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关于关怀教育高校教育的论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2905467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关于关怀教育高校教育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关于关怀教育高校教育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关于关怀教育高校教育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关于关怀教育高校教育的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关于关怀教育高校教育的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关于关怀教育高校教育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关于关怀教育高校教育的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关怀教育高校教育的论文 一、高校教育关怀的异化现象 “异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有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支配等意思异化作为哲学概念其含义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一对立面又作为外在的异己力量反对个体自身笔者认为教育关怀的异化是指在功利性教育观念驱使下教育关怀走向了片面性和形式化从而迷失了关怀的本意扭曲了关怀的本质最终导致关怀成为“虚假的关怀”或“无意义的关怀”教育关怀本应是高校德育的重要手段但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今天它已逐渐异化成与高等教育目的背道而驰的对立因素成为影响大学生品格发展的异己力量其表现如下: (一)关怀对象的异化导致关怀价值的错位教育的本质

2、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关注学生发展引领学生成长”是教育关怀的真正价值所在是高等教育最主要的使命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教育的经济功能被日益凸显高等教育似乎已经成为国家经济腾飞和个人获取职业成功的重要途径在现实和功利面前一些高校将传授和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作为教育重心最重视的是学生择业、就业问题在此教育理念的导向下教师育人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就业竞争技能的高低而忽视了对学生合理需求、学习体验及情感状态的关怀忽视了学生也是作为生命的个体缺乏对学生生命的关注、对学生精神的关怀这导致教育由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变成单向的知识传授和技术训练行为学生蜕变成了知识、技能的容器缺乏个性

3、和活力情感自私冷漠品德令人堪忧这与高校德育落实不到位尤其是关怀教育的缺失有关 (二)师生交往关系的异化导致教育关怀的严重缺失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是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最重要的前提和最直接的途径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之一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然而近些年来高校师生关系却呈现出疏离与松散的不良态势首先伴随高校改革许多综合型大学频频组建多校合并规模扩大致使一所大学多个校区林立地域的分散性导致教育空间人为地被拉长变宽这在客观上造成师生缺乏交流沟通时间和地点的同一性;其次当前各级各类高校生源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学校为了“打造学

4、校品牌扩大办学知名度”狠抓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教师们整日奔波于教学和科研之间双重压力之下他们早已分身乏术导致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与学生交流沟通;再次传统的教师观使一些教师难以放下“学者”、“师傅”的架子来面对学生难以与学生真正平等地进行交流依然维持的仅仅是“教与学”的师生关系总之松散的高校人际关系已经成为滋长学校关怀危机的温床日趋割裂的师生关系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冰冷生硬的课堂讲义教师无法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关爱和帮助这些都加剧了师生间的疏离与冷漠 (三)关怀责任的异化导致关怀效果的式微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应有的义务和责任但是一些教师认为大学生已经成人既然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就应该放手让学生们

5、自主、自理、自行其是殊不知这样的放纵和不负责任的做法只会导致思维简单片面、社会经验缺乏的大学生在社会多元价值中、在激烈竞争下不知所措陷入迷茫的境地进而产生厌世、悲观的情绪更有教师认为“教好书上好课”是自己的本分关怀学生是辅导员和学生工作者的事情这种教师对育人责任的推卸与旁落是造成多年来高校德育“一条腿走路”现状的重要因素大大削弱了高校德育的实效冷漠且缺乏责任心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有爱心、对他人及社会有所担当、勇于承担责任的大学生的 (四)关怀方法的异化导致负面效果的产生教育得法才能收到成效育人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关怀能力不强关怀方法不当反而使关怀教育产生诸多负面效果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形: 一厢情

6、愿型关怀有句谚语说得好“一个人的美味在另一个人却可能是毒药”这说明每个人的体验和感受都具有独特性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体验和感受关怀始于教师的关怀行为完成于学生的被关怀感受然而现实中的一些教师无视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往往出于自身的行为习惯和喜好进行种种错位的关怀或者对班级所有学生施以普惠的一模一样的关怀这种关怀常常与学生的关怀需求相悖使得学生根本体验和感受不到教师的关怀自然不能达到应有的育人效果 选择型关怀一些教师更偏向于关怀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偏向于关怀外貌举止讨人喜欢的学生而较少关怀学习成绩不突出、表现不好或者有缺陷的学生这导致关怀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公平性和歧视性长此以往未被

7、关怀的学生对教师必然产生抱怨和疏离被动型关怀一些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或上级组织会向各学院下达关怀帮扶困难学生的任务一些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开展一系列应付差事式的关怀活动由于这类关怀行为是被动的甚至是被迫的所以这种带着消极情绪、缺乏真心诚意的关怀只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过度责任型关怀新任辅导员或青年班主任大多存有“过度责任心”倾向他们对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不够信任凡事亲力亲为将班级大事小事全权包揽为学生操碎了心一旦遇到学生不理解或不领情心里又觉得憋屈不解然而学生却把他们做的这些事情当作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教师工作效率不高学生也逐渐丧失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 二、高等教育中教育关怀的本质及回归 西方关怀伦理学派

8、著名代表人物内尔诺丁斯认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强化经济功能而是要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关心的品质美国当代精神教育问题研究专家米勒在重新反思“什么样的人才是受过教育的人”这个传统的教育哲学问题后认为只有精神世界获得高度发展的人才是真正受过教育的人教育本性就是对人性、精神性的关照与关怀从而不断塑造人的心灵构建人的精神世界由此看来教育关怀的内在的、本真的意义应该落实到受教育的主体学生可以概括为:在爱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外部学习生活和内部心理、生命、情感等方面进行高度适当的关心从而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成长这一本质概括蕴涵着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与

9、“尊重”教育关怀的前提关怀教育是以关爱为主要行为方式关心他人关注成长的一种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关怀是指教师作为师生关系中着重付出的一面对学生无私的关注和给予以及对学生的责任感、理解和尊重这种关怀关系是建立在理解背景之下、平等基础之上的尊重在教师的关怀下伴随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尊重”而展开的德育蕴含亲情和友善包含着亲切和信赖只有情感上的亲近交融才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融洽相处和有效沟通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才能使学生在接受教师的关怀和教育下有效地促进其良好品性的形成总之教育关怀要真正体现人的价值、尊严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宗旨自始至终贯穿“爱”这根主线 (二)教师关怀能力教育关怀的关键

10、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充满关怀的事业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有头脑有思想有感情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且是代表人类前途和发展命运的人类群体中最富活力的成员”这一对象的特征决定了教师必须懂得关怀懂得怎样去关怀这便是对教师关怀能力的诉求首先提高教师对学生合理需求的感受和识别能力从学生实际的合理需求出发应成为教育关怀的核心理念也应成为教育关怀的实践取向教师力戒将其教育目标仅仅局限在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方面而是要关注学生的想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学生的希望、梦想去体验学生的喜怒哀乐去掌握学生的兴趣、能力从而满足学生心理和精神发展等多方面的合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心灵有特别的感悟力既能听“话”又能听“声

11、”包括对声调、手势、面部表情等方面的识别能力这样才能破译他们的言外之意或言下之意善于透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迅速、准确地理解学生内在的感受和行为动机并及时给予关怀和鼓励其次提高教师的关怀能力改善关怀方式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关怀型的人积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教师要善于从关怀的视角反思自己的关怀经历和言行举止在与学生交往时强化与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避免用已有的惯性思维来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当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关怀触动了学生的心弦时便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在体验和感受教师的关怀过程中他们明白了什么是关怀并以教师为榜样去模仿去关怀他人 提高自身的人际智能掌握与学生对话和沟通的技巧人际智能即人际理性是指对他人需要、

12、利益、情感等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的准确观察和理解并能通过相互让步或发现彼此共同的兴趣点而达成平衡共识的能力人际智能是激起教师关怀行为的充分必要条件教师只有掌握了与学生沟通的技巧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使学生乐于与教师交流才能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 有意识提高对学生的认可度认可即教师对学生优点的确认和鼓励教师要赋予学生与现实相符的积极的自我形象唯有此学生才能产生较高的自我认同感才能形成积极的追求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 教师要积极营造关怀的育人氛围和民主的管理环境为师生良好关怀关系的建立提供文化和制度上的保证关怀教育的关键是良好的关怀关系这是以平等、尊重、对话以及宽容等为基础的民主和谐的关系惟有在民主、

13、和谐、弥漫着关怀和集体温暖的班级氛围中师生间才能敞开心扉真诚坦率地沟通交流 (三)培育具备“关怀品质”的社会公民教育关怀的终极价值“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每个个体一出生就处在一种特定的文化中处于一个关系网络中一方面他人(他物)和社会要作用于个体另一方面个体也要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他人(他物)和社会关怀行为既体现了人类共生依存的特性又符合人类交往的本质因此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关怀品质”的社会公民理应成为教育关怀的终极价值和目标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关怀与帮助必将使学生形成体察他人需要并给予关怀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生建立与他人、社会、自然的良好关系同时教育关怀又具有榜样性和教育性学生们会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会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自然实现人、我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当学生形成了关怀品质后出于一种社会导向性责任关怀将自然而然地由一个人的美德传导成为其他人的美德并从一个人对待他人的关怀态度扩展为其他人对待他人的关怀态度因此教育关怀可以促进他周围的人连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