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889910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do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目 录财务盈利能力分析采用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两类。其中静态评价指标主要有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和资本金利润率;动态评价指标主要有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21.胜人者先自胜2.王冕传(节选)3.赵威后问齐使4.六一居士传(节选)5.王翦将兵6.傅显迂缓7.北门之管(节选)8.卫灵公天寒凿池9.宋人酤酒10.荀巨伯探病友11.甲与乙相善12.公卢之谏 13.乐不思蜀14.孔文举年十岁15.齐鲁夹谷之会(节选)16.狗监17.触龙说赵太后(节选)18.师旷论学19.创鹜之报20.吕氏春秋贵因21.晋献文子成室22.孺

2、子善谏23.庖夫24.孟子见梁惠王25.庄周家贫26.二翁登泰山27.范蠡浮海出齐28.文天祥传(节选)29.郑板桥开仓济民30.答谢中书书31.食喻32.张元饲弃狗33.太祖弹雀34.武帝游宴见马35.罗企生拒谢桓公36.梅圣俞诗集序(节选)37.束氏狸狌38.子产论政宽猛(节选)39.李泰伯改字40.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41.劝学(节选)42.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43.朱文公受骗44.临江之麋45.亭林先生神道表胜人者先自胜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

3、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选自吕氏春秋)【注】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浅:狭,窄小教:这里指教化张:乐器上弦修:设置饬:通“饰”,修饰1.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六卿请复A B薄如钱唇(活板)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钟鼓不修 战而不胜C D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答】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译】 期年而有扈氏服。【译】 3.本文与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论及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且在某些观点上不谋而合。请回

4、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与“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一句意思相近的内容,并将有关句子默写出来。【答】 4.为了做到“自胜”,夏后伯启采取了哪些举措?结合文中有关内容,简要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参考答案】1.DA.薄弱/与“厚”相对 B.又,再一次/恢复 C.敲、击/修建 D.表转折,但是2. (原因)是我的德行薄弱,教化不够啊。过了一年有扈氏就臣服了。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4.举措:对自己:生活简朴,摒除杂念,心无旁骛;对家人:尊重贤长,重视子女教育;对人才:任人唯贤。(意思对即可)评价:

5、例:他是一个能够经受挫折,勇于战胜困难的人。面对战争失败,他不气馁不急躁,而是精心分析原因,并从中吸取作战失败的教训,然后严于律己,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后取得了胜利。王冕传(节选)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注】曷:何,怎么。恬(tin):心神安逸。韩性:绍兴人,大学者。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

6、古今的儒者。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听已,辄默记( ) 已而复如初( )依僧寺以居( ) 学遂为通儒(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译】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译】 3.简要分析划线句的作用。【答】 4.根据文意,说说王冕“遂为通儒”的原因。【答】 【参考答案】1.就不久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终于2.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安阳的韩性听说这件事,对此感到很诧异,将他收作学生。3.以父亲的行为侧面衬托王冕对学习的痴迷。4.王冕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

7、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战国策齐策【注】 齐王:战国时齐王建,齐襄王之子。赵威后即赵太后,战国时赵惠文王妻。发:启封。恙:灾害,忧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岁亦无恙耶( ) 使者不说( ) 苟无岁( ) 臣奉使使威后( )2.翻译下面的句子。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译】 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译】 3.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赵威后的这番

8、言论,体现了哪句俗语?你觉得赵威后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4.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来吗?【答】 【参考答案】1. 岁,年成。说,通“悦”,高兴。苟,假如,如果。使,出使。(字词解释与以虫治虫、论语、陈涉世家、晏子使楚相关)2. 难道不是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因此有所问,能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吗?3.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她是一个爱国爱民,有见地、有远见,懂得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以民为本),只有把老百姓安顿好了国家才能太平的明智的统治者。4.舍本逐末或者轻重倒置 六一居士传(节选)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

9、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注】颍水:地名。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诮(qio):讥笑志:记载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初谪滁山 ( ) 既老而衰且病( )是为五一尔( ) 固知名之不可逃(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译】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译】 3.根据文意,说说欧阳修更号为“六一居士”的原因。 【答】 4. 选文中欧阳修因何而乐?与课文“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有何不同?【答】 【参考答案】1.贬官; 已经;这 ; 本来 2.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这就是庄子讥笑的害怕影子而在太阳下跑的人。 3.聊以志吾之乐尔。或自己的话概括。4.选文中作者因沉醉于五物(藏书、金石遗文、琴、旗、酒)而乐。选文中的乐是怡然自乐,而课文中的乐是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王翦将兵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