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医学院校公共管理论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2924055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医学院校公共管理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医学院校公共管理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医学院校公共管理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年医学院校公共管理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年医学院校公共管理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医学院校公共管理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医学院校公共管理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院校公共管理论文 医学院校开设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大多是医学和管理学交叉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如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是医学、管理学和卫生法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是医学、管理学、保险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这种交叉学科的特点对医学院校公共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第一篇 1目前课程设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当、内容滞后课程设置不当 有些院校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课程设置不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因人设课”和“因课设人”的现象时有存在7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学校课程设置偏向导师的研究方向专业课开设片面狭窄甚至存在为了照顾某些人而开设一些非必要课程造

2、成了硕士生知识的偏移和时间的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教师资源的短缺有些课程的开设找不到有能力的老师“因课设人”的“拉郎配现象”也在高校频频出现教学质量出现问题硕士生的课程学习质量得不到保障 课程内容滞后 由于学科课程要求知识要成熟、严谨因此一些学科领域的最新知识和科研成果特别是一些热点、重点、边缘学科和高新技术的研究以及还在进一步探索中的内容很少能及时地反映到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内容中 1.2选课存在随意性、目标性不强硕士生入学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选课”如何选择自己的课程体系对以后课题进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应届硕士生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科研课题在选课时非常迷茫存在选择随意性和目标性不强等问题 所选课程

3、部分由导师按照专业进行指定;部分由学生根据课程题目、教学大纲及本人兴趣进行选定 另外硕士生课程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盲目性不能根据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课程学习导致了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科研的脱节课程学习的知识不能顺利的应用在科研工作中 1.3对隐性课程的关注不够完整的教育课程应当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是以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形式明确陈述的课程;隐性则是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方式存在的未明确陈述的课程;前者是通过学生有意识的特定的心理反应起作用后者则是通过学生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影响学生8 隐性课程可具体到一门完整的课程中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并存如潜藏在教材

4、、教学活动方式、师生关系、课堂气氛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等同时隐性课程也存在于校内外的教育活动中 科尔伯格认为、家庭、学校和广大社会道德气氛也是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具有陶冶功能、育美功能、益智功能、健体功能8 但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忽略隐性课程的重要性对隐性课程关注度不够 2课程学习和一级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2.1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从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概念及本质特性来看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中最常见、最普遍、最根本的概念就是“学习和创新知识”9 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研究生的创造性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认知品质完成硕士生阶段培养目标为科学研究服务10 在科学研究中只有

5、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技能才能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去探索研究完成硕士生培养目标 学习研究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必须遵守认知的普遍规律首先获取信息然后使用信息最后进行开拓创新阶段 硕士生课程学习属于知识的获取阶段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虽然本科阶段是基础知识学习的主要阶段但笼统且过于宽泛的课程学习无法使学生集中知识进行某一领域的科学研究 硕士生课程学习主要是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进行选课补充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学习的不足更深层次的对某一专门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在本科阶段学习很少会涉及到科学研究的方法缺乏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硕士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帮

6、助培养硕士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2.2一级学科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硕士生课程体系都是基于二级学科建立的这导致研究生获取知识面狭窄且过于专业化、交叉性学科开设困难、学生适应能力差等一些问题的出现 一些毕业留校教学的硕士生甚至没有能力开设其一级学科下其他二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 而毕业后在社会岗位工作的硕士生由于知识面狭窄且适应能力差工作中处处遇到阻碍 基于一级学科的硕士生课程体系一级学科基础课程是基础性、通用性和宽广性的为二级学科的专门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平台解决了硕士生知识面过于狭窄适应能力差等问题11 另一方面医学院校基于一级学科课程体系是硕士生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医学院校的

7、环境特殊性资源偏移性和教师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促使基于一级学科硕士生课程体系的出现 第一它打破了不同学科间的壁垒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充分利用优秀教师的资源有效地缓解教师资源不足和师资力量分布不均等问题 总之目前社会是一个多元化、信息化的社会迫切需要素高质复合型人才基于一级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效地缓解了医学院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3第四军医大学基于一级学科公共管理硕士课程模本的建立 在基于一级学科的硕士生课程体系建设中第四军医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重视课程设置的相对完整性突出前沿性明确课程设置体系的层次性强调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体系的个性化 在对公共管理专业相关单

8、位调查访问的基础上了解学生、教师和社会需求及目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公共管理硕士的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设置硕士生课程 同时借鉴国内外一些已经建立一级学科课程体系的高校课程设置情况和一些知名院校的培养方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一步完善一级学科课程体系保持课程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1构建课程体系基本原则要考虑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研究生的层次和个性化发展有利于研究生打好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研究生重组与整合知识的综合能力构建研究生知识逻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科技创新的探索能力12 3.2进一步明确并细化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开发是循序渐进的:从学校阐明的教育目

9、标开始以对每个学生毕业前后的评价结束 设计阶段从明确总体目标开始然后又向着制订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进展所阐述的目标越来越具体化 每一门具体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的评价都将以这些目标为依据13 公共管理硕士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公共管理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熟悉我国和国际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具有独立分析与解决本学科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不仅要重视人才培养的高层次性更要重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能熟练地运用英语,毕业后适合到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的

10、教学与科研工作适合到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 硕士生的培养目标相当一部分以课程为中介而实现的课程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手段 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与研究生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设置及体系构建有着直接的关系 课程在实质上就是培养目标的细化,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目标作为根本依据 具体而言总体性培养目标实际上是规定了研究生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它是课程设置的总纲;具体性培养目标规定了某专业应培养什么样的“专门人才”是课程设置的直接依据14 培养目标的确立与实现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引导着课程目标的制订和课程学习的进行 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的细化和分支详细地说明了课程学习的基本任务与要求

11、 进一步明确并细化了公共管理硕士生的培养目标为课程体系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3.3明确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基于二级学科的硕士生课程体系架构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和专业选修课及选修课三部分实践环节包括“学术研讨会与学术报告”和“教学或临床管理实践”课程设置简单条理性差忽略硕士生培养目标的可实现性 与基于二级学科的课程体系设置相比基于一级学科的课程体系架构整合了方法类及工具技术类课程增开了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中增加了跨学科选修课和跨专业补修课程在充分利用教师资源的同时使硕士生课程体系更加完整和多样化尽量弥补目前国内硕士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另外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课程 考

12、查课程成绩采取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查成绩双重结合的形式进行记录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表现、测验、作业、考勤等方面的内容;期末考查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可采取专项设计、技能测试、实验实训、专题论文等方法进行考查 我校基于一级学科的课程体系中公共管理类硕士生课程体系模本见表1公共课程是基于国家规定和学校需求针对科学学位硕士生统一开设的课程重视政治理论课和英语 基础课程是硕士生阶段进行科学研究所用到最基本的方法类课程 特别是对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技术的学习是硕士生科学研究的基础 如下列课程的开设:文献检索主要学习科学研究所用到的文献检索方法特别注重对一次文献和英文文献的检索与查阅方法;高级流行病学与循

13、证医学学习流行病临床研究方法、评价与循证医学实践案例等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收集证据进行研究为科学实验和调研提供正确的思维方式、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性的判断;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提高数据利用率和有效率 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是基础性、通用性和宽广性的课程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在美国研究生教育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功利和实用的色彩比较浓从硕士到博士各类专业应用性的课程开设得比较多对系统的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有所忽视15研究生教育重视基础知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根据一级学科培养方案要求整合跨二级学科的硕士生课程设置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 下列课程比较适合被设置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

14、基础课程 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的学科 管理心理学:是由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和人类学4门学科构成的综合性课程 主要任务是探索改进管理工作的心理依据寻求激励人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工作效率 在我校心理学特别是实验心理学的教学及科研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及先进的科学仪器和技术水平是我校特色相关学科 跨学科任选课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生阶段开设的所有课程 二级学科补修课是跨专业研究生要求必须选修的本专业本科阶段必修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可以根据硕士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加以调整) 学术研讨会与学术报告是学校或科室举办的前沿性讲座或研讨会 教学或临床管理实践是研究生阶段必须参加教学或临床管理工作 研究生教育是一种研究型学习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6 我校在教学管理及改革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发动全校不同专业学院共同进行“基于一级学科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