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294509 上传时间:2017-10-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有被边缘化的危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有被边缘化的危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有被边缘化的危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有被边缘化的危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近日读南怀瑾先生的圆觉经略说,感觉他把本来艰深的佛理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出,实在让人收获不小,但其中一段与佛关系不大的话却引起了我的更多思考,他说:“玄奘法师。把中国的老子、庄子翻译成梵文送到印度去,可惜现在找不到了,因为印度人不知文化之贵重。不过现代的中国人也已不象从前那么重视文化了,这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哀。”如果说他把这种文化仅理解为佛教文化有失偏颇的话,那么目前在中国,我却忧虑地发现,西风东渐之势已愈来越猛,虽说不可能真正动摇中国文化的深厚根基,但也有一些现象需要我们警醒与重视了。首先我觉得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趋于淡漠,可以说对形成了传统文化的信仰危机。尤其是语

2、言,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在文化中的媒介作用越来越明显。而目前英语已基本成为国际语在全世界的普及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发展,在国内也是如火如荼:学校里现在从小学就开始开英语课,大学里英语四六级与学位、毕业证挂钩,使许多学生感叹:大学几年其实就是在学英语!职称考试也要考英语,社会上针对各个年龄段各个不同层次的英语需求者的培训班也都红红火火,主办者们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在媒体,有着西方教育背景的人士在参加访谈类节目时,夹杂着英语单词高谈阔论的形象是十分时髦的。说实话,对英语的流行我是万分欣慰的,因为本人就是英语爱好者,学英语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英语一直都是我的强项。对此不但不抵触,还十分欢迎呢,只是在学这外

3、语的过程中深感学习这门外语花费的时间已远远超过学习母语的时间,而在学习过程中西方文化通过英语对国人悄然渗透,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相当巨大的。其实文化作为经济政治的反映,必然是反映经济的要求的。在文化交流中,它是由主导方的经济强势地位决定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不断深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领域越来越广,交流程度也越来越深,文化互融渗透不可避免,这本是大势所趋,是世界文化、文明发展的盛事,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就如经济全球化是由本方大国主导因而不平等一开始就存在一样,在我们打开国门学习西方先进的经济管理模式的同时,西方也不失时机地将其文化理念向东方进行着“倾销” 或者说文

4、化侵略。也许有人说,我们现在强调经济建设第一位的地位,不必将这些问题提高到阶段斗争的高度加以警惕。但至少我们有必要分析这些现象,尽可能防微杜渐,毕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情况是:你不去占领阵地,别人就去占领。而西方资本主义在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颠覆斗争一刻都没有停止的,实施文化渗透的方式也是花样繁多。因此仔细考虑一下现在我们这种“毫无芥蒂”的接纳态度会不会带来负面影响?我认为当然是有的,这种接纳不可避免地会对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产生扭曲作用,对中国文化发展方向也有不可小觑的影响。现在我国重视教育,重视高学历,尤其重视西方教育经历。学者、高层管理者如果有了西方教育的背景,会在国内得到更多重用的机会,光那

5、一层光环就够人景仰的了,大家当然不会去不管这文凭到底含金多还是含水多。学贯中西”这几个字产生的分量,我看着重压在了 “西”上。当然西方大学建制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文化教育及管理理论的先进性从客观来说,自不必怀疑,但我说的是国人对此的态度。那种不加怀疑就全盘接受与美化的态度,它们是危险的信号。国人对传统文化不予认可也就罢了,再对文化进行“糟蹋”就更令人齿寒,我们看到电视广告上满天飞的广告语中对成语的滥用已经令人不得不注意了,什么“咳不容缓”“ 丰胸化疾” 等等,不一而足。而随着电视对大众日常生活时间的大面积渗透,有识之士认为对人们特别是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将起

6、不利的误导作用,从一开始就在错误与正确之间模棱两可,当然会影响认知。汉语成本来言简意丰,琅琅上口,历来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可以说是国粹了,现在这样被大量大面积歪曲着用,多少让人看着觉得有点不幸的味道。据说一个“中国通” 老外曾经一针见血地质疑一电视台的宣传语:在该国不是对严加打击吗?那为什么还说是歪理学说?在贵国歪理已经成了学说?原来这家电视台将“歪理邪说” 打成了“歪理学说”,难怪洋人笑话我们!较有讽刺意味的是,与国人漠然甚至不屑的态度相比,西方文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可甚至赞美却超过我们的想象,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开始对有着博大精深底蕴的中国文化感兴趣,研究汉学已成为一种时尚。国人一听

7、TOFEL(托福)、雅思都很来劲儿,奉若神明,毕恭毕敬,却很少有几个人知道 HSK 是什么,其实 HSK 就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商务) 是为测试第一语言非汉语者从事商务工作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在国外参加这个考试的人越来越多。据凤凰卫视消息: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近年来在美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纽约地区已举办了三届,参加考试者近千人,考生分别来自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人占了一半。承办考试工作的纽约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周五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学汉语热,在美国方兴未艾。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美国近年来掀起了学中文热。从纽约地区的情况看,这种势头有增无减,学汉语的人大部

8、分是年轻人,年龄最小的仅 8 岁。该项考试每年定期在国内外举办,这是一项在全世界最具权威的标准化汉语水平考试,目前,每年有几万名考生在中国及世界 30 国家和地区建立的 100 多个考点参加这项考试。据了解,目前美国一些大学已经开始接受 HSK 成绩,作为国际公司机构录用使用汉语雇员的证明。很多国际性大公司也明确要求把HSK 成绩作为汉语教学机构衡量其汉语水平的依据。此外,考试成绩优秀者还可得到去中国学习汉语的奖学金。按照美国教育部门的计划,美国高中阶段大学先修课程 AP 的汉语考试,也将在 2007 年激活。你不要认为这是不以汉语作为母语的人才参加的考试,也不要自以为自己汉语水平一定就比人家

9、高,以国人目前对待本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态度来看,外国人使用汉语的水平也许并不比国人差,我真不敢设想,有一天外国人来到中国,满想好好用一下汉语在中国有所作为,才发现中国人个个都在说英语!汉语是世界上说得人最多的语言,而现在这个国家却在拼命学英语,而以汉语目前的影响力,它才应该成为国际语。这种文化现象什么时候才能逆转完全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再塑造,但增强信心是第一位的。除了语言,中国在国际上经济政治地位的崛起也引起了人们对东方文明的重视与研究,过去一直被扭曲的认识也开始纠正,尤其西方科学界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评价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中国学生与国外学生相比,最大的特别是高分低能,研究

10、能力强,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差。这似乎经常被当作反面教材成为大家检讨中国教育制度缺陷的一个罪证,其实对此,外国学者却有不同的认识,他们认为中国学生动手能力差的毛病其实很容易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加强练习弥补,而中国学生由于独特的思维方式而具备的智力优势却是更为突出的特质,一句话:中国学生,也就是说中国人就是比外国人聪明!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及独特的求知态度在潜移默化中使中国学生在智力开发方面明显优于外国学生,而且这种优势具备强劲的后劲,高分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而已,中国学生能够在各个领域成为佼佼者不是偶然的。也就是说,不管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是如何认知与认可的,他们实际上已经是受益者

11、而不自知罢了。现在在硅谷等世界高科技人才聚集的地方,华人的中坚力量已很彰显,体力不及洋人的国人拥有足可傲人的智力这其实是已经得到公认的了。西方文化先头部队的娱乐界也开始将目光锁定在中国文化上。继将中国传统故事花木兰改编为木兰大获成功后,据说好莱坞正在打算下一步将西游记等四大名著搬上银幕,有识之士不无忧虑地指出,这种改编后的名著将借好莱坞强劲的影响力使中国国粹面目全非,进入国内市场后将对我们的下一代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我们却可以从这个例子中再次重拾中国文化带给我们的信心。西方学者还有新的发现:中国汉字有独特的价值。也就是说,除了文化、环境这些软件因素,汉字作为独特的文化载体对国人智力的开发所

12、起的作用之大也是国人始料不及的。汉字方方正正的形态,音形义合一的独特构成都可以对人的智力尤其是婴儿期的智力开发起到明显的催化作用,尤其是可称作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律诗更以鲜明的节奏、优美的音调、诗画二境的完美结合使人在美感的享受中韬养智慧。更有比较新颖的研究成果表明,汉字的认知过程对于失语症等认知疾病的康复能起神奇的疗效。用汉字治病在有些国家已在临床试验阶段。因此我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提倡在对儿童从小进行韵律诗特别是唐诗的诵读教育,实在是一项泽及后代的远见之举。也许你会说,我对国粹的弘扬是对我最初西风东渐论忧思的否定,那你就错了,与国人目前对西方文化的追捧和目前学英语的热潮相比,中国文化的这种振兴

13、之态还是缺乏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喷礴之势,而且这种借力之举多少还是让人忧虑:我们的文化为什么只是别人在不遗余力地在夸奖、借用?为什么就没有人振臂一呼:为中国文化之崛起而奋斗!值得欣喜的是,有人崇拜西洋,就有人独爱国粹。而且文化毕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发展还是在中国这个泱泱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繁荣才形成目前的形态,一个从上识汉字读汉书的国人要想完全被西化也不可能,顶多也就成为有白心的黄香蕉而已。而且虽然现在把孩子小小的就送去国外读书成为家长们的时尚,毕竟这样的人也不多,而且接受一种文化需要用语言作为媒介,学习的过程必须是用中国的文化形式接受外国文化的内容,因此要使西方文化腐蚀进而取代中国文化成为我们

14、真正的文化内核,实现文化渗透,西方资产阶级的这个如意算盘还是打得过早过简单。其实以中国文化的厚重,面对西文的文化侵略应对起来往往是无心之举而成大功。所以我也希望我的忧虑也许是目光短浅,杞人忧天,不足论道。我们只要注意看一下,现在书店货架上的管理类书籍,基本是外国的著述,即使有国人的作品,其体系、内容也基本是对西方模式的模仿,这也难怪,西方在发展经济方面是有丰富的经验可资借鉴的,而其管理理论的发展也确是先进的。这几年,我们国内书市有几本舶来的畅销书,什么谁动了我的奶酪把信送给加西亚一分钟自动自发,据说是国外企业里塑造先进企业文化的畅销书,被大肆宣扬为具有神奇的振奋企业精神的效果。国内许多企业将其

15、奉为圭臬,要求员工人手一本,认真研读,还开展了读书心得,演讲比赛等形式对这些书的效果进行推波助澜,使得这几本书几乎快成了提高管理效率的天书的代名词。笔者也奉命领回一本,仔细看了之后,实在难以认同,无非是要求工人主动积极,发挥全部潜能,甚至不用问命令的内容就无条件执行,完全自动自发!这根本就是西方资产阶级奴化工人阶级的垃圾书而已!劳资双方的矛盾是先天的,但作为执政的阶段,必须调和矛盾不使它动摇自己的统治根基。但控制方式已经由明的转为暗的,表现在文化上就是管理理论的转变,由泰罗最早提倡的强硬的奴隶式管理模式到现在的隐蔽的温情麻醉式模式,其表现就是在文字上下功夫,用更具吸引力的说法麻痹工人阶段的仇恨情绪,老老实实的干活不去闹什么革命。表现在对社会主义国家时,就是在推销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推销这种管理理念。但我们欣喜地发现,中国文化此时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显示了它顽强的“防疫”能力,或者说难听一点,积重难返,因为中国文化开素来喜静不喜动,这种文化后座力如此扎实以至于要捍动它是何其艰难!因此国人对于这些明眼就知是欺骗的鬼话的东西也有应付的办法:按照上级命令写一篇稿子交差后就抛诸脑后了,那种什么看完后能让人完全洗脑,自觉主动地拼命工作的宣传效应根本没有!但我们不得不说,西方资产阶级至少从出版这些垃圾书中就获利不少,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这种文化侵略与攻击还是得提防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