亚细亚有两个部落已交战 5 年之久,仍不肯罢休。希腊人泰理士预知当年将发生日食,在日食发生之前,他编了一个谎话,向双方宣布:“天地对你们的厮杀很厌恶,如不停战,太阳将被熄灭!”过了不久,两军正在酣战时,真的发生了日食。太阳果然“熄灭”了,白天变成了黑夜。战士们惊慌万状,纷纷扔掉武器逃命。从此,这两个部

12、落停止厮杀,言归于好,缔结了长期友好的条约。利用这一小故事引入日食的课题,提出日食形成原因的探讨,增加了学生主动探索7的积极性,为更好的完成本课题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利用热点问题发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如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骨髓移植、生物芯片等。 “非典” 、各媒矿的爆炸事件、苏丹红事件、禽流感、H1N1、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温室效应、低碳生活等都是学生关注的热点,也是有效的科学载体。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将这些内容进行加工,创设情境,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如在学习

13、“安全用电”内容时,利用新闻全面报道的老式住宅因电路老化而引起火灾的事例引出问题“为什么电路老化就会引起火灾呢?” ,再通过强调其产生的危害增强学生安全用电、珍爱生命的意识。 5.利用游戏活动构思科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学生最感兴趣和最快乐的事就是做游戏,寓学习于游戏中,用游戏来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性。如在学习大气压一课时,先让同学们选出自己班中力气最大和力气最小的同学来做“比比谁喝可乐快”的游戏。游戏时,准备两个相同的盛满牛奶的玻璃瓶,一瓶敞口,一瓶密闭,各插入一根塑料吸管,把敞口的给力气小的同学,密闭的给力气大的同学,结果力气大的同学输了。全班同学都很惊讶:怎么会力气小的同学赢呢?这样大家都很自然的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兴致很高。 8实践证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而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自然知识,真正发挥情境教学这种教学手段轻松高效的教学作用,达到科学教育要发展学生科学智力和思维的真正目的,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