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27、《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2898889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27、《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27、《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27、《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27、《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27、《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27、《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27、《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7、卖木雕的少年阜南县张寨镇罗寨小学 王体瑞教学简析: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选编这篇课文的目

2、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读为本,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1认识“尼、驮”等11个字。会写“卖、售”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3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3、读懂本课

3、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读中体会。教学准备:CAI课件,学生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首先教师谈话导入:小朋友,你曾经到过什么地方旅游?引出到非洲南部游览一番。然后观看瀑布的图片,并交流看后的感想。借机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发生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那里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读题,提问。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接着教师检查学生的读书的情况,读生字表、词语词语手册,然后让学生分自然段读一读课文,读完后留时间让学生评价。三、

4、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我以“非洲南部的什么景物吸引了众多游客去观光游览呢?”这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经过交流得出是瀑布和木雕吸引了游客。然后通过“瀑布、木雕又是怎么样的?”请小朋友用()标出来,并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四、精读描写瀑布、木雕的句子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品读这句话,理解“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感情朗读这句话。然后是指名说木雕是怎样的,边出示: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品读这句话,理解“构思新奇”、“栩栩如生”,再出示投影图片,让学生观看。最后感情朗读这句话。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

5、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让学生自己读读这句话,再理解“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并进行想象说话,然后进行感情朗读。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欣赏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美景和精美的木雕,卖木雕的少年和我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昨天我们以学习了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不知道大家对课文的词语掌握的怎么样(出示词语),陈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1、读读词语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清晰可辨 (大瀑布)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木 雕)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五官端正语无伦次 (人 物)2、运用词语请你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夸一夸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或那里的木雕。(将

6、文中词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练习表达,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积累好的语言,促其语言的内化。)二、分析课文1、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这篇课文,感受一下大瀑布的美,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因为我们读过不少关于朋友的故事,那么你们认为朋友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感情呢?(真诚、友善、互助.)这说明朋友之间应该有着深厚的友谊作为支撑。看了课文之后,你觉得文中谁与谁是朋友呢?(作者与少年)3、但是“我”作为一个游客,怎么会与一个非洲的卖木雕的少年会成为朋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阅读课文,提出要求:边读边用勾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想像他当时是怎

7、么想的。4、全班交流,你找到了那一句,读了之后有什么样的感想?5、当少年与我第一次的对话你找到了吗?6、研读第一次对话课件出示对话: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1)自由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注意读出语气。(2)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诚恳地说该怎么说。猜测的话谁来试一试。)(3)我看着这么精美的艺术品,当少年诚恳地问我要不要的时候我却变得语无伦次了,要弄懂这句话,首先来理解一下语无伦次是什么意思,(讲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因为语讲话讲得没

8、有层次,话说不下去了,用一个省略号表示,作者的内心怎么了呢?学生(她的内心十分的矛盾或)猜想一下是什么原因使作者矛盾呢?(这个木雕很精美,但是自己的行李已经很多了,或看到少年这么诚恳,不想伤害小男孩,或)那如果是你能不能有条理的说一说呢?(4)分角色朗读。(让我们带着小男孩的诚恳,我的矛盾的心情来读一读他俩之间的对话。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5)他为什么感到遗憾,明白了吗?说一说遗憾的意思。学生(1、她不买这个木雕。2、可能价钱太贵了) 大家都理解的不错。但是陈老师发现与大家不一样。如果把“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

9、这句话去掉我们来读一读。好像句子也是通顺的,也没有关系嘛。学生(有关系的)教师(为什么啊?)学生(因为告诉我们她是中国人。)教师(怎么中国人不买木雕会让他遗憾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木雕代表什么啊?)学生(当地风景的象征,或象征着非洲人民的友情。)教师(那为什么这个小男孩会遗憾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呢?)学生(因为中国人不买他的商品)师(为什么中国人不买他商品会让她遗憾呢?)生(因为中国人他们的朋友)(6)你是怎么知道的“中国人与我们是朋友呢?”到课文中找一找。(学生找到后),这里也有他俩的对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6、研读第二次对话“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

10、”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1)指导朗读: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说的话都有提示语,你看,“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这些话容易读出语气;而少年的话该读出什么语气呢?(友好,诚恳.)(自由读对话,琢磨少年说话的语气)(2)文中从哪些地方中看出来小男孩的把我当作了朋友呢?(“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不,不要钱。)(3)小男孩把中国人民当作他们的朋友。这时的作者也忽有所悟,明白了,她说道:“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学生齐读。这里的朋友仅仅是一个送给他人礼物的朋友吗?

11、还有更深的意义,这就是中国人民与非洲人们的深厚友谊,这友谊由来已久。(出示资料:周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是把坦、赞两国连结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全长1860公里,全部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为了修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发运各种设备材料100万吨,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条件恶劣,有60几个中国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很久以前我国人民与非洲人就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4)全班带着这种友谊来读一读课文。(5)读着读着

12、,你明白了吗,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三、课外延伸当我回国以后,把这个故事说给身边的小朋友们听,小朋友们对这个黑人小孩表现出的精神品质赞叹不已,你也是其中的一员,你听了之后,有些想法想告诉黑人小孩,自己动手写一写。1、写草稿2、全班交流。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放弃木雕 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赠送木雕教学反思: 在卖木雕的少年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第一自然段为切入点,先明确了文中的“我”所要做的两件事,即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以及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然后出示了大瀑布的图片和相关介绍,学生在对大瀑布有感性的认识后,再去看看课文是如何来写大瀑布。壮观的大瀑布,课文却用一句话就

13、介绍完了,这是因为文章的重点不在此。引导学生解决这一疑点,有利于学生明确在写作时要抓住重点这一方向。可我想,如果在这时候提出这个问题,显得过于生硬,突兀,与我接下来要介绍的非州木雕也很难衔接。于是,我把这一问题延后。在学生领略了大瀑布之壮观后,我又出示了一些非州木雕的图片,并让学生用上好词好句来形容,学生不仅用上平时所积累的词语,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四字词也为他们所用了。就在他们沉浸在对非州美景和木雕的赞叹中时,我提出这个问题:此次非州之旅,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瀑布和木雕吗?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有了解,一致给予了否定的答案,并不约而同认为: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卖木雕的少年。这个时候我再引

14、导学生:正是因为文章的重点不是瀑布和木雕,作者对它们的介绍所花的笔墨也就不多。瀑布是那么壮观,木雕是那么精美,但却没有卖木雕的少年给“我”印象深,这样的比较,给学生带来较强的思想碰撞,对课文的重点内容更加明确,对于卖木雕的少年更加好奇,自然也就更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 这节课我在提问方面也有做的不恰当的地方,如我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小小的木雕象墩,“我”却感到“沉甸甸”的呢?学生的答案令我哭笑不得,什么因为象墩是木头做的,很重等,虽然最后学习程度较高的学生还是顺利理解了,但其实有更好的方法。因为“沉甸甸”在前文中也出现过,但前者的意思就是重量大,后者是指情意重。如果我将这两处句子以比较的形式出示,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去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