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学基础理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934115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法学基础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一法学基础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一法学基础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一法学基础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一法学基础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法学基础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法学基础理论(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7页一 法学基础理论判断题1.在现代汉语中,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 )2. 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因此先有国家后有法。( ) 3. 法律形式主要根据制定机关及其效力不同来确定。( ) 4. 一个具体的法律制度可以涉及许多部门法。( ) 5. 法律意识是法律规范产生的前提。( ) 6. 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立法活动,不能形成新的法律。( ) 7. 按照属人主义原则,一个国家的法律只能对本国公民有效力10。( ) 8. 法作为特殊的社会规范是针对具体的特定的人的。( ) 9. 具有行为能力的人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同样,具有权利能力的人都具有行为能力。( ) 10. 只要发扬

2、社会主义民主,必然会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 11. 法律是以国家的的名义制定和实施的。( ) 12. 法律编纂是重要立法活动,只能由一定的国家机关依其职权范围和法定程序进行。( ) 13. 法与政策通常都以确定性和规范性的形式表现出来。( ) 14. 国家制定的法通称为制定法或成文法。( ) 15. 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也是法。( ) 16. 习惯法是由国家认可并赋予国家强制力的完全意义上的法。( ) 17. 任何社会都需要一定的管理和行为规范来保证人们能够有秩序地进行生产和生活,因此都需要国家和法。( ) 18.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所结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 19. 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

3、认可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 ) 20. 无论道德还是法律都既调整人们的内心活动,又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 ) 21. 法反映政治要求,但并非每一具体的法都有相应的政治内容。( ) 22. 法是有阶级性的,因此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都是阶级关系、政治关系。( ) 23. 在阶级社会,一国范围内的法与道德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 24. 道德也是一种社会规范,但属于意识范畴,法律规范则属于制度范畴。( ) 25. 婚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既可由法调整也可由道德调整。( ) 26. 从内容是否确定,法律规范可分为:确定性规范、委托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 27. 根据行为模式的不同,法律规范可分

4、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 28.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分为行为模式和后果模式两部分。( ) 29. 经济基础是法的阶级意志内容的唯一决定因素。( ) 30. 义务性法律规则可以进一步分为命令性和禁止性法律规则。( ) 31.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凡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规范就是法律规范。( ) 32. 不同社会中法的本质是不同的,但它们所执行的社会公共事务的内容是相同的。( ) 33. 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对人们的行为都产生法律上的约束作用。( ) 34. 调解书、逮捕证也是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约束力。( ) 35. 法是由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三个要素组成的。(

5、) 36. 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这是法所具有的概括性的属性。( ) 37. 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由其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 38. 法国、西班牙、日本 、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法律属于民法法系。( ) 39. 法律汇编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立法活动,但它可形成新的法律。( ) 40. 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的法律后果可分为肯定性后果和否定性后果两类。() 41. 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一基本特征表明法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和统一性的非本质属性。( ) 42. 法律实施主要包括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若干个方面。( ) 43. 我国社会主义法既有阶级性又有人民性,两者是统一的。

6、( ) 44. 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法律解释;二是法律汇编。( ) 45. 法律一般只能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 ) 46. 一般地说,与法相比,道德所调整的范围的范围更广,对人们的要求更高。( ) 47. 行政法、经济法或民法中所称的罚款同罚金通常有着相同的含义。( ) 48. 违宪制裁是依据宪法的特殊规定对违宪行为所实施的一种强制措施。( ) 49. 作为治国原则和制度,法治强调法律的作用,人治强调人的作用。( ) 50. 在具体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意志要受法律的约束。( ) 51. 维护法律的尊严与维护法制的统一是一致的。( )

7、5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科学、民主、法治。( ) 53. 在我国社会,任何人只要从事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构成违法主体。( ) 54. 只要是主权国家,它的一切法律都适用于主权管辖范围及全部领域。( ) 55. 法律生效时间如无明文规定,应是法律公布之日。( ) 56. 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公民同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在法律面前是不能讲平等的。( ) 57. 资本主义国家两大法系是公法和私法。( ) 58. 有法必依是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 59. 执法必严,是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对违法犯罪分子的处分必须从严。( ) 60. 违法必究是指对一切

8、违法的公民都要无例外地依法追究责任,予以适当的制裁。( ) 61. 我国已形成了由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构成的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 ) 62. 法律规范由法律条文体现出来,一个法律规范等于一个法律条文。( ) 63. 在我国只有规范性法律文件才具有法律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 ) 64. 司法机关制定的裁定书、判决书具有法律效力,因而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范围。( ) 65. 氏族组织与国家不同,它是以血缘为基础的。( ) 66. 政策发挥作用的范围比法发挥作用的范围更广泛。( ) 67. 无论党的总政策还是具体政策都对相应的法起着指导作用。( ) 68. 处理

9、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关系,只能靠社会主义道德,不能诉诸法律。( ) 69. 在绝大多数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都是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的。( ) 70. 授权性法律规范和命令性法律规范可合称为义务性法律规范。( ) 71. 命令性法律规范和禁止性法律规范可合称为义务性法律规范。( ) 72. 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 ) 73. 动态意义上的法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法的整体,或指一国的法律和制度的总称。( ) 74. 将法制看作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活动和过程的总称,是指静态意义上的法制。( ) 75. 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 ) 76. 法律事件是引起法律

10、关系产生、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 77. 法律上无效的行为,即是违法行为。( ) 78. 在审理具体案件过程中,由审判人员对一般的法律规定适用于具体案件时所作的说明和解释,也属于司法解释。( ) 79. 一般地说,凡违反社会主义法的行为,也都是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 ) 80. 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只能是公民。( ) 单项选择题1. 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D )。 A. 地方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B. 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 C. 最高司法机关的法律解释文件 D.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2. 下列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有(C )。 A. 国家强制性 B. 权威性 C. 人民性

11、 D. 规范性 3. 下列国家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是( D)。 A. 道德规范 B. 艺术规范 C. 宗教规范 D. 法律规范 4. 标榜契约自由原则是( C)的特征。 A. 奴隶制法 B. 封建制法 C. 资本主义法 D. 社会主义法5.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C )。 A. 法的正义性 B. 法的规范性 C. 法的阶级性 D. 法的强制性6. 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属性是(D )。 A. 法的国家强制性B. 法的规范性 C. 法的公平性 D. 法的人民性7. 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B)。 A. 统治阶级意志B.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C. 生产D. 阶级斗争状况8. 我国社会

12、主义法的本质是(D )。 A. 全国工人意志的体现B. 全国公民意志的体现C. 工人阶级和全国公民意志的体现D. 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9. 社会主义法同一切剥削阶级法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法体现了(A )。 A. 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B. 阶级性与强制性的统一C. 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D. 阶级性与规范性的统一10. 法之所以具有特殊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在于法是( B)。 A. 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B.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C. 上层建筑之一D. 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11. 法是统治阶级(A )。 A. 整体意志的体现B. 个别意志的总和C. 每一个成员的意志的体现D.

13、 主导下的全社会的意志的体现12. 说明了法的现实性属性的特征是( C)。 A. 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B. 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C. 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D. 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13. 下列不属于法的基本特征的表述是(D )。 A. 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B. 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C. 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D. 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产物14.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实施主要是靠( D)。 A. 社会舆论B. 领导的威信C. 自觉遵守D. 国家强制力的保证15. 法的作用,泛指法对个人以及社会发生影响的体现,又称( D)。 A. 法的本质B. 法的目的C. 法的价值D. 法的功

14、能16. 社会主义法的指引功能的对象,主要是指(A )。 A. 本人的行为B. 一般人的行为C. 他人的行为D. 人们的相互行为17. 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 D)。 A. 通过普法宣传,向公民进行法制教育B. 通过参加有关法律草案的讨论,使人们受到法制教育C. 社会生活中各种法律现象对公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D. 通过法律实施对一般人的行为发生的影响18. 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 B)。 A. 法作为社会规范可以用来判断自己行为合法与非法B. 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或违法C. 人们可以运用一定的标准判断法律的好坏D.人们可以运用统治阶级的思想来评价法律的好坏19. 对法的作用的

15、片面或错误认识之一是( D)。 A. 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惟一手段B. 法需要人的正确执行和适用C. 法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矛盾D. 法是达到一定目的的惟一手段和工具20. 一部法律能否真正起教育作用或这种作用的程度,归根到底要取决于( D)。 A. 国家是否强大B. 群众的法律素养C. 法律的威慑力D. 法律规定本身能否真正体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21. 构成法律最基本的细胞是(B)。 A. 部门法B. 法律规范C. 法律制度D. 法律条文22. 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之一是( D)。 A. 法律条文由法律规范体现出来B. 一个法律规范就等于一个法律条文 C. 一个法律规范不能包括在几个法律条文中D. 一个法律规范可以包括在几个法律条文中23. 法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这意味着法具有( A)。 A. 法的规范性B. 法的概括性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