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考试题库(填空).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905199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法》考试题库(填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全生产法》考试题库(填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全生产法》考试题库(填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全生产法》考试题库(填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全生产法》考试题库(填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法》考试题库(填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法》考试题库(填空).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法考试题库(填空)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十次会议于 2014 年 8 月 31 日通过。2.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共 7 章 114 条。 3.安全生产工作应当 以人为本 ,坚持 安全发展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4.为了加强 安全生产工作 ,防止和减少 生产安全事故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5.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应当有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

2、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6.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 或者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均有权 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救援预案 ,与所 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并定期 组织演练。8.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29日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9. 制定安全生产法,就是要从制度上保证生产经营单位健康有序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从而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0. 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

3、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1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12.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的直接承担主体。13.安全生产工作要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14.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法治的原则。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是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要履行的义务。15.安全生产标准化包含安全目标、组织机构和人员、安全责任体系、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队伍建设、生产设备设施、科技创新与信

4、息化、作业管理、隐患排查和治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职业健康、安全文化、应急救援、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16个方面。16.所谓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有效消除或控制危险和有害因素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生产过程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进行,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17.从业人员享有的安全生产保障权利主要包括:(1)有关安全生产的知情权;(2)有获得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3)有对安全生产问题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4)有对违章指挥的拒绝权;

5、(5)有采取紧急避险措施的权利;(6)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有获得及时抢救和医疗救治并获得工伤保险赔付的权利等。18.从业人员应依法履行的安全生产义务:(1)在作业过程中必须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不得违章作业;(2)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安全生产知识;(3)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主要负责人报告;(4)正确使用和佩带劳动防护用品。19.工会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20.工会作为职工维权的第一知情人、第一责任人和第一实施人,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21.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

6、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22.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23.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1)行政责任;(2)民事责任;(3)刑事责任。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24. 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加快安全生产技术研发。要求企业在年度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2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范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26.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

7、、扩建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27.安全生产法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8.安全生产法规定,有关协会组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章程,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培训等服务,发挥自律作用,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29.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七个方面的职责,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建立、健全

8、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30.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31.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最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2.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做到“三定”,即定岗位、定人员、定安全责任,根据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确定相应的人员,明确岗位责任和相应的安全生产职责,实行“一岗双责”。3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建立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牵头、相关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以及人事、财务等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监督考核领导机构,协调处理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中的问题。34.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

9、产费用,专门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费用在成本中据实列支。35.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1)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3)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4)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5)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6)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7)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36.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的生

10、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37.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是提高应急能力,检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切实增强应急预案的有效性、针对性和操作性。38.针对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风险分布、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等情况,制定检查工作计划,明确检查对象、任务和频次。39.生产安全隐患包括三个方面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40.恪尽职守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恪尽职守是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

11、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对工作尽职尽责,积极、主动、认真、谨慎地依法履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成各项工作任务。41.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42.注册安全工程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和执业证,在生产经营单位从事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工作或者在安全生产中介机构从事有关安全生产技术服务工作的人员。43.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1)安全生产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培训;(2)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3)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和培训;

12、(4)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措施,以及相关的安全防护知识;(5)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权利和义务;(6)特殊作业岗位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要求等。44.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是保证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质量的基础。档案除电子文档形式保存外,原则上还应当有纸质文件形式。45.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情况时,工会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46.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47.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

13、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48.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大致包括电气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49.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50.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的形式中,行政责任在追究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方式中运用最多。51.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给予

14、拘留的行政处罚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决定。52.安全生产法规定,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53.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价。54.安全评价是指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安全预评价,即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和管理对策,作为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安全设计和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监察的重要依据。55.安全评价

15、一般由市场经营单位委托取得相应资质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承担。56.设计人、设计单位必须按照资质等级承担相应的安全设施设计任务,不得擅自超越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接任务。57.安全生产法是我国众多的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中唯一设定民事责任的法律。58.安全生产法所确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法律制度,充分体现了强化监管的宗旨59.安全警示标志,一般由安全色、几何图案和图形符号构成,其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危险因素的注意,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我国使用的安全色主要有四种:(1)红色,表示禁止、停止,也代表防火;(2)蓝色,表示指令或必须遵守的规定;(3)黄色,表示警告、注意;(4)绿色,表示安

16、全状态、提示或通行。60.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61.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62.安全设备是指为了保护从业人员等生产经营活动参与者的安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以及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用于救援而安装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器械。63.标准化管理是生产经营活动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64.记录是相关工作开展的见证,是重要的追溯资料,也是相关单位履行义务的凭证。65.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以及涉及人事安全、危险性较大的海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和矿山井下特种设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