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织经》白话全译.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924512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织经》白话全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罗织经》白话全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罗织经》白话全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罗织经》白话全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罗织经》白话全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织经》白话全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织经》白话全译.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 织 经罗织经是一部专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籍,是唐武则天时所著,实际上就是“整人经”,“害人经”,教给人们如何编造罪状,安排情节,描绘细节,陷害无辜的人。一、先确定对象。二、从四面八方向中央发告密信件或检举信件,以期控制舆论。三、等候有关机关或当权人物把这些信件“指示转交”下来,再进行相关调查。四、根据交办的信件,把对象逮捕、审讯。五、审讯时施用酷刑逼供,被告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招认,一是死于酷刑之下。六、审讯时让犯人互相牵引,并扩大向外牵引,人数多寡和范围大小,随心所欲。七、把被告口供整理编撰,使互相吻合,毫无破绽。它是历史上制造冤狱的经典,它是酷吏赤裸裸的施恶告白,它是集邪恶智慧

2、之大成的诡计全书,它第一次揭示了奸臣何以比忠臣过得更好的奥秘权谋厚黑。第一卷 阅人人们的情感许多是做出来的,世间的习俗许多是虚假的怎麼可以相信呢?孔子说:甜言蜜语、和颜悦色、毕恭毕敬,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可耻的是他们心中藏著怨恨,表面却与人要好的虚伪行径。 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事情成功了便享受功劳,事情失败了便推托过错,圣人尚且不能超越这一点,这大概是人的本性所决定的吧。 欲望多了就会起贪心,极端自私就会有偏差,罪恶从此便产生了。老百姓害怕惩罚,官吏恐遭祸患,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行为;一旦有了机缘变故,谁都无法预料了。 受害常常是因为对人没有仔细的察验,遭受祸患往往是

3、由於对人心慈手软。齐桓公过份相信臣子,以致被臣所杀。夫差没有吞并越国,最后却导致吴国灭亡。关系亲密没有超过父子的,可是像杨广那样的逆子却总是存在;施以恩德没有超过君对臣的,但是像王莽那样的奸臣起却从未断绝。因此说人的内心隐含著太多的欺骗,不能光看他的外表。世上的事缺少情爱,做好事的人最后却得不到功劳。相信别人不如相信自己,防范别人不要心存侥幸。不学这种技艺,难道还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吗? 第二卷 事上 上司的疑心重,下属的恐惧就多。上司和下属的心意不一致,祸事便由此产生了。 高高在上的人骄傲,顺从他可使其心安。高高在上的人忧虑,忠于他可使其免除忧患。顺从不要回避献媚,忠心不要忌讳无理,虽然遭人

4、诋毁也不能少做。上司能给你什么,自然能拿回什么,生死都控于人手,怎么能违背他们呢?因此有智慧的人擅长暗中猜度上司的心意,愚蠢的人只坚持自己的见解,他们福祸不同,都是源于这个原因。 主子没有喜欢手下的人势力过于强大的,臣子要戒除心中存有的非分之想。臣子权势过大会招致死祸,想法荒谬会导致灭亡。周公旦尚且惧怕,何况其他人呢? 上司没有不聪明的,下属绝无最有德行的。功劳让给上司,罪过留给自己。戒备警惕之心不要丢失,智慧勇力不要显露。虽然是最亲近的人也要忍心断绝,纵然是邪恶的事也不躲避。如果真的做到这样,不但上司会宠爱有加,而且宠信不会衰减。第三卷 治下 自愿处于下属的人很少。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如果没有计

5、谋,不是下级抵触上级,就是下级夺取上级的权力。 上司没有威严,下属就会闹出祸事。威严从礼仪中树立,并依赖于刑罚,放任它就会丧失。秘密的事不要让人参与,参与谋划的人一定要清除。宠信不要固定在一个人的身上,让一个人专权一定会带来祸害。心思一定要隐藏起来,与人交往不能过分亲密,希望下属由此感知上司的威严而生敬畏。 下属依附上司才能成就志向,上司依靠下属才能取得功名。下属有贪求的东西,他的心自然会要求上进,提升他应该慢慢的来,太快他就满足了。上司有想使用的人,他的神态要亲切,以礼相待下属不要推辞,不这样做就没有人协助他了。 人有喜好的东西,用喜好的东西引诱他没有收伏不了的。人有惧怕的东西,用惧怕的东西

6、逼迫他没有不接受的。有才能可以使用的人,没有大的害处要暗中容忍。其人不能驯服,确实是才能出众的也要诛杀。赏赐不要吝惜,用此消磨他们的意志。惩罚要适合时宜,以此让他的心得到告诫。恩惠和威力一起施行,才能和品德互相比较,如果这样做还没有成效,莫非这就是天意吧?第四卷 控权权力,是人们不可以缺少的。获取权力不容易,保住权力更加艰难;智慧欠缺的人不能得到,谋略不当的人最终却能带来祸患,这是关系生死的大事。 借用天意行事,名义上才适合正道。逆天而行,自作自受,这是敌人的罪名。让老百姓愚昧无知,这是掌权者的聪明之处。恩惠不显示出来,人们就很难依从了。 混乱动荡的时代要使用有能力的人,天下平定了要铲除他们以

7、绝后患。大治时期只使用忠于自己的人,平庸无才的人最易掌握和归顺。名称可以改变,实权必须力争;名称和实权完全相反,权力就丧失了。酷好权力超过他性命的人,是没有什么不敢做;权力没有主动让给别人的,所以争夺它的方法无所不用。时机十分重要,时机不当就会自取灭亡;事情可以做绝,尊卑长幼也能狠心灭杀。用钱财爵禄来拘束他们,以消除他们可能造成的实际危害;用虚假的名位来赏赐他们,以收买他们的人心。如果这样行事,什么权力都可以获得,也不会失去。第五卷 制敌 人都有敌人的。敌人,是与他有利害冲突,生死不能相容的人。不能认清敌人就无法分辨朋友,不能制伏敌人就不能成就事业,这是最大的祸害,一定要根除它。 君子和小人为

8、敌,变成小人。小人和君子友善,变成君子。名声是虚的,有智慧的人不会计较别人的毁谤和称赞;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愚蠢的人才只是求取好的善名。 人们共同的敌人,不能说一定是我的敌人;上司的敌人,虽然是我的朋友也要与他为敌。亲戚的缘故,不能说就是我该亲近的人;刑罚的缘故,如果是我的亲人也要舍弃。在不知不觉中迷惑敌人,以等待时机。在敌人没有行动的时候制伏他,这就是抢先占有有利时机。在犯上作乱上构陷敌人,这是不能赦免的罪名。在淫秽邪恶之事上加害敌人,这最能让人鄙视他。最大的敌人,是没有比不知道谁是敌人更大的了;最深的祸害,以和敌人友善最为严重。假如把天下人看得像强盗一样,对待亲人像陌生人一样,交接朋友超过了对

9、仇人的态度,纵然人们厌恶我,却能躲避祸害,这有什么损失呢? 第六卷 固荣 显达和宠幸有开始的时候,能保持到最后的就很少了;吉利和凶险没有不变的,有智慧的人才能减少祸事。显达和宠幸不是命里就有的,先有谋划后才有成;吉利和凶险是选择人的,谨慎小心才能消灾免祸。 命令不要违抗是显达的根本,智慧人宁肯牺牲自己也要让显达延续。后代不缺人材显达才可持久,贤明人情愿自己吃苦也要惠及后人。官位没有固定的,机智多变取悦君主,才会得到宠幸,无原由也必须结交往来。人都有三亲六故,惩罚人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审察他的家族。人有贤明和愚蠢之别,任用人不要要求他们的才能高过自己。 显达为众人所羡慕,也能引发众人的怨恨。对上司要

10、表示心满意足,对手下要施以恩惠,怨恨自然就会减少了。大的仇人一定要铲除,无耻小人不要轻视,祸患就不能隐藏。高兴和愤怒的心情不露踪迹,谨慎思考放眼远处,人们就很难图谋他了。 第七卷 保身 人们不伤害自己,自己却遭到别人的伤害;别人不原谅自己,而自己却能原谅。 君子爱惜名誉,小人爱护自己。喜好名誉就会束缚人的行为,重视利益就不会吃亏。名望和德行不显示,诽谤就不能损害他本身的清誉;义气和仁德不显露,奸诈邪恶的人就不会把他视为祸患。表面上赞美别人,让他难以忍受却不知真意;背地里为达私利,攻击他最忌讳的地方而保存自己。 老百姓不要与官府争斗,富贵的人不要轻易和人结下怨仇。身为弱者要保全性命,不能逞强显能

11、;身为强者要收敛羽翼,不可求取完美无缺。责备自己应该苛刻,使人怜悯就不会招致大的祸害。责罚他人不要过於严厉,小的恩惠有时能带来大的收获。 恶没有固定的说法,不把恶当作恶的显达;善没有固定的评判,不把善视为善的人平安。自己怜惜自己别人才会怜惜,自己厌弃自己别人自会厌弃。思想没有停滞阻碍,祸害就无法侵犯了。第八卷 察奸 奸臣不会自己招认,忠臣不能自己辩解。奸臣损害国家,忠臣损害自身。 没有智谋不能成为奸臣,智谋都是阴险的。心存良善不会成为奸臣,良知没有丧失。 智谋不超过奸臣,讨伐他就不能获胜;良知不深远广大,对奸臣就难以抗拒。忠臣和奸臣是可以变换的。君主任用信任的人,虽然是奸臣也被看做忠臣;君主抛

12、弃不用的人,即使是忠臣也被视为奸臣。 时势变了人就不同,时间变了奸臣就有分别,忠奸的名称难以依赖,只有君主才可作为依仗。喜欢和厌恶产生奸臣。人们的敌人,不是奸臣的也被视为奸臣;人们的朋友,是奸臣的也被视为忠臣。 道义相同才能获得利益,道义不同只有得到灾害。当奸臣有好处,人们都可以成为奸臣;当忠臣招致祸患,人们就很难做忠臣了。奸臣多而忠臣少,这是世间真实的状况;说自己是忠臣而厌恶奸臣,这是世间表面的现象。只献媚君主就是为了自己,去除表面探求实质,奸臣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第九卷 谋划 君主不用计谋统御臣子,有的下属就无法治理;下属不用计谋对君主,他们自身的官职就难以晋升;官员不用计谋对付同僚,他的

13、敌人不能铲除。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祸患常在片刻之间,这是形势的必然,有智慧的人对此不能松懈。预料敌人能达到远处,今天就要谋划;铲除贼人要全歼,他的谋划就不能有所忌讳。欺骗君主是大罪,强加在别人身上他就不能幸免;破坏法律不能宽容,放纵他以致出生祸乱才加以惩罚。 君主凭借权势谋划臣子,势力衰弱的时候要依靠权术。下属依靠权术谋划君主,权术穷尽的时候就凭借实力。臣子用计谋划同僚,达不到时就用伤害。事情贵在保守秘密,不能保守秘密就祸及自身;行动贵在迅速,缓慢就让别人占了先机。设定一荒谬说法诬指是他说的,最能增加人们的厌恶。谋划行为不停止,不是没有敌手了吗?第十卷 问罪 法律好坏不在条文本身,而在执行;

14、刑罚的根本不在如何处罚,而是如何确定犯罪。 人都是可以定罪的,加罪於人必须先确定对象。罪行不会自动暴露,密告并检举他就会让罪行显现。君主不会容忍犯罪,没有谕旨就耐心等待,有谕旨就马上逮捕。人们自辨无罪是正常的,审讯他们不要心存怜悯,刑罚他们不能出手轻微,这样做他们就没有不招认的。有的人因为拒不认罪被责打致死,这种情况可用畏罪自杀来解释说明。人没有不结党营私的,给一人定罪便可揭发出他的同伙;供状必须没有破绽,把被告供状编撰修补使之不违反真实。事情做到这样,罪案就可以成立了。 人不同思想就有差异,选择他们的薄弱之处加以攻击,他们的精神就会崩溃。 用他最畏惧的东西给他动刑,他就一定会屈服。不可以存有

15、怜惜,怜惜别人的人并不能以此证明他的忠正。朋友应该从重惩处,帮助朋友的人只能给他自己招来祸害。 加罪於人或许能避免被人加罪,此事虽不容易也要勉为其难了。十一卷 刑罚 让人达到死亡的境地,没有比构陷他谋反更能奏效的事了;诱导人们做到服从,不刑罚他们就达不到目的。刑讯是讲究方法的,责罚贵在有所变化,施行的手段没有限制,人们就都会伏法认罪了。 有智慧的人畏惧祸事,愚笨的人害怕刑罚;用言语来杀人,这是刑罚中最高明的。聪明的人能认清当前的客观形势,愚顽的人却一味辩说有理与无理;按照形势的要求对待他人,这是责罚人的出发点。 死亡可接受,痛苦难忍耐,动刑就选取他们不能忍受的。读书人忍耐不了屈辱,人们都担心株连亲人,惩罚人要攻取他们不情愿处。人们不承认有罪,就此加害他的罪名比原来的罪名还大;证据不能得到,伪造证据大概像真的一样。刑罚有做不到的地方,诬陷却什麼都可以做到;不要担心给人加罪没有名义,只担心君主没有猜疑之心。 被人用刑的人会受到非人的待遇,惩罚别人的人自己也会避免惩罚。遭受非人的待遇就低贱,不受惩罚就高贵。低贱的人就任人宰割,高贵的人就主宰别人的生死命运。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